我觉得自己的车操控不好,怎么办?

近段时间被广州车展和一大堆出差试车这类有时效性的内容占掉了不少版面,关于改装的内容终于又回来啦!

这一期我一次聊三个受关注度最高的操控类的改装,所谓提升操控性的三部曲。第一是顶吧究竟该不该装,第二是防倾杆除了防倾还能干嘛,第三是短弹簧和绞牙避震哪个更值得改。

其实底盘的改装,也是要打破原厂平衡性,重新建立一套具有个人风格的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主机厂底盘工程师辛辛苦苦调试出一套均衡的底盘,为什么要破坏它的原厂平衡呢?你应该这么想,均衡代表了每个人都能接受,但这不代表每个人都觉得它最好。

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改装产品,都是牺牲舒适性来获得操控性,极少反其道而行之的。所以如果你想在留言问我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车改得更舒服,我劝你可以省下这条留言了。

目前市面上很多的汽车,出厂时都配了顶吧,宝马纵置发动机平台全系、86/BRZ这类强调驾驶乐趣的车型自不必说,包括最新一代TNGA架构的凯美瑞、国产讴歌TLX-L这些车型,也都配备了原厂顶吧,已经可以证明顶吧的效果,并非只有改装业界才推崇。

增加车身强度,提升转向的指向性,这是顶吧的作用。而改变车身不同部位的相对刚性,导致车身原本没有异响的部位出现异响,这是顶吧最显著的副作用。如果你是个异响强迫症,顶吧也许不该放进你的购物车。

另外,顶吧别买便宜货。便宜的顶吧,第一看上去很丑,第二配的螺丝不够好,在第一次锁紧之后很容易就会被拉长从而引发顶吧安装处产生异响,需要多次紧固,这就很蛋疼了。

其实更换防倾杆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提高过弯的抗侧倾能力。事实上就算你的车劈弯的时候像卡丁车一样一点侧倾也没有,也不见得极限会提高很多,因为轮胎的抓地力极限在这摆着呢。

防倾杆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投入最低的调整一辆车的过弯稳态特性的方法,也就是在极限状态时,会变得更加推头还是更加甩尾。

车尾的弹簧、防倾杆越硬,或者车头的弹簧、防倾杆越软,车尾就越活泼(86的转向特性比BRZ更“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前后弹簧的刚性比),也就是有更多的甩尾的趋势,车尾更活跃。反之车尾越“死”,更趋向于推头。

所以对于前驱车来说,最简单的让车尾动态变得更加生动(但车尾变生动之后是不是就代表过弯极限提高呢?不一定)的方法,就是只换后防倾杆。

短弹簧比绞牙减震便宜,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所以短弹簧成了很多人降低车身高度的第一选择。但短弹簧的功效也仅此而已了。想要提升操控,光换短弹簧收效甚微。

因为提高操控性能不是光降低车身就完事儿的,它还需要弹簧和减震器的匹配。更硬的弹簧,当然可以减小侧倾,但是太硬的弹簧,却无法和原装的避震器很好的匹配(具体原理看视频),所以短弹簧的硬度是有上限的。

减震器阻尼制约了弹簧的硬度,所以要真正提高操控性,弹簧、减震器都必须要换。一般而言,不带高低可调功能的套装避震,性能相对比较均衡,软硬适中,高度理性。当然绞牙减震也不只是硬核玩家的专利,很多避震厂商都有为中国消费者“又要低矮又要舒服”的需求,开发了偏舒适的型号。

所以简单的结论就是,短弹簧可以给外观玩家提供一个成本较低的降低车身高度的选择。但对于既要降低车身高度,又要提升操控性的玩家来说,套装避震甚至绞牙避震才是正路。

当然,底盘或者说操控部分的改装,基本上舒适性与操控性是一个互换的关系,除非是像飞度GK5这类原厂状态烂得不行的特例,才可以在提升操控的同时,舒适性反倒更好……但是在一般层面上,提升操控的改装,要有牺牲舒适性的觉悟才好……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03.1万关注 | 6163作品
+ 关注
汽车KOL平台,资深车评人YYP颜宇鹏、袁启聪、曾颖卓共同出品内容。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