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生产资质审批并未重启 市场或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自6月后,审批通道便关闭了。不过最近有消息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已重启。对此,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给予明确回应“该事项目前暂停受理”。与此同时,政府正在排查新能源汽车产能,以确认是否存在过剩的情况。政府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重新审视,与上半年快速发放牌照形成了鲜明对比。

2018年审批通道何时打开,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消息。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重启后门槛将提高,加之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提前退坡以及对电池技术的更高要求,不少热衷于在新能源领域占位的后来者也到了该重新审视自身的时候。

对于相关部门的此做法,(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这有助于提高新能源车生产资质的申报门槛。

他补充道,“此前存在部分已经拿到资质,有产能但是不去做研发、不去投入生产的企业,如此前一些生产客车、专用车、物流车或是改装车的企业,他们并没有打算在新能源行业进行投入,而是希望通过转卖赚钱,将是此次产能排查的重点。”

据业内专业人士得知,拿到发改委的“认证”只是完成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第一步,之后还要等到进入工信部产品公告名单、完成后续程序,最后拿到发改委、工信部“双认证”,才算正式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

早在去年政府调查新能源汽车骗补的过程中,有些企业已经受到惩罚。正因此,政策才进一步收紧新能源生产资质的审核。在8月份,工信部就明确强调过,已获得资质的企业应当进行改造,并在两年时间内完成审查,逾期未完成审查的,将暂停生产和销售有关新能源汽车的产品。

更多汽车相关政策,请登录达示数据官网 更多汽车相关政策,请登录达示数据官网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少见的产销差距,车企共生产42.4万辆新能源汽车。但达示数据实时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销量销量仅为32.7万辆,这反映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同时,由于个人消费者购买量只占总销量的1/4,出租车、电动大巴等公共服务用车比重过高,也可能导致产业发展面临潜力不足、过度依赖财政补贴等弊端。

总之,从新能源汽车严查骗补到如今资质审批暂停、产能排查,扎堆造新能源汽车已是一场风险极大的豪赌。但无论怎么说,当前新能源汽车正处在成长期,瘦身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减脂”。

(注:11月新能源车终端销售数据即将公布,请密切关注!)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万关注 | 537作品
+ 关注
达示数据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