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疯狂的时代 | W204 C63 AMG vs E92 M3

M3与C63的诞生背景相当类似,当年都是为了符合DTM参赛的最低量产需求而打造的性能版本,几年下来,BMW培养出了顶顶大名的M-Gmbh部门,而AMG原本仅仅是是独立的改装品牌,还接着其他厂家的生意,进而与M.Benz结盟,最终被M.Benz收入囊中。


经过数代的相互进化,M3/M4与C63 AMG各自发展至空前强大的阶段。但不少忠实粉都认为,它们的上一辈要疯狂得多。



难以置信的线性输出


BMW设计发动机的功力应该没有人会怀疑,但当时许多人会问“为什么要换V8机头?”,这是个好问题,E46时代的S54发动机已经将直6发动机的性能压榨至极限了,就算是最强的CSL版本针对进排气与供油再强化也只能提升到360hp。


当您开着E46 M3 CSL去改装厂跟师傅说“我要强化动力”,他一定会先问问您的脑袋是不是坐出租车跑了,然后客气地跟你说:“您请回吧,这发动机已经在最完美的状态了。”同样状况,适用于法拉利及兰博基尼的V12车型,还有911 GT3。



C63比E9x M3更早推出,要抗衡C63蛮横的动力,一副好的V8是必要的选择,在M5搭载的V10(代号S85)基础上,工程师们直接将十缸截去两缸,成了M3这副代号S65的超级V8发动机,两副发动机缸径、冲程一模一样,并且共享了活塞、连杆与缸体等主要结构。


92mm×75.2mm采用标准高压缩比、短冲程的赛车化设计,短冲程的好处是活塞往返惯性低,利于高转速的延伸与瞬间的油门反应,进气机构比照历代M3采用八喉直接进气,省却传统节气门与进气歧管的分流,可以让发动机反应再升一级。


E46时代的S54发动机早期有高转润滑不足(2003年以前)导致波司或气门烧毁的情形,后期的S54发动机在油底壳加装了高压机油喷嘴,让润滑油可以在高转时也能迅速喷洒至机体内,这个设计同样延续到S65发动机上,两台独立机油泵各自负责一排汽缸的润滑工作,因应高转时的超高缸压,汽缸内还设置了“离子爆震感知器”,电脑会在最短时间内查知燃烧状况,并即时对空燃比与点火正时加以微调。


420hp(每升105hp)只是一个符号,代表BMW在NA发动机的无上成就,难得的是还兼顾了出色的燃油效率与环保,完全符合Efficient Dynamics的精神。



无比蛮横的全面扭力


扭矩or更多扭矩,this is a problem。上两个世代AMG以代号M113的5.4L机械增压为主力单元,当时试驾E55时大家一片哗然,长冲程的V8发动机加上Eaton增压器,超过700Nm的瞬间扭力简直只能用“疯狂”形容。


E55的476hp只是这副机器的入门设定,SLR的版本可以达到626hp,后来欧洲也掀起一股M113发动机改装风潮,重写ECU附以改善进排气,提升到550hp只是起表价,若再加上强化,像是Brabus、Vath、Klemann等厂家,分分钟都可以提供超过700hp的改装套餐。


机械增压的好处是不受转速限制,而且扭力曲线较为水平,但问题是,峰值扭力在2000rpm左右便悉数爆发,再好的轮胎在疯狂的扭力催鼓下都很难牢牢抓住地面,于是最常见的情况是仪表上ESP灯号不停地闪烁,系统必须切断供油才能确保安全,E55拼直线加速确实难逢敌手,但是瞬间的疯狂扭力也导致弯道中极难驾驭。


再者,突兀的瞬间扭力对传动机构损耗极大,享受强力推背感的代价经常是传动轴或是后轴机件的损坏。换后轮比加油还频密的家常便饭就不说了。



M156的诞生彻底解决了机械增压发动机的问题,一如AMG爱玩大排量的传统,6.3L的V8设计听起来有点像是美国肌肉车惯用的手法,超大的排量会导致发动机笨重吗?一点也不!在先进的材料科技加持下,M156的重量只有199公斤,比起M3的发动机还略轻3公斤,但说起来也有些取巧,M156并不像S65采用八喉独立节气门与干式油底壳,也因此省却了些许重量。真要向S65看齐的设计,是全新SLS AMG上的M159竞技化发动机。


无论如何,即使C63采最低设定,457hp/600Nm的输出(SL63达525hp)已经轻松压制对手,重点是,蛮横输出从1500rpm一路延续到7200rpm红线,这与M3在3000rpm过后才逐渐进入疯狂境界的高转设计是不同的乐趣。



高转速度机器!


老实说,M3进入V8时代后愈发让人想念直6 M3的味道,E92 M3没有E46时代明显的宽车体造型,内饰有点斯文,座椅甚至没有E36时代的热血。启动发动机时,V8的声浪相当内敛,原地拉高转速,3000rpm过后才进入战备状态。将车缓缓驶近起跑线,降雨造成的湿滑地面对加速测试绝不是个好消息。


关闭DSC,将变速箱切换至最强模式,拉高转速弹开刹车,迟疑了一下离合器瞬间啮合将后轮卷起阵阵白烟,湿滑的地面使得打滑难以抑制,车尾在扭摆中略带弹跳地冲出,当轮胎咬住地面之后,发动机直冲8300rpm的尖啸声浪伴随着绵绵不绝的推力,进入2挡时后轮还微微一滑,8300rpm的红线设计赋予了M3宽广的战斗半径,2挡接近红线已经破百,双离合变速器无缝的衔接让200km/h的加速一气呵成,在湿滑的状态下我们只录得6.2秒的成绩。



多年前西班牙的试驾,笔者曾经在6挡(手动挡)8000rpm左右时跑出276km/h的表上速度,眼前的七速M-DCT实力显然更上层楼,原厂数据显示双离合车型0~100km/h比手排车型快了0.2秒,1、2挡齿比几乎相同,但高速拥有更绵密的齿比,是针对赛道设计的中高速式样。


跟C63不同的是,M3低速时有些温顺,双离合的设置甚至要带点油才会缓缓前进,一般行驶都要3000rpm过后才感觉到它的脾气。来自Getreg出品的M-DCT等于为M3深厚的内力再打通任督二脉,变速箱可以选择六段换挡速度与运动模式,即使我们知道双离合的优势就在换挡速度,但在最高设定下M3的换挡反应还是让我啧啧称奇,简直太神速了!而且“左升右降”的拨片也不像“前降后升”的推拨方式那么别扭。



有怪兽!有怪兽!


回想看到C63的第一印象,让我想到老款E55 AMG在欧洲的电视广告,它清楚告诉你发动机盖底下住着一只怪兽,这样的印象在点火启动发动机瞬间你会更加深刻,四根扁圆形排气管爆发的怠速声浪轰然作响,透过空气的震动你绝不会怀疑发动机盖底下蕴含的无限能量。


这是我第三次试驾W204 C63 AMG,在台湾时我轻松地在第一趟加速测试中就跑出4.78秒的成绩,只要路况允许,关闭ESP随时油门到底,后轮在短暂空转后立即绝尘而去,轰隆的发动机声伴随着快速后退的景物,加速到200km/h可能只是喘口气的时间。可惜今次湿滑的路面还是影响了C63的表现,最快一趟只录得5.3秒的成绩,低摩擦的路面使得打滑的时间持续了片刻,但状况明显比M3要好许多,C63的后轴更为稳定,不论在直线冲刺或是弯道中我都得出这个结论。


尽管在传统变矩器变速箱中,C63的Speedshift 7速结构已经是顶尖的产品,但是论换挡反应,在M3的M-DCT面前显然它还不足挂齿。左降右升的排挡切换方式可能违背某些人的习惯,但熟悉之后你会发现几乎不需记忆排挡的位置,一拨、一切就能换挡,在连续弯路中手忙脚乱时,这还是比传统前后拨弄的排挡要人性些。


将两部车的加速曲线略作对比,可以发现M3起步的打滑浪费了较多时间,在30~100km/h的加速段C63的加速斜率大于M3,但C63过百后加速放缓,高转发威的M3反而在速度上拉近了与C63的差距,200km/h过后鹿死谁手还难有定论。




是舞者,也是武者


BMW 3系始终是房车中的操控标杆,有人说上一代335i Coupe的涡轮性能已经威胁E46 M3的地位,那是外行人的说法,即使在老掉牙的E30 M3面前,335i Coupe也只是马力较大、运动性能出色的斯文跑车而已,其底盘结构与一般3系并无二致,但M3就不同了,M3底盘使用的都是专属的强化部品,以E92 M3为例,加宽的前后轮距,强化的多活塞刹车系统,包括后悬挂采用的摆臂与轴衬都是烙有M字样的专属部品,除此之外M3还在多连杆基础上增加一根斜向的下摆臂,以确保弯道中能收能放的车尾动态。


与M5一样,M3后轴配有M-Power专用的M-Differential电子差速器,这可是在弯道中华丽飘移不可或缺的利器,同样的,工程师也为M3设计了MDM(M Dynamic Drive)M操驾模式,按下方向盘上的M按钮,此时全车设定都在最强状态,包括平时小心翼翼守护你的DSC都只会在你屁股快要黏上墙壁才会救你!



试车当天间歇下着大雨,低温使得山上路面开始结冰,与我一起测试的是一位比赛经验丰富的北京友人,他驾驶的C63在山道上不断提高速度,当不同音频的雄浑发动机声不断在山谷间激荡,强烈的听觉刺激不断催化着肾上腺素的分泌与脚下的油门的深度。


入弯前拨片一拨,转速与声浪瞬间拔高,变速箱的同步动作刻意多补了些转速,闪电降挡的瞬间还得到一些牵引的力道,寻常弯道M3根本不看在眼里,转向没有太多负担,弯中补了下油门,车尾刚开始不安DSC便介入修正,这DSC聪明极了,它不是一股脑切掉油路,而是以极快的速度停油、修正刹车再回复供油。


友人驱策的C63不断带着摆尾在弯道中游走,我知道它已经完全关闭ESP,为了更少的干扰,我进入了MDM模式(M3太贵了,我可不敢冒险全关),这时你必须更细腻地对待油门,不论油门反应或是换挡速度都灵敏极了!短冲程、直接进气与双离合,再加上如发烧电位器般线性无比的油门比例,在激烈操驾时的配合度简直天衣无缝!


紧盯着前方的弯道,你必须聚精会神地拿捏油门深度与车身重心的变化,那会让你呼吸急促、心跳加倍,这是驾驭M3的挑战,也是魅力!




快得从容,快得淡定


说实话,除了类似CLK DTM之类的赛道机器,历代AMG中操控表现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车款并不多,以老款C32 AMG(W203)为例,充其量是部大马力的舒适房车,后期的C55针对底盘与局部设计强化,但W203的体质就是这样,怎么优化都不会有M3那种人车一体的沟通感,除了加速很快,你甚至不会感到特别热血。


这个情况在W204 C级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全新设计的C级平台采用双叉臂形式的前多连杆与加大轮距、轴距的后多连杆结构,比起老C级轻飘飘的底盘,W204显然找回了德国车的感觉。


而C63则在C级的基础上再进行了大幅强化,包括加宽的前后轮距,轮胎的外倾角也分别增加1度与0.3度,装配的弹簧与减震器都是AMG专属部品,后轴同样配备了LSD限滑差速器,同时,前后刹车升级为AMG专属的多活塞卡钳与通风画线碟,加上带有ESP Sport模式的动态稳定系统,就是让对手闻风丧胆的C63 AMG。



如果说M3开一圈下来会让你手心冒汗,那么C63显然不是同一个调调,奔驰的造车理念一向是“马力再大也要舒服地开”,它们的车主都是优雅的绅士,这是奔驰性能车一贯不推手动挡的原因,即使SLR也是一样。


C63有副四平八稳的好底盘,加速测试时已经见识到后轴的稳定度,激烈的弯中也是一样,屁股不像M3稍加油门就往外滑,急弯中你甚至感到有些转向不足,C63比起M3重心更加趋前,所有有效的转速区域都提供丰沛的扭力,所以请你戒掉进弯必退挡、出弯大脚油的习惯,许多M3必须退挡才能得到加速力的场景,C63经常可以三挡带过。


在ESP Sport模式下,C63的系统介入点同样比M3的MDM模式要提前些,真要完全关闭ESP,老实说C63的动态也不那么难掌控,多转点方向盘再补上一点油门,地上就会留下华丽的轮胎痕。跟M3相比,要让C63 Power Out显然更容易些,一般情况下4000rpm左右已经足以维持烧胎需要的扭力,相同状况M3必须要拉到5000rpm以上,但不约而同的是,稍加熟悉之后,它们的车尾都可以收放自如!



这种疯狂只能存在于回忆中


经过二十年的征战,从DTM战场到多金热血的公子哥派对宴会较劲的舞台,M3与C级AMG的宿战戏码丝毫没有缓和的迹象,以前玩家常形容“AMG擅长跑高速、M-Power擅长跑弯道”,C63 AMG可不认同这个说法,在北京郊区一望无际的山道上,M3与C63以不同的姿态游走在弯道中,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乐趣,谁也甩不开谁,共同的特点是:非常快!


只是这样纯正的自然吸气V8都先后在2015年戛然而止,受制于更严格但仅仅是政客抢票工具的排放法规,C63和M3都上马涡轮增压,虽然数据更好看,但那被涡轮隔了一道的发动机声音似是在诉说着各自的不忿。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827关注 | 50作品
+ 关注
陈政义,外号大头义,《汽车杂志》执行总编,汽车媒体资历20年,超跑与经典车资深玩家,独特的视野,带你看见不一样的汽车世界。
Ta的内容
9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