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挺稳 福特实际上是踌躇不前

啃老本、亏损、转型这一系列标签贴在福特的脑门上,似乎重建辉煌已成为不可能。面对能扳回一程算一程的境遇,福特却还在小幅度试探,这样的优柔寡断难道是一个百年企业该有的作风?

福特车型不足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这离不开One Ford战略的影响。原先的战略用于拯救危机下的福特确实比较合适,收购过多的企业也致使福特负重行军,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体系,选择了化繁为简的做法,选择把产品向精细化发展,

以电动车,高科技为核心的发展方向是福特的新战略,这样的战略能否挽救萎靡不振的福特还是未知数,是否和福特的整体实力和形象匹配也不好说,推行这样兴师动众的战略面临重重困难。站在员工的角度,一个有能力的领导不仅能服众,更能掌控好企业的每一个发展脉络,既然领导作出了决策,上行下效,执行就是。站在领导的角度,哪怕自己对方案充满信心,他也希望能听到更多的不同意见,只有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件事才能得到更为完善的方案。

优劣基因均传承,应去其糟糠取其精华

亨利·福特曾经做出了影响汽车行业的举动,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条生产流水线,使T型车达到了目前还未有车型企及的高度,当时福特能获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正是由于新理念成功度过了大规模商业化的阶段。当一个新兴企业成为行业弄潮儿,且被世人所接受,那变革即将开始。可以说当时的福特正是因为走在了前列,并引导了整个行业的变革,才能得到这样的成就。

如此看来,福特目前的举动并没有展现出曾经的前瞻性,选择向新能源和科技型企业转变在汽车圈并不是一件破天荒的事,只能说能在早期看准未来方向,能够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也是一种成功,当不了开拓者,当个元老也不错。

虽然福特行动得比较早,但却过于“稳重”,总是犹豫着下一步该如何开始,这种风格影射出福特高层的不自信,究其原因,高层对于市场的了解并不够深入,不接地气是做不出高效决定的根本原因,目前福特的情况并不理想,高层也不太敢大肆宣传企业的下一步战略,怕实现不了被各位看客打脸。另一方面,家族企业的固有弊端一直伴随着福特,曾经亨利·福特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年老时被成就冲昏了头脑,将一切决策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亨利·福特二世依然没能避免这样的错误,猜忌和怀疑让福特流失了不少有能力的高层管理人员。这种氛围下的企业完全发挥不出员工的潜力。

尽管福特有那么多年积累的老本,但继续吃老本也终将吃不动,想转型也绝非一朝一夕,这些不稳定因素加身的福特又能翻起多大的浪?

试探不是长久之计,福特还需勇敢迈出第一步

福特没做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直接导致企业的运营状况不佳,想冲出困境,又被一身顽疾掣肘,这样的桎梏形成了一个闭环,就算当时能够打破,可随后而来的境况又进一步束缚了福特。穆拉利的One Ford战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为了拯救持续亏损的福特,06年上任的CEO穆拉利推行了One Ford计划,在这样的瘦身计划下,福特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收缩向的战略也使得福特度过了金融危机凛冽的寒风。以当时的境况来看,这样的战略很符合实际,可是现在开始显现不足之处,“减肥”带来的产品匮乏无法满足越发细分的汽车市场。

知道自己有一身的毛病,拖着也不是解决办法,于是针对中国的市场情况,福特选择将林肯部分车型在华国产,这也是为了支撑起one ford战略下略显贫瘠的产品线,并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然而高端品牌的市场占比本来就不大,依靠单一的扩充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作为高端品牌的林肯更不可能舍弃这顶帽子,自Low身价,所以在华国产的行为对于林肯而言福祸难测。更何况有个看起来就不高端的主子,林肯也只有默默接受。福特虽然变相扩充和升级了自己的产品阵列,但并不是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所以福特此举更多的是展现自己的态度,试试效果,理想的话再进行下一步行动。

压力太大,顾虑太多,是福特高层面临的首要问题,既要顾及福特的百年江山,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用优柔寡断来形容目前的福特再好不过。

总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最高境界,福特虽然看着挺稳,实际上是踌躇不前,与其对外宣称接下来的战略部署,不如大刀阔斧对内部进行改革。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067关注 | 558作品
+ 关注
不发表肤浅的观点;不发无用的东西;不炒过时的话题;不了解真相绝不发表观点;北滨一路出品,力求要害,拒绝河蟹。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