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马一体就说说而已?为什么马自达有一种蜜汁诱惑?

在2天内,算上新旧款,连续体验6款车是什么样的感受?至少我算明白了,与绝大多数厂商的套路不同,了解马自达最好的方式,就是驾驶它。

一下飞机,试驾便开始了,从机场停车场拿到了一辆CX-4的钥匙,理论上我要与它度过7个多小时的自由时光。可惜这辆是旧款,说实话,体验感受十分复杂,和最普遍的马自达印象一样,我能够感受到马自达优秀的变速箱、响应迅速的发动机、灵活的操控感以及扎实的底盘功底,当然与之相对,不够收敛的噪音控制与较为平淡的内饰,也让我有些汗颜。

不过中途换上CX-5之后,之前的体验就变成了欲扬先抑的铺垫,新一代的CX-5在各方面都让人足够满意。除了颜值仍然胜不过拥有轿跑般姿态的CX-4之外,内饰质感,噪音控制,甚至驾驶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我有些不解,驾驶感本来就是作为马自达口碑之一,CX-4自然没有拖后腿,可为什么仍会有如此区别?

直到第二天,马自达特意准备了小赛道对比我才明白,这是GVC(G-Vectoring Control加速度矢量控制)的原因。说来惭愧,我之前对于GVC工作原理的臆想是错误的。我原本以为这是ESP基础上的功能衍生,通过制动内侧车轮来抑制转向不足。如此想的我还是小看了马自达这个技术宅。

GVC的思路该怎么说呢,是更加宏观的理念,并非就事论事地解决转向问题,而是将车辆纵向动力学和横向动力学联系了起来。具体是如何做呢?说白了就是通过纵向加速度的变化来改变前后轮的载荷,进而提高车辆受到的横向作用力。简单理解,初中物理就学过吧,当摩擦系数一定的时候,垂向载荷越大,摩擦力就越大。GVC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在入弯时减少发动机扭矩输出,使车辆产生微小的减速度(向后的加速度),从而增加前轮载荷(刹车,减速时会车辆点头),于是地面可以产生的反力也会增大,车辆就可以更快的完成专向动作。而入弯之后,发动机会恢复发动机扭矩,让重心后移,后轮载荷增大,保证了弯中的稳定性。这种通过发动机来影响转向的手法该说“真不愧是马自达”吗,毕竟Skyactiv就是统合联结发动机、底盘、传动、车身的一整套技术的统称。

于是反应在车辆宏观上,就是车辆在入弯时响应会更快,而在弯中,则能够保持转向的线路稳定。我们都有过体验,要是路面坑洼,车辆的走线就会出现偏差,GVC的作用就是帮你避免这种偏差,虽然作用不可能非常显著,但却是减少了车辆转向时对方向盘的修正动作。换句话说,车辆的转向幅度更加符合驾驶者的预期了。

这一点坐在后排的乘客会有更加清楚的感受。因为驾驶者毕竟是主动的一方,在做轻微调节的同时,大脑已经通知了身体,接下来车辆会发生晃动。而后排乘客则完全是被动接受的一方,因此,对于车辆细微的姿态改变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另一点体会深刻的则是高速公路上的稳定性,有GVC系统的车辆明显具有更好的高速稳定性。最开始试驾的那辆CX-4该说是反应过度了呢,还是路感清晰呢?转向十分直接,路面细微的不平整都能够被反馈到方向盘上,于是不得不实时调整方向盘。而CX-5则消除了这一份敏感,虽然仍然直接,但却不贼了。这其中除了GVC的作用,还应该归功于全新设计的麦弗逊前悬架,增大了主销后倾角和后倾拖距,提高了车轮循迹性和方向稳定性。

马自达不是什么大厂,从销售量来说,可能许多自主品牌都能够超越它,但是它却有着一种难以明说的凝聚力,不知各位有没有注意到,基本上牵扯到马自达的文章,评论基本都以正面为主。要说这是因为马自达营销做得好,你信吗?在这次试驾之后,或许我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马自达有点像一个笨拙的技术宅,他执着,有恒心,但不善于表达。GVC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因为说实话,GVC的效果着实没有一块肉眼可见的大屏来的有冲击力。毕竟驾驶感受是一个主观体验,很难被量化,于是很难被认知。就像马自达坚持的自吸发动机一样,高燃油效率,高压缩比,高平顺性又如何,比比最直观的加速感,被2.0T发动机完爆。可对于这样的技术宅,人们却都会敬佩,因为他贯彻了自己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的初心。

最后,还要说一句,MX-5 RF真是太棒啦,羡慕那500位车主。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0.6万关注 | 5818作品
+ 关注
《踢车帮》就是Teacher bang,一个以汽车视频为主的自媒体平台,节目是好节目,文章是好文章,我们就是要告诉你,车正不正经!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9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