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先锋——美军轻型越野车简史(上)

从汽车第一次大规模投入战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算起,除了履带式坦克外,汽车几乎负担了所有的部队以及后勤运输任务。

美国军队的历史和美国的历史几乎一样长,随着20世纪美国军队在世界各地开始征战,美军的传统骑兵也开始被汽车代替,1940年装备的威利斯汽车正式开创了美国军用轻型越野汽车的历史。

提起威利斯,就得从1908年说起。当年,约翰·威利斯(John Willys)购买了Standard Wheel公司的越野汽车部门,并于1912年将其更名为Willys-Overland汽车公司。

1915年的威利斯工厂 1915年的威利斯工厂

1920年的经济衰退使得威利斯公司的经营陷入了困局, 为了偿还债务,威利斯公司的资产被迫拍卖,好在威利斯并没有彻底倒闭,不然恐怕我们也没机会看到后面的这些车了。

1926年,威利斯 - 奥兰德(Willys-Overland)推出了一辆名为Whippet的小型汽车,由于经济危机,Whippet销量也不怎么样,直到1931年停产。

之后,作为威利斯Whippet的继任者,威利斯77四门轿车上市,其轴距为100英寸,售价仅仅500美元,几乎是当时最便宜的美国车,可以看出来那时候的威利斯汽车就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

二战前夕,威利斯又相继生产了威利斯37、38、39、48等车型。


美军第一台轻型越野车的诞生

1940年,美国陆军为了应对欧洲战场战事和马歇尔计划,开始对轻量级军用越野车进行招标。

对车辆的要求是:必须四轮驱动、轴距不超过1905mm、具有折叠式挡风玻璃、有效载荷660磅(299kg),发动机能够提供115 N·m的扭矩,其中最难的一点是空载重量不超过1300磅(590kg),最终Bantam公司代号为BRC40一款车成功进入了试生产阶段。

Bantam 公司的原型车 BRC40 Bantam 公司的原型车 BRC40

虽然当时Bantam公司的方案成功入选,但终因产能不足导致订单延误,于是美国陆军将Bantam公司的图纸转交给威利斯和福特两家公司继续进行原型车设计。到1940年11月,两家公司分别提交了原型车——Willys Quad和福特Pygmy(Pygmy一词特指身材矮小的人),这两辆车都基于Bantam BRC40设计。

福特Pygmy在马里兰州霍尔布里奇营测试 福特Pygmy在马里兰州霍尔布里奇营测试
早期的福特Pygmy,进气格栅采用贴条焊接 早期的福特Pygmy,进气格栅采用贴条焊接
油箱位于驾驶席下方 油箱位于驾驶席下方
可向前折叠的前风挡 可向前折叠的前风挡

福特Pygmy是第一辆将前照灯放置到进气格栅后面的汽车,有一个可以支撑帆布顶部的横置弓形支架,油箱被安装在驾驶员座椅下面,可折叠挡风玻璃配有圆形管框。最终所有这些设计都被移植到了后来的Willys MB上。

迫于战时压力,美国军方要求威利斯、Bantam、福特同时生产这款汽车,每家订单为1500辆,同时其空载重量也因为时间紧迫被进一步放宽到了2160磅(980kg)。于是,上述三家汽车公司同时开始生产这辆代号分别为Quad、Pygmy和BRC 40,但Bantam公司还是因为无法满足军方的要求产能而惨遭淘汰,订单被分配至Willys和福特两家厂商。


开创历史的Willys MA

在成功将车身重量降低240磅之后,威利斯将车辆代号改名为MA,福特则命名为为GP,到了1941年7月,军方决定为16000辆的订单选择一个制造商,最终威利斯凭借 Go Devil发动机赢得了合同。

1942年6月,Willys MA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训练中心 1942年6月,Willys MA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训练中心
Go Devil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41kW,形式为直列四缸 Go Devil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41kW,形式为直列四缸

虽然与美国陆军的要求相比,威利斯的重量最重,但是这款发动机的性能在三款车中是最强的,它采用焊接的竖条形进气格栅,因此质量较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威利斯将Bantam、福特的设计特点融入了威利斯MA车型中,并将其命名为Willys MB。


战场中坚——Willys MB/福特GPW

第一批25808 辆Willys MBs采用与Ford GP设计非常相似的焊接钢格栅,这些早期的MB在面板上压印了“Willys”字样

早期的MB版本在面板上有“Willys”字样,但后来的车型因为军方的反对而停止使用 早期的MB版本在面板上有“Willys”字样,但后来的车型因为军方的反对而停止使用
图为前菲律宾总统拉姆·马格沙赛的Willys MB 图为前菲律宾总统拉姆·马格沙赛的Willys MB

到1941年10月,威尔斯公司的产能已经不足以支撑军方的要求,福特汽车接受了部分订单开始生产这款车型,并将其名字命名为GPW,其中的”W”意指得到了威利斯的许可。

二战期间,威利斯生产了363000辆MA和MB,福特汽车生产了约280000辆GPW,因为“马歇尔计划”,大部分车辆被输送到世界各地参加战斗。期间,福特还生产了约13000辆水陆两栖吉普车——GPA,并且成功的参与了西西里岛登陆,后来苏联人山寨了自己的“GPA”,并命名为GAZ-46。

福特GPA 福特GPA
GAZ-46 GAZ-46

战后,威利斯将他们的吉普车设计为七个竖孔,以区别于福特的九槽设计。后来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兼并,制造悍马的AM General公司继承了使用七槽格栅的权利,再后来克莱斯勒于1987年又将AM General公司收购,成为吉普的制造商。

1946年,威利斯还推出了民用版本的威利斯——CJ-2A。CJ-2A是第一批配备四轮驱动的民用车辆,特别受到农民、牧场主、猎人和其他需要轻型车辆的人的欢迎。

威利斯 CJ-2A 威利斯 CJ-2A

“吉普”一词的来源比较复杂,有人认为来自GP(英文General—PurposeCar,多用途车辆的缩写);还有人认为“G”为政府合同车,“P”为80英寸轴距侦察车。不过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Bantam公司破产的1950年,威利斯被明确授予使用“吉普” 商标。

战后,威利斯还衍生出了CJ-3、CJ-5、CJ-6等平台的多种车型。


多能的平台M274

1948年,根据美国陆军的合同,威利斯生产了一辆小型单人四轮多用途车,用以补充3/4吨和1/4吨平台之间的空档,后来演变成M274平台,这是一个全开放的驾驶平台,采用3速手动变速器,带2档传动箱和四轮驱动,具备四轮转向,主要被用于丛林运输。到2004年停产之前,这个平台总共有过240个变种。


战后主角Willys M38

1949年,威利斯公司推出了Willys M38以取代二战期间Willys MB和福特GPW,其产量超过了60000台。M38来自于当时的民用版本的吉普CJ-3A。并且在CJ-3A上做了很多改动,包括增强车身和悬挂装置,24V电气系统、变速器、分动箱、燃油系统的密封排气系统和制动系统。

1949年3月,毛泽东乘坐缴获的M38在北平西苑机场举行阅兵,保险杠上的黑色小孔是第一代M38特有的 1949年3月,毛泽东乘坐缴获的M38在北平西苑机场举行阅兵,保险杠上的黑色小孔是第一代M38特有的
一代之后的M38已经取消了保险杠上的黑色圆孔 一代之后的M38已经取消了保险杠上的黑色圆孔

期间,一些M38吉普车被分配到朝鲜战场,加拿大军队在1952年制造了约2300辆,被命名为M38-CDN。

M38挡风玻璃也可以折叠平放,用于射击,车身装备有吊钩,用于牵引和救援。前大灯不再像以前的型号那样凹陷,而是采用有保护罩的凸起造型。在MB车型上,驾驶员一侧携带的工具(斧头和铲子)被转移到乘客一侧。

早期的M38与后来的M38A1外形上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后者前轮首次采用了有圆弧形挡泥板的设计 早期的M38与后来的M38A1外形上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后者前轮首次采用了有圆弧形挡泥板的设计
朝鲜战争时期的M38A1 朝鲜战争时期的M38A1

M38的空载重量为2615磅(1186公斤),车辆总载重量为3825磅(1735公斤),长为3377毫米、宽为1575mm、高1708mm,轴距为2032毫米,离地间隙为235mm。

M38的发动机为F134 威利斯飓风引擎,这台发动机被装备在CJ-3B、CJ-5和CJ-6上,也被应用于Willys 473和475皮卡,其最大功率为56kW,最大扭矩155N·m。这台发动机后来还被特许给三菱汽车生产并用于日本三菱的吉普车。

美国总统约翰逊乘坐M38A1 美国总统约翰逊乘坐M38A1
为美国空军设计的M38A1,保留了嵌入式大灯、全硬顶设计和滑动门,采用飓风F-head四号发动机 为美国空军设计的M38A1,保留了嵌入式大灯、全硬顶设计和滑动门,采用飓风F-head四号发动机
加装了106mm无后坐力炮的M38A1 C型 加装了106mm无后坐力炮的M38A1 C型
期间, CJ-3BS被许可到多个国家进行生产,比如马辛德拉公司在印度生产的塔尔汽车 期间, CJ-3BS被许可到多个国家进行生产,比如马辛德拉公司在印度生产的塔尔汽车

加拿大军队装备的威利斯M38A1,车头中间的垂直钢条是为了切断敌军在街道上拉起的钢索而特别设计的,如果没有这个钢条,那么高速行驶汽车上的己方人员很可能被钢索割喉。

法国军队通过购买Willys许可证制造出了他们的霍奇基斯M201。 法国军队通过购买Willys许可证制造出了他们的霍奇基斯M201。
基于CJ-5平台的Willys 606 基于CJ-5平台的Willys 606
M170救护车常被认为来自CJ-6平台 M170救护车常被认为来自CJ-6平台


生命周期最长的M151系列

1951年,福特公司接到军方合同要求生产一种新型的1/4吨级轻型吉普车用来替代MB/GPW,M38和M38A1,并对这种车辆提出了三点要求:1、制造程序简化 2、有更佳的适应性 3、制造和维护成本要低,1959年,M151被开发出来。

虽然M151保留了其前身M38的基本布局和尺寸,但基于以上三点的要求,全新设计的M151与以前的吉普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它的车身为盒式承力结构,取消了车辆的大梁,四轮用"A"型支臂和螺旋减震弹簧独立悬挂,这样的设计增高了离地间隙,同时降低了重心,空间也较之前的车型大了一些。独立悬挂的使用也提高了它的行车速度、越野性能和机动性。

M151首次登上战争舞台是1955年发生的越南战争,

驾驶M151的美国士兵与西德士兵 驾驶M151的美国士兵与西德士兵

1963年,M151进行了改进,被命名为M151A1。与M38/GPW不同,因为不符合联邦民用车辆安全标准,M151从未广泛应用到民用市场,后悬挂设计的缺陷导致其在早期发生了一系列翻车事故。

 

从M151平台发射的陶式导弹 从M151平台发射的陶式导弹

由于版权问题,M151并没有使用吉普独有的七孔式格栅,而是使用了水平6孔格栅,越战期间,M151是美军在战场上的主要轻型军车。

 

1970年,在后悬架经过重新设计之后,新型车型被命名为M151A2。然而由于担心出现M151A1的类似问题,美国国防部还是限制其在公共场合使用。

M151A2全车长3370、宽1625、高1778mm,离地间隙289mm,爬坡能力65%,越野载质量为362kg,公路载质量545kg,牵引质量 680kg。

1980年代,车辆持续的翻车问题促使美军改装了许多M151系列车辆,其中包括“ 防滚保护结构”(ROPS)和安全带。

1990年代,参加过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的M151逐渐停止向军队供应,这是因为海湾战争后,五角大楼公布的了一份名为《波斯湾战争的胜利》的报告,其中对M151系列的评价为:“能力不足”,最终这一延续了23年辉煌的战车逐渐淡出美军军营。

但M-151并没有就此凋零,各种型号的M-151在北约国家和埃及、黎巴嫩、以色列、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全球100多个国家被广泛使用。其变种包括M151A系列战车、M718系列前线救护车、M825、M151A2 FAV 快速突击车型、FAV 系列、MRC108通讯车、M1051消防车等车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3万关注 | 2048作品
+ 关注
专注SUV与四驱,谈越野和情怀,最野性的汽车媒体,带你一起越玩越野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