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宝能入股,观致的凌云志何时能实现?

宝能入股观致的靴子终于在12月21日落地了。

伴随着宝能集团、奇瑞汽车、观致汽车三方的联合宣布,宝能正式成为观致的大股东。按照公告,观致汽车将获得累计65亿元的投资,而观致汽车的股权结构也将成为宝能持股51%,奇瑞持股25%,Quantum(2007)LLC持股24%,宝能将占据绝对控股权。

抛开资本层面的运作不谈,观致能否在2018年有所起色也成为了人们所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在自主品牌不断向上的今天,观致虽然开了自主品牌冲高的先河,但尴尬的是只得了一个“叫好不叫座”的虚名。无论是销量数据还是财务数据观致均处在“危险”的行列。

稍微理顺下观致的财务报表就不难发现这点,来自公开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奇瑞量子正式更名为观致汽车以来,观致汽车已累计亏损逾百亿人民币,换句话说年均亏损14亿左右。从近几年来看,观致在2014年亏损22亿、2015年 亏损25亿、2016年亏损19亿,而2017年前三季度观致汽车总收入为9.84亿元,相比去年的同期大幅下滑43%,预计亏损在8-10亿元左右。

销量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今年前三季度,观致汽车总销量在9400台左右,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达41%,尽管车市一直处于微增长的新常态,但观致的下滑也太过于明显。不过转机似乎在今年11月前后出现,数据显示,在终端大幅促销政策的加持下,观致11月总销量达3460台,这几乎相当于过去1个季度的销量,其中观致5 SUV最高可享3.5万现金优惠,销量成功翻一番,如此让利恐怕和宝能入主所带来的战略变化以及年底回笼资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在经销商方面,观致所面临的情况更为错综复杂。来自以色列KENON HOLDINGS及汽车海外并购的数据显示,到今年9月底,观致经销商共有109家,相比一季度减少9家,这样的数据和一线自主车企相比而言显然偏低,比如同样为自主高端品牌且刚刚推出半年的WEY截止2017年底就将有200家高标准的4S店落成。而渠道短板一方面会影响消费者购车信心,另一方面也直接制约观致汽车的销量攀升。

不过和这些弊病行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观致近乎变态的过剩产品力。早在观致3时代,观致就获得了当年E-NACAP测试中的最好成绩,而在国内知名媒体汽车之家的新车质量报告中,观致也名列前茅。比如早在2015年,其新车故障率就仅次于纯进口的雷克萨斯,成为当年最可靠的汽车品牌。甚至可以说,观致的产品好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

然而,很多媒体和消费者在谈到观致时,又会重复一句老话:“车是好车,可是我不买”。而现在看来,这种叫好不叫座也成为了观致最大的痛点。按照观致汽车CEO刘良的说法,就是“观致是好车,但我们要思考它是不是市场非常需要的车。”为此,观致也提出了“新高端”战略,即新高端不一定意味着豪华,也不一定意味着一定高价,而是取决于目标客户的需求。

所以由以往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工程师导向转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导向就成为了2018年观致汽车必须要走的一步棋。而眼下观致的促销所带来的销量攀升恐怕还只是观致“新高端”的产品定位的冰山一角,未来的成本控制、渠道建设、品牌推广都需要从头梳理、逐步展开。

谈到品牌推广,这也是观致的一个短板,无论是从百度搜索指数还是消费者心智份额来看,在眼下三个公众认知较高的高端自主品牌中观致和WEY、领克都有较大差距。新媒体时代,更对观致的营销水平和推广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过,随着新资本的注入以及观致对此认知的加深,未来或有所改观。

值得注意的是,在观致管理层对外界的阐述中,宝能的入主并不影响观致的独立运营和品牌定位,按照观致CEO刘良的说法就是:观致有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中国“新高端”,二是坚持“两栖战略”,宝能集团看好观致,正是认同观致的方向和坚持。在笔者看来,坚持新高端无可厚非,但未来是否会坚持“两栖战略”这点值得商榷。

按照目前宝能大手笔投资新能源(10月于杭州签订3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约140亿元、11月于昆明签订战略框架,涉及50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的战略布局来看,发展新能源将是宝能的战略重心。而从整个市场来看,新能源产品也正迅速从概念曙光阶段发展到量产上路阶段,最近一涌而出蔚来、小鹏汽车、威马以及在美国“跑”融资的乐视汽车等无不昭示着新能源汽车的暗流正在浮出水面。宝能作为大股东会将观致的重心放到新能源吗?至少笔者觉得很有可能。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宝能入主、随着更多资金以及资源涌入,观致显然会被注入更多活力。大多阔斧的改革或许将不可避免。我们也真心希望最早冲击高端市场的观致能够理顺产品、渠道、品牌以及市场定位,从弯路中汲取教训,早日实现最初的梦想。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502关注 | 204作品
+ 关注
车圈优质原创内容生产商。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6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