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为什么会萎缩?

值班主编

夏东

《踢车帮》创始人,主持人

近些年来,各种国际车展呈现出加速萎缩的状态。不少著名的汽车厂家都会公开的缺席过去是必定要参加的顶级国际车展。例如法兰克福、底特律这样的车展,可以用冷清来形容。它们看起来快像地方性车展了,只是当地的厂家的参展面积会大到包下整个展厅,明显有帮着撑门面的意思。

中国的车展看起来还照样火爆,但仔细观察也能发现隐藏异动,这一点,主办方应该体会深刻。我的看法是,车展,也是一种媒体行为。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媒体本身之后,它就对跟传统媒体挂钩紧密的“媒体行为”或称“线下”媒体活动“下手”了。

既然传播手段已经如此快捷高效,那么还有什么必要用很低效的方式去为传播提供素材呢?花大价钱扎堆参展,租场子、搭建、组织采访,不但开支项目多,头绪复杂,而且全都是在资源最紧俏的时候追高价。而独立地安排自己的产品发布时间、地点和方式,则更容易控制成本,也能避开其它厂商的“噪音”,获取更完美的信息传播效果和公众关注。

未来的车展会怎样?我觉得还将继续,但会变得更加区域化,主办者将越来越难以用“国际”来作为定高价的理由了。厂家会根据市场的情况选择在恰当的地方发布恰当的产品,并利用互联网的效率来降低参加车展的线下成本。互联网使信息传播即时化和碎片化,这就迫使车展也向这个方向发展。有个时髦的词叫“去中心化”,既然那些所谓的顶级车展被去中心化了,它们的影响力也就降低了,地位越来越与区域性车展相近。

何毅@《超级马力》

车展,以前爱之,现在恨之。十几年前去车展,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大车展,都有点去补课的意思,如饥似渴。现在呢,更像个雨露均沾的流水席,车型过剩、活动过剩,自由度有限。所有人在演一出戏,各有各的角色,有人搭台、有人唱戏,媒体就是观众兼群演。

国际大车展上要传递的信息随着线上传播的多样性,也不再以到达现场为必要条件。各类像CES之类的展会也分流了传统车展预算,随着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新能源在未来车型上的普及,传统国际车展将被此类车展分流,新造车势力的崛起也打破了传统车展的行业壁垒。不过,区域以售卖为主的地域性车展可能会越来越缤纷。每年各大车展是传统车企的规定动作,显然现在的自选动作成为了趋势,车厂把精力从车展中解放出来,媒体不用再飞来飞去做同质化内容,也是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意义所在。

宋海涛@《汽车与你》

说实话,我做为一个从业17年的老司机,现在车展对于我的吸引力已经不大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无法吸引我的原因很简单:当年对车展乐此不疲是因为很多新车,真的只有在展览发布的时候才能看到其真容,而现如今,即便远在千里之外,我也能比那些现场围观的媒体提前看到真车的各种信息、照片、视频……等等,那么我还去车展有何意义呢。

在新媒体和新的传播手段泛滥的今天,车展做为信息发布的载体的意义已经基本上消失殆尽了,没有车展,人们一样会获取资讯,车展,只是让人们关注这一不太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的一个焦点而已。当然,这仅仅是作为媒体的工作需求被降低了无数倍,当然,车展还是有它作为汽车销售的一个更重要意义,或者说向普通消费者集中展示产品的时刻,不管未来你是新能源车,还是传统燃料汽车,都需要车展这样的集中场地去向消费者展示,毕竟花个百八十万买台车,消费者不可能仅凭借网上的几组数据和VR模拟出来的数字模型而下单,看到真车,还是消费者的刚性需求,所以我同意老夏的观点,未来的区域以销售为导向的车展可能真的会大行其道。

李耕@《轿车情报》

国外的国际车展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大车企不再出现,主要是重磅产品的推出想产生更大的声浪,还是要独立做一个发布会,这样更容易引起关注,费用说不定还比参加车展要低。

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过于惨烈,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已经让车企不得不压缩成本,参加国际车展越来越让车企感觉是在帮主办方站台,对于自身的销售帮助也不大。所以,不参加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在中国如果哪个大型车企决定不参加北京或上海车展,那肯定会被某人约谈,未来甚至还有可能要面对一些排挤,为此出现在国内的国际车展上似乎又变成了政治任务。这也是中国特色吧。其实,在中国各个地方性的车展倒真的对企业的销售有很大帮助。

王钢@《风度men's uno》

我觉得车展规模的变小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市场没有那么景气了,自然可以拿出来的钱就少了,国外的车展大体如此,不是说原先坐惯了公务机欧洲境内满天飞的汽车高管们,现在没准儿经济舱就坐你边上。就国内来说,原先车展就是高级一点的大集,人乌央乌央的,声音,味道之嘈杂和浑浊有过之而无不及。消费者习惯于车展上看车买车,尤其是超豪华品牌,但现在信息传播的渠道太广泛了,哪儿不能知道车型的消息?这绝对是我们的贡献,何必受累去车展,没准儿再把买车的钱丢了。车展不应该是萎缩了,而是更加专业了,小型化让四处奔忙的专业人士可以在一天内一网打尽,再红口白牙的去传播,挺好。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万关注 | 480作品
+ 关注
从主编的第一人称视角聊一聊汽车那些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