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额突破27.4%之后,紧凑型SUV市场还能涨多久?

消费升级是2017年车市的关键词,就在合资品牌纷纷开始要将中型SUV打造成为新的主战场时,份额最大的紧凑型SUV却仍然在继续高速攀升。

自主品牌在这个细分市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这样的均势会在2018年被打破吗?紧凑型SUV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增速高达54%的中型SUV市场,为何会率先走向“哑铃化”?》一文中,《童济仁汽车评论》曾表明中型SUV市场正在成为国内乘用车最具活力的细分市场之一,由于合资车企将“中型SUV”的定义扩展,让中型SUV市场正在成为主流合资品牌新的主战场。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份额最大的紧凑型SUV市场开始没落。相反,紧凑型SUV市场的销量近五年来都在一路攀升,2017年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27.4%。于是,我们不由发问,这股一直拉动紧凑型SUV市场的力量究竟从何而来?

▎自主品牌超六成份额,站稳15万价格段!

无论是从销量、车型数量、市场份额中的哪个维度,自主品牌都是紧凑型SUV市场中绝对的主力。

2017年国产在售的95款紧凑型SUV中,自主品牌车型占据68款,销量份额达到66.4%。在年销量超过9万辆的19款紧凑型SUV中,自主品牌占其中的12席,前5名甚至全部为自主品牌车型。

不难发现,在10-15万元区间里,以哈弗H6、传祺GS4、博越、长安CS75、荣威RX5为代表的自主品牌SUV,已经形成了强大的集团势力。对于这个价位的非轿车消费者而言,自主品牌SUV也已经成为其第一选择。

就在几年前,如果手持15万左右预算并想购买一款SUV,选择往往有两类:一是增加预算购买德日美系SUV,二是购买韩系SUV。但如今凭借着价格这条无形的“护城河”,自主品牌依靠快速反应和成本上的优势,及时调整产品布局推出SUV产品,成为支撑品牌发展的关键力量。面对更高的市场,自主品牌以长城和吉利为代表,两者分别以更高端的WEY和领克品牌向更高的合资SUV市场发起攻势。

因此,合资品牌为了保持优势,对自身产品做出必要升级也就不难理解了。比如德系紧凑型SUV的份额从2016年的9.1%下滑至7%,主要就是因为途观L升级成为中型SUV而造成销量的缺失。而另一个份额下滑的韩系,则是自主品牌上攻后第一个练手的对象。当新ix35以11.99-16.19万元的价格上市时,就意味着北京现代已经完全不顾价格体系和合资品牌的“优越感”,决心要和自主品牌打价格战。但问题在于,身为合资品牌在成本上较自主品牌有先天的劣势,价格跳水后的品质该如何保证?

▎上下夹击之下,日系SUV的生存之道?

2017年紧凑型SUV销量TOP 10中,除了7款自主品牌SUV,剩下3款就是日系的奇骏、CR-V和逍客,如果再算上第12名的RAV4,日系品牌这四款主流SUV在2017年的增长率只有5.1%,远远落后于细分市场的整体增长。

在欧美系SUV纷纷向上升级、自主品牌SUV在下方站稳脚跟后不断寻求突破时,日系紧凑型SUV在尺寸、动力、配置等硬条件上,已经难言优势,如今吸引消费者购买日系紧凑型SUV的因素大多源自于多年来的口碑及传统意义上对于“省心”、“耐用”等方面的考虑。

去年奇骏改款后虽然推出了7座车型,但对于·这个尺寸的SUV而言,7座的意义并不大,也不会对销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R-V虽然完成了换代,但一方面因为终端价格,销量会产生波动,另一方面本田今年以来的负面消息,也给CR-V的销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RAV4一直以来,不管是产品本身还是宣传推广的风格,都从来不是市场的焦点。即便是四款车型中增长最快的逍客,依靠的还是更强的性价比优势。

因此,在单一车型竞争优势已被蚕食的情况下,日系品牌开始通过产品布局的展开,通过投放不同定位的车型,实现产品组合的高低覆盖,从而巩固市场份额。

比如本田用更大的冠道/UR-V去和升级了的欧美系SUV竞争20-30万元市场,并形成冠道/UR-V、CR-V、缤智/XR-V的SUV集团。丰田在今年的奕泽/C-HR,也是要弥补年轻化背景下,RAV4所难以覆盖的市场。至于日产,也早已形成楼兰、奇骏、逍客的产品布局。

较之欧美系品牌和自主品牌,日系品牌在主流尺寸的紧凑型SUV市场里近年来动作稍显迟缓。而自主品牌的定位不断提升,下一个瞄准的对象势必将是日系品牌。即便能够依靠口碑实现销量的稳定,但面对不断改变的市场局势,日系主流SUV需要在产品上做出改变,才能应对消费者被不断培养起的挑剔。

▎做大还是做小?豪华品牌的取舍之道!

豪华品牌对紧凑型SUV的开拓仍然方兴未艾,这体现在各家不同的产品思路上。

奥迪Q3最为中规中矩,但价格优势最大;奔驰GLA主打轿跑型式的设计,运动感最强;宝马X1则是细分市场第一个轴距加长的车型,空间优势明显。从市场份额来看,三者在伯仲之间,反映出细分市场消费者的偏好各异。但相较来看,宝马X1在加长后,仍然是收获了最高的销量和快速的增长。

豪华品牌消费者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也让厂家有了更多摸索的可能。比如日系豪华品牌的选择就是以自家小型SUV为基础向上延伸,讴歌CDX和即将基于TNGA平台打造的雷克萨斯UX都是这样的思路。当然,对于消费者而言,车型平台什么的并不会对其选购造成决定性影响。

在尚没有形成规则的豪华品牌紧凑型SUV市场里,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消费需求并存时,能够尽可能多地满足需求的产品,会越发展现出其优势。

▎逐渐饱和的产品线,自主品牌还有多少新机会?

新的一年,在这个细分市场里最活跃的依然是自主品牌,特别是强势自主品牌的新增布局,会对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

纵观自主品牌已经形成的紧凑型SUV产品集团,吉利拥有博越、帝豪GS、远景SUV,长安是CS75与CS55,上汽乘用车则是荣威RX5与荣威RX3,于是宝骏和哈弗在2018年也要开始有所动作。

首先是宝骏530,宝骏510的热销给厂家带来了更多的信心,继续以同样设计理念打造一辆尺寸更大、产品力更强、品质更高的车型,继续放大宝骏已经积累的年轻化效应。而哈弗在H6已经触及销量天花板后,用一款更精致的哈弗H4瞄准在10万元附近的消费者,以阶梯的形式不放过任何可能的市场空白,守住哈弗品牌的生命线。

可以看出,在上一波SUV“野蛮生长”之后,粗放的新品投放已经不再能打动更多的消费者。即使是素来偏好多投放产品的自主品牌,也逐渐在思考不同产品之间定位、风格、目标人群的差异。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也持续造就了细分市场的繁荣。

因此,价位虽然可能重叠,但在强势的品牌背书和产品差异化面前,不同产品依然可以找到各自的消费者。这点,已经在诸多品牌上得到了验证。比如价格重叠度很高的长安CS75与CS55,在很多人认为会产生内耗时,两者却因为设计、销售网络、终端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性,在2017年分别取得了月均2万辆和1.6万辆的销量成绩,充分体现了细分市场仍然充满机会。

毫无疑问,2018年自主品牌在紧凑型SUV市场中的间巨大份额优势仍将得到延续,而这也会是自主品牌继续向上的根基。尽管欧美系品牌发起的合资SUV升级战仍将延续,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所关心的是在同样的价格体系下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紧凑型SUV和中型SUV的划分更多是出自厂商的定位,而在实际消费行为中,消费者更在乎的是产品力的体现。

因此,自主品牌凭借更有优势的性价比和差距不断缩小的产品力,会不断对合资品牌产生冲击。而欧美系品牌通过定位的上升和几乎不变的价格体系,继续吸引更高阶的消费者。相较而言,日韩系品牌将会在主流SUV市场的夹层中,显得愈发难受。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6万关注 | 2966作品
+ 关注
《童济仁汽车评论》创始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36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