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直喷=机油增多?寒区测试数据告诉你答案

CR-V陷入机油门已是人所皆知的事情,与此同时长安CS75也公开表示机油同样增多了,弄得几乎每个车主都去拔自家的油尺,看看机油有没增多的情况。前篇文章已有交代,我们也去了一趟东北,去了一个比哈尔滨更冷的城市,找来分别代表日系、欧系、美系的三款车,真实地还原一次机油的那些事!

室外零下22℃是这次测试中最常见的温度,凌厉的北风刮到脸上真像被扇了几巴掌,红…痛….,按照当地人形容:“这风很硬”,但就是在这环境下,机油门的投诉也越热烈,为了找出我们的疑惑,南方的孩子还得干起来。前一篇文章也解析了PCV阀的作用,即便如此,PCV在极寒、短途驾驶的条件下依然难以让机油液面乖乖地保持在原来状态,按照网上的投诉来看,直喷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是比较多朋友关注的,所以这次日系的代表为当事人同款的1.5T,美系的代表也是1.5T,欧系则是1.4T发动机,经过多次反复地测试,结果令人出乎意料,在此环境下机油增多并非一家两家的事,都有增多!



短距离行驶和低温是测试的基础条件,实验之前使用仪器测量机油温度,只有当机油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才符合测试条件,这是为了模拟短途上班后,将车停放几小时的场景而特定设计。由于机油散去热量的速度比缸体慢,如果机油在零度以下,缸体温度自然更低,也符合原来被雾化的燃油碰到缸壁马上冷凝成油滴的条件;另外,为了符合短距离行驶,每次三辆车的行驶距离都控制在5公里,并且路线相同。



测试的方法并不复杂,在更换全新原厂机油和相同的汽油后,待机油冷却5小时,让油温达到零度以下,然后热车一分钟在冰天雪地下行驶5公里,再冷却5小时,此时机油又回到零度以下,再次测量机油液面高度,如此反反复复,多次循环,以比对机油液面的高低差别。

其实对于当地人来说,基本不热车,因为室外气温实在太低了,长时间停车后车内外温度几乎没差别,为了更快地吹出暖风,打着火后大多马上就开车走人,并且把空调温度调到最热、外循环、一半风量、开启吹玻璃模式,当然这些我们也模拟了,但不忍心折磨这些车,因此还是热车一分钟,事实上,走完5公里后,水温表依然躺在最低位,吹出来的风只是带一点温度而已,这大概也说明了,发动机内部温度不高,我们曾经用仪器测量停车后的机油温度,三辆车基本都在30摄氏度左右。



或许大家的焦点都在试验最后到底他们是不是真的都掺入了汽油,不过在此之前我先说说在极低温环境下,这三车与一般温度的差别吧,首先三车的发动机声音比一般情况下大,更容易传入车内,另外使用双离合变速器的欧系车和美系车,由于变速器内的润滑油温度极低,变速箱油也难以达到工作状态,减速退挡时,有明显的迟滞,甚至突然提高转速,升挡也有顿挫,使用CVT变速器的日系车似乎好些,平顺性没多打折扣,所以极寒条件下,南方的孩子冻成冰棍,钢铁之躯的汽车也不好受。




在机油门中CR-V被推至风口浪尖,在我们短短的几天测试中,日系这款1.5T车型的机油量当然有增加,而不能免俗的是,欧系和美系都如此,也就是说,这跟谁造的发动机并没有多大关系,最大的原因还在天气状况和驾驶习惯的问题。

当代发动机中有一个叫PCV阀(曲轴箱强制通风)的机构,大概的作用就是平衡曲轴箱的压力和将汽油蒸汽回流到燃烧室内燃烧,可惜的是,部分消费者在极低温度下短途行车,机油远远未到汽油蒸发的温度,或者说蒸发得少进来得多,日积月累下,机油的液面便会升高。


大家在图表中可以看出,由于条件一样,机油量的增多趋势基本也是一样的,甚至在9次测试后也没有回落现象,也就是说,活塞的油环确有由缸壁上刮下部分汽油,融入到机油当中,其中美系1.5T发动机的液面增长最大,与初始值比较多了8.16mm,被讨论得火热的日系1.5T居中,与初始值比较机油液面上升了6.96mm,而欧系的1.4T增幅最少,与初始值比较液面多了3.04mm,这才发现原来长安和本田并不孤单。


虽然我们不能说市场上每一款车都如此,但这三款发动机的市场占有率并不低,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测试中美系和日系的机油盖并没有出现网上流传的乳化现象,相反,欧系的1.4T却在机油盖底部覆盖了一层白色物体,大概就是水汽与机油的混合体吧,实际上,分析一下就能清楚其中缘由。


即使我们短距离行驶,机油温度也只有30摄氏度,运动部件和缸体肯定更高,小量的水汽被蒸发,而发动机中最薄弱的地方就是机油盖,几乎没有任何保温功能,最容易遇上外部空气寒冷,水汽很快被凝结,机器下一次运转后,机油被甩上去与水混合,便形成乳化。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机油盖出现乳化并不能说明内部机油乳化,而我也认为,这并非只有欧系发动机才有,长时间在极寒环境并短距离行驶,美系和日系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别以为这样就完事了,我们会从每辆车中抽取1升的机油作为样本,送到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成分分析,毕竟我们现在只是测量液面上升的数据,每一款发动机的内部结构都有差异,液面增幅未必与汽油混入的多少成正比。当我们取出油样后,凑近取样罐口,无论是日系、美系还是欧系,三车都能嗅到汽油的味道,这也大概猜到,液面的升高或许真与汽油关系最大,当然目前定夺依然太早,最后还要相信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希望能解读出机油内有多少汽油含量?到底欧系1.4T发动机是否汽油进入量比较少而并非烧机油?是否会有其他金属元素?



可惜的是,由于测试地区过于偏远,机油样本邮寄并不算快,加上检验机构也要花些时间,但我相信,这份权威报告才是最重磅的一手资料,另外,对于机油增多的事情,除了本田和长安的官方解决方法外,我们似乎找到了一种自然降低机油液面的方法,敬请留意后续报道。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0.6万关注 | 4182作品
+ 关注
爱拆车可治愈三种心病,买车之纠结,用车之困惑,养车之劳神!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47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