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超评|看完这张设计图,我瞬间有底气了!

曾经我听一位欧洲设计师谈到中国的汽车设计时,他表示很佩服中国人。因为中国设计师的学习能力很高,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很快就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当时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总觉得他是在暗中讽刺些什么......但当时我却无力反驳。不过近期我看到了一张设计图。

请恕我把设计师的名字P掉,卖个关子。这辆车是一位国内设计师的手笔。


贫穷限制了追求

想当年,国人对汽车是没有审美的。那时的汽车就是纯粹的“座驾”,能坐又能驾就行了......

想要便宜买“面的”,想要拉货拉人买金杯,有点儿闲钱买夏利,大款老板买普桑。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定律,90年代初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根本不会在汽车上体现。

也正是因为人们对汽车美感的格外宽容,使得捷达只需要无数次的“改灯”就能称霸中国轿车市场。有人笑称:德国人,为中国造了二十年车。

像同是90年代进口国内的雪佛兰Lumina APV,大宇超级沙龙(super salon),8代日产蓝鸟。都是我个人觉得在设计上比较有新意的车型。在当时国内这些进口车是权贵的象征,有谁会因为颜值为它们埋单呢?

同是进口车,奔驰W140“虎头奔”的设计影响了国人对汽车的审美认知。从此“大气”一词成为了人们衡量一辆车好不好看的标准。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弯路

“大气”一词在国外是没有的,也是没有什么近义词的。这可以说是中国消费者给国外设计师出的一道难题。我曾经听一位国外设计师说“要想做出中国人喜欢的设计,就要弄清大气一词的含义”。

时间倒退至2000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像长城,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开始崛起。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自己是如何诠释“大气”一词的呢......

“大气”一词被衍生出“显大,越级”等含义。大一号的车灯在当时非常流行。和近几年流行的“犀利眯缝眼儿”相比,这种傻大的车灯放到现在看起来真是有些奇怪。

除了灯,大尺寸进气格栅也几乎是被玩儿坏了。形状不求有创意,格栅也不求和车身线条有什么联系。只要尺寸够大,好像一下就大气了。

这种对“大气”一词扭曲的理解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合资品牌。本田凌派就是将B级车的首尾,强行安在一个紧凑级车上的结果。前后看着既不像A级车也不像B级车,侧面看着完全就是畸形。哎,瞧把人国外设计师逼的!


除此之外还有魔性的仿生学......

执着的三厢车情怀......

度过了那些充满硬伤的时期,就又开始盲目跟风。总之国外流行什么,咱们就照搬什么!

国外流行双腰线,咱也来一个。

国外流行上扬的腰线,咱也来一个。

国外性能车采用大“侧腮”的设计,咱SUV也来一个!反正好不好看不重要,总之咱都得来一个!

其实,设计不怕跟风,总得有人引领潮流。但是绝对不能盲目的照葫芦画瓢。

近几年汽车的侧面已经不是几条腰线,几个折角那么简单。随着材料和冲压技术的提高,车身表面开始从线面的变化转向形体的变化,从浮雕向雕塑的变化。

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条线怎么画,这个面怎么建立。而是更多的要考虑什么样的型面能够造成什么样的光影,然后又如何让光影在车身上流动,形成动势。

在这方面,我认为马自达做的就不错。在马自达概念车上就体现出了“光影变化设计”的优点。RX-vision的其中一项成功是做出了“性感”的光影,总的来说这种光影效果还是变化莫测的,是神秘的却是有规律的,是三维的且虚实有韵的,是强烈的且是高贵的,总之是不容易看腻的。

而这种“想让人去摸一下”的诱惑感主要是通过对三维曲面的饱满度控制来影响的高光变化。既不要无规律的变化,也不要某些德系火柴盒般比较平的所谓的“骨感的理性”的型面处理。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这也是我为何看了这张设计图之后有很大感触的原因)。

我们把马自达概念车侧面的光影提炼出来,很容易发现即使在你无法判断这道光是从何来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光影强烈的动势。而下面这道光的动势相比上者丝毫不减。这道光便来自于我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个设计图......

仅此一个侧面的设计图,看完之后我觉得我国目前的汽车设计已经完全脱离前几年“跟屁虫”的状态,我们也可以站在潮流的风口浪尖,甚至引领潮流!至于这张设计图出自谁之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4万关注 | 9206作品
+ 关注
源自德国auto motor und sport,75年专注汽车测评,让你了解和喜欢汽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