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错榜样 走错方向:回到自己喜好的正确轨道上来

说这个话题的起因是这段视频:



巴丹吉林沙漠的牧民开着LC80救援的视屏,引起轰动。


巴丹吉林牧民的生存之道

巴丹吉林沙漠的位置就不多说了,喜欢玩沙漠的人大部分都会很熟悉;巴丹吉林沙漠的特点是沙山高大、地形开阔,很多第一次到右旗沙漠的人在看到巴丹吉林的高大沙峰后都会睁大了双眼,因为和别的沙漠比起来,巴丹吉林的高沙区是真的很高,高到想开上去真的很难。


这些年来巴丹年年去,不是去比赛就是去勘路,再不就是去参加活动,去的次数多了;每次在里面都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有个好朋友年年国庆也会去巴丹穿越,已经连续好多年了,遇到的各种轶事也是数不胜数。


2011年的CCR 巴丹吉林赛,国静兄一飞成名,3.8L的K增压赛车从沙漠珠峰旁边巨大的刀锋上直越云霄;旁边倒着的是2016年的CCR年度冠军汪海;红色的湖北777车队,他们传奇的在刀锋上挖开一个豁口开过去。在那个时候,莫说越野爱好者,就连国内的职业越野车手们能跑好沙漠的也没几个。


但今天我们谈的是巴丹牧民开一辆老的lc80在里面做救援的事情。


巴丹吉林的牧民传统上以放牧为生,随着国家对牧区政策的转变,政府援建了不少牧民新村,很多牧民便搬出沙漠深处到巴丹吉林镇或周边城镇比如雅不赖定居;牧民的收入也从传统的牛羊制品开始多样化,这其中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就是在沙漠里做景区接待、接送游客进出沙漠和运送物资等几种,这种方式相对传统牧业来说不存在转换现金问题,收入提高也很快,所以大部分牧民也都乐于转变。



随着巴丹吉林沙漠景区游客的增多,尤其是自驾游去巴丹吉林人数的增多,巴丹的牧民们又多了一类新的生产方式或者说收入来源:做沙漠穿越的向导、后勤服务和救援。因为巴丹沙漠面积很大,不少大沙山是开不过去的,只能绕过去。


而从哪里绕过去最熟悉的莫过于当地牧民,很多内地开车穿越的人如果贸然进去,在里面难免发生点意外,翻车或者机械故障是最常见的事情,于是救援-拖车就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巴丹牧民们救援的方式有很多种,送人送食品送医药甚至是把故障车从沙漠里弄出来都是这些牧民们新的生存之道。


这其中就引到今天的话题,一台牧民锯掉前排座椅之后改成平台驮运故障车的LC80;能够用一台老掉牙的LC80驮载着一辆两三吨重的越野车在沙漠中行走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就像一个拖头司机拉着40呎的货柜倒进3米宽的缝儿,确实需要技术娴熟才行。



在沙漠里车驮车很不容易,因为很多人连开着自己的车都很困难,但并不要把驮一台车的能力神话。


货柜车高难度倒车入位

本质上来说,牧民的LC80 驮车和货柜车司机高难度倒车入位是一个道理。


想要在沙漠里驮一台车走必须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才行:首先是车必须要具备承载能力和足够的动力,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了这些条件技术再好也开不走;第三是极为熟悉地形和路线,不熟悉的沙漠没人敢开快,而驮着重物必须走地势平坦的路线,这没什么条件可讲;第四是技术确实要好,否则驮着那么重的车,光车辆的配重比和左摇右晃就把人吓死了。


为啥把技术放到最后,这是按照其决定因素的事物顺序排列的,硬件不到技术再好也没用;很多人都传说巴丹牧民开两驱212很厉害,那为啥没有212驮车出来 ?因为技术再好212也做不到,这是先决条件的决定因素。


而技术——尤其是开车的技术,是熟能生巧的,这几年来随着车辆性能的提升和刻苦练习技术的人越来越多,跑巴丹的人技术比当地牧民好的多的大有人在。



那些说没有怂车只有怂人的,在这个对硬件要求很高的事情上就不用较真了,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句话更有道理和哲学意义。


巴丹牧民驮车这件事情的本质

巴丹吉林沙漠的牧民练成车驮车本事的根本是生存之道;确切的说那是生产资料的一种,是一种牛气的产品,人家是拿那个吃饭过日子的;而我们去巴丹是为愉悦心情增加人生阅历,或者说是面对无数人生痛点的。


骨子里大家的出发点就截然不同,方向和目的也不同;技术当然有好坏之分,但对自己没见过或者不理解的事情大惊小怪,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这不符合当代杰出青年的要求。


生产资料不是我们要学习的技巧,不要把精力和目标放错方向。


对于我们大多数越野爱好者而言,沙漠穿越是一件难以抵挡的、充满了无限魅力的事情;绝大多数男人在进了第一次沙漠之后,大概率的都会再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 来的多了,跑的里程多了,跑沙漠的技术自然而然也就成熟了。



但是无论怎么跑,无论怎么成熟,我们跑沙漠的起因都是奔着享受沙漠乐趣来的;就如同我们学车一样,我们学的当然都是家用车而不是商用车(十几年前拿本时只有卡车B本,那是没有条件没办法)。


现在开沙漠仍然一样,我们需要练的技术是如何看懂沙型选好路和应急方案,如何能够漂亮的切过刀梁跨过刀锋,而不是练成运货的司机——我并不是说运货的司机没有技术含量,他们和巴丹驮车的牧民一样,都是生产力的代表,但那不是我们要学习的方向。


再说了都是沙漠,巴丹吉林的老司机们也不是天下通杀,而北京开惯了车的人去上海却总归都能对付,这才是区别。



在巴丹吉林如鱼得水的老司机到了库布齐寸步难行的事情并非个例,这说明什么 ?倒并不是贬低他们,谁对自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都会很熟悉,就像老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一样,本地人走的如鱼得水,而外地人即便拿个gps进去了迷个路晕个菜也正常不过,因为那个图形都是深深篆刻在生于斯的人脑海里的,对环境的熟悉程度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


巴丹的老司机们到了北京上海开不了高架分不清立交也很正常,毕竟是一个从来就没接触过的环境,没有什么稀奇古怪;就像第一次来到沙漠的人吓个屁滚尿流一样,生平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并不意外,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没必要把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神话。



2012年我们在库布齐夜明沙练车的视屏,在六年前能开到这个水平的人屈指可数 ,随着硬件的快速进步,现在这个水平已经不算啥了;但必须明确的是,这个才是玩车人练沙漠技术的方向。


我们要学的是沙漠驾驶技巧

越野人大部分都是热心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情做的多了;但是在沙漠穿越中,比热心肠更重要的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练好自己的技术,能够跟上队伍,不要总是时时拖大家的后退更重要,否则热心肠倒是有了,总要让大家停下来拖车、挖沙,耽误了所有人的时间,而这些问题源自于自己的技术差不好好练习,这就不合适。


或许你想说我们要有团队精神,要不抛弃不放弃,没错你说的很对;但这个不抛弃不放弃是有前提的,就是大家要在一个平等的水平上去谈,而不是人家轻舟已过万重山了你却寸步难行,这时候还说不抛弃不放弃就不合适了。


明明耽误了所有人的时间、浪费了大家的假期、毁了所有人的心情,而沙漠穿越中可供使用的燃料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就不要再说的冠冕堂皇。



这个社会已经被道德绑架了太多人,在一个大家本来需要轻松愉悦的事情上不给别人添堵是很重要的,也是自己是否具备团队的精神的一部分——团队精神并不都是不离不弃,而是更需要懂得什么时候应该放弃;在沙漠中不懂得这点很可能会造成大麻烦,那时候就不是“不离不弃”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民间再无真正的高手

所谓的民间出高手,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早就说过,在这个时代民间已经没有出高手的可能了——至多只是比自己周围人水平高些而已;因为现在的高科技高成本前提下想要练出一身硬功夫,是必须拿出真金白银大把时间去刻苦厉练经历挫折才行的。


数一下这些年来的越野拉力赛年度冠军们,周远德、刘昆、刘彦贵、韩魏、汪海、鹿丙龙,还有近年来冒出来的各路buggy 高手,论出身都是民间,论水平高都是身后堆积如山的钞票,哪个冠军不是花了上千万练出来的,所谓的民间高手,就像一再传说的巴丹吉林牧民开个212就天下无敌 ?


别开玩笑了,这种话题就连巴丹自己人的胡四哥都会看不下去。



和巴丹牧民驮车一样性质的还有桑塔纳跑沙漠,两者的根本其实差不多,能够两驱跑沙漠的人现在很多,但桑塔纳的两驱和越野车的两驱是两码事,以桑塔纳的能力,它能跑的地方即便是纯沙漠也一定起伏不大,并且有足够的缓冲坡供使用,能够把桑塔纳开进去的人也必定熟悉地形,很会利用这些坡度借势荡来荡去,还一个前提是沙子也比较硬,普桑的13吋轮胎扁平比较大,也能放些气,这些都是有利因素,加上开车人技术到家,所以桑塔纳也能在沙漠里开,


但这并不说明桑塔纳跑沙漠可以练出来多好的技术,因为它的性能局限于此,也就是在里面遛着玩可以而且还必须得是特定的地形,你若不信库不齐的龙头拐、恩格贝、夜鸣沙、七星湖随时恭候,让那些年年来库布齐苦练的人见识见识也是一件好事。


这不咎是一件胜造七级浮屠的事情,那些常年苦练的人你们就别浪费粮食、汽油、时间的折腾了,快快散去回家吧;沙漠还是交给那些在爬沙坡时需要5000转从4L2 降到4L1的高手们。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713关注 | 472作品
+ 关注
The ultimate adventure 是dakar的宣传语,意为无尽的历险。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