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野马的空调为啥不制冷?【诺诺维修】

今天的主角是一台空调挂了的福特野马。车主是一位时尚博主,经常会开着它到处去拍片儿。尤其近期夏装上市,更加频繁。

但偏偏天有不测风云,这刚买一年多的野马,空调却突然只出热风,不出冷风。

目前,上海的最高气温已经逼近38度,车内温度更高到爆炸。坐在没冷气的车子里,要不了几分钟就得全身湿透。

没了通勤工具,这可急坏了博主大人。

↑ 朋友圈“偷”来的图,博主的身后就是生病野马

因为是台平行进口车,没有质保。所以,打从首保开始,野马的养护就都由我们包办。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维修技师小飞飞将压力表连接到制冷系统,发现表显压力远低于正常值,考虑到博主5天前刚刚加注过足量的冷媒,我们断定是制冷系统某处泄露了。

寻找漏点的过程,我会提到一些专业名词,所以先给大家科普一下“汽车空调的原理”,便于理解后面的内容。

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和制热是两个独立的循环。

制热循环,是将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搬运到驾驶舱内。

制冷循环,反之,是把车内的热量搬到驾驶舱外。

制热好理解,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能达到90度,通过水泵送到出风口前的暖风水箱里,鼓风机一吹,就有热风了。

冷媒(R134a)

制冷则略微复杂一些。需要利用一种叫冷媒的介质来搬运热量,它有个很独特的物理特性,常温下容易汽化,加压后又容易液化。

初中物理曾学到过,液化(由气体变为液态)时要排出热量,汽化(由液体变为气体)时要吸收热量。

汽车空调结构图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通过压缩机给冷媒加压,送到冷凝器,把热量散到驾驶舱外(高温高压冷媒变成液态,大量散热);再由膨胀阀泄压,让冷媒在蒸发箱内变为汽态并大量吸热,鼓风机一吹,制冷完成。(家用空调、冰箱也是这个原理,不过,空调的制热是把制冷反过来,再配合电加热)

从上面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制冷系统的部件一部分在中控台里面,一部分在发动机舱内。

发动机舱里的部分好办,打开机舱就能检查。中控台内的部分则要拆掉整个中控台才能检查,特别费事。

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我们先查机舱内的部分。

冷媒在常温下“嗖”的一下就会汽化掉了,肉眼根本看不到它。

所以,我们添加了一种混有荧光剂的“测漏冷媒”,泄漏的冷媒汽化后,荧光剂会残留在漏点周围的部件上,帮助找到漏点。图中是它混入冷却液的样子,呈现“荧光绿”。

随后,打开制冷循环,开始测漏。

首先要检查添加冷媒的接头,正常情况下,如果用手按一下里面的顶针,还会有冷媒呲呲的跑出来,从概率上讲,这里的嫌疑最大。当然,检查也最简单,上泡沫水即可。

不过,这里并没有漏。

更糟糕的是,经过了24小时的检测,小飞飞并没有在机舱内发现漏点。

而拆掉手套箱,也只能看到暖风水管(图中两个很粗的银色的),蒸发箱和膨胀阀被“藏”的很深,看来只能开拆中控台了。

这就是空调系统的车内部分了,左半边的塑料壳体里是蒸发箱和暖风水箱,右边壳体里是鼓风机和空调滤,他们由风道连接,要整体抬下来检查。

抬下“空调”前,还要把制冷循环的高低压管,还有制热循环的暖水管拔掉。

顺利抬下,开始分解。

这就是鼓风机了,空调吹出的风,就是由它制造的。

鼓风机下面是空调滤,目测很脏,该换了。

很快,小飞飞和石头发现了蒸发箱上的漏点。

紫外线灯一照,立马现出原型。

加了滤镜之后更明显(透过专用观察眼镜拍的)

剥开漏点上的保护海绵,可以看到荧光剂的残留。而且,好像还被磕了一下。

一番联想浮现在了我的脑海:在工厂装配的时候,小哥手一滑,蒸发箱磕到了,为了避免受罚,小哥当做没事发生,把“缺陷”产品继续组装了起来。但这个部位终归是脆弱的,不到两年就因没法承受冷媒的压力,导致了这次的故障。

解决办法,更换新的蒸发箱。

新旧蒸发箱对比

更换空调滤

从刚才的猜测来看,蒸发箱应该是唯一漏点。但维修要用数据说话,小飞飞仍然要先组装好了空调系统,加入冷媒,运行制冷模式,并保压确认再无漏点,再安装中控台。

并在交付前测试空调出风口和车外温度差,确保制冷效果。

↑ 示意图:探针放入出风口测量温度

车外31.3度时,开AC出风口温度为5.0度,达到交付标准。

野马痊愈,博主工作也恢复了正常。最后,就祝博主夏装大卖吧,哈哈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0.8万关注 | 2567作品
+ 关注
实事求是的二手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