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坐网约车了?共享汽车就更好吗?

共享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无论是大到共享单车,小至共享充电宝,一个用起来不用负责任的东西,确实非常的酸爽,如果有一天能出个共享女友,那可真是爽翻天了。咳咳,开个玩笑。共享单车某程度是成功的,不但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对公共交通的认知。那单车能共享,意味着其它很多东西都能共享,首先想到的便是汽车了。




由于网约车监管和滴滴减少补贴,外地牌照车辆已经不能在市区接滴滴订单,一些非本市户籍户籍的司机也被迫转行。现在一些一线城市叫滴滴比一年前困难了不少。同时滴滴在高峰时段价格即便没有翻倍,也会提高定价,这无疑大大的降低网约车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加上最近网约车丑闻频出,安全性遭到了质疑,很多市民都表示不考虑乘坐或者不作为首选,网约车被热捧的情况一下子发生了转变。



而共享汽车的出现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这些共享汽车基本都提供分时租赁,不需要像传统租车服务一样,一次至少租一天。同时,它们也都能手机完成整个流程,不需要和人沟通。这就大大提高了共享汽车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在一些偏远地区如果公共交通不方便,如大学城,创意园等等区域,共享汽车便可以很好的弥补公共交通在这些区域的缺失。




不过,暂不说共享汽车便利与否,成堆的共享汽车涌现,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由最先的寥寥几的几家试运营,到现在也有很多不同的公司相继入坑。从一开始的小成本电动车,到后来的奥迪宝马甚至超跑都能提供使用服务,这一切看上去都十分美好。就像现在的共享单车一样,而现在的共享单车数量疯狂增长,由便利到扰民,只是一线之差。




由于需要侵占市场而进行大规模扩张,使得共享单车的数量翻了又翻,原本一车难求变成阻碍交通,这仅仅是半年的事情。虽然现在政府已经下令禁止这些共享单车的继续投放,但由于规模过大,这些共享单车公司根本无力监管,导致很多有故障或者损坏的车辆得不到很好的处理。而这些车的最终结果则是堆积在大空地上,这就是赤裸裸的浪费。




盛世如共享单车况且如此,而共享汽车真的能够风行吗?我看未必,这些共享汽车虽然看着美好,但真正使用起来确实困难多多。首先,这些共享汽车如果想要使用,则要缴纳一定数目的押金,而如果你需要方便的游走城市,那肯定需要注册多个账户,而这些费用则会高达几千元,这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再者,这些车的费用和滴滴打车相差无几,如果选择一些比较高级的车型,则费用还是更高。共享汽车虽然能够更自如的选择自己的驾驶路线,但却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驾驶,还要考虑还车问题,而你打滴滴则潇洒的关上车门即可。



而在普及上的进度也十分缓慢,由于汽车门槛比单车高,用户基数要少得多,使得初期难以推广,想EZZY上架一年还在推广期,周期相对更为缓慢。而这些公司如果经营不善,卷款走人,那么不但用户的押金冻过水,这些车也成为了社会的负担。如果真的一声不吭就跑路了,这些车会怎么处理?好彩的话就能够去司法拍卖,而最坏的情况,则是这些车只能荒废在停车场,慢慢变成僵尸。


还有就是安全性问题,虽知道使用共享产品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爱惜,甚至刻意粗暴使用,可见很多共享单车、汽车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万一存在故障,肉眼也是看不出来,要是共享单车有故障也许不会出事故,但如果共享汽车有故障,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再者就是驾驶员本身的技术,不爱惜使用之余,绝大部分共享汽车使用者都是驾龄较短、甚至刚领证,或者有证但长期不驾驶汽车的人员。驾驶技术生疏驾驶一款陌生的车型上路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可以想想得出来。在偏远地方锻炼驾驶技术还可以,但要是把车开到闹市,想必是对城市交通一大危害。


笔者本人就亲眼见过不少共享汽车导致的交通事故,还亲身经历了一次被共享汽车碰撞(PS:笔者正常直行,共享汽车变线直接撞向我左侧前门)。事故虽然损伤轻微,但由于车辆拥有者不是驾驶员,保险投保人是车辆所属公司,驾驶员也缺乏相关事故处理经验,导致整个事故处理过程相当复杂。事后笔者发誓,日后见到共享汽车如特种车一般对待。


共享汽车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生活方式,但以现在的条件,似乎还没准备好。盲目复制共享单车的成功,在汽车上是不现实的,在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还是不要头脑发热一鼓作气为好。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299关注 | 4615作品
+ 关注
一个影响2500万车主的汽车自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