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中的长安铃木,躺下或许比站着更舒服

“如果跪着生,倒不如让我站着死”,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铃木如今的态度在为贴切不过,管理层虽然没有了铃木修,但是铃木修这种硬脾气却在铃木上下散开。

6月15日,北汽昌河发出官方公告,大抵意思就是日方铃木已经作出撤资处理,此前风靡微面界的昌河铃木不复存在,退出历史舞台。

6月19日,“铃木高管与合作伙伴长安谈判解散合资公司铃木事宜”,日本NHK新闻官方报道

我可以想象到铃木想要放弃中国市场的决心,因为在我看来所有的“辟谣声明”之后,都有着一个蠢蠢欲动的心,任何消息都不是空穴来风的市场下,铃木想要丢弃中国这块蛋糕的心,已经浮出水面。

我们可以不聊铃木,毕竟它太单调,如果聊聊铃木修,我想很多人都很愿意听这位他的传奇故事,作为铃木上一代领头羊,铃木修给外界的态度就是“砸不烂的铜豌豆”他坚硬、固执,同时还充满责任感。

2016年铃木爆出作假丑闻,铃木修在媒体会上带有歉意的鞠躬并非作秀,凝重的表情在向外界表示他已无力支撑庞大的铃木集团,如果不能继续效力,还不如另则贤人,于是乎铃木修痛快的让出了领头羊身份。

铃木修退位的果断,与如今铃木丢掉国内市场的举措,不谋而合。

“风暴中的铃木”

亏损严重、销量下滑、产品不力、车型老旧、新品缺乏新意,市场的种种负面以及猜忌之下,把铃木推向了暴风口,更多的人抱着“你弱你垃圾”“退出就是失败”的态度对铃木进行“舆论施暴”,“风暴中的铃木”在外界看来内心慌的一比,但在我看来,铃木做出的步步选择,都是为了迎合大环境。

因为面对消费升级迅速的国内市场,铃木并没有跟风追求,“固执的小车思想”依然在铃木的族谱中印刻,与其改变不了市场,那不如追求属于自己的市场。

“放弃国内市场,扩大印度市场”,风暴中的铃木似乎并没有那么不堪。

来看一组数据

2016年铃木全球销量为285万台,全球车企TOP10,同比增长幅度3.1%

2017年铃木全球销量为332万台,同比增长幅度10.5%

连续两年国内销量下滑的铃木,全球销量已经达到300万级,超过了任何一家国内自主品牌,全球销量是长安两倍有余,吉利、长城各三倍。而我们需要扳正一个观点,那就是真实的铃木,比你想象中的更要强大!

“漩涡”中的假象

孝庄太后在康熙大帝平三番裁撤吴三桂的时候就多次告诫“奏折是最不可信的东西”,年仅20多的爱新觉罗-玄烨却心高气傲表示一切尽在掌握中,原来雄踞一方的无三桂不过如此。

而你认为铃木差、铃木烂、铃木修固执一切,我想更多的是看了“最不可信的销量数据”,而你所看到的数据还仅仅是偏居一隅的国内市场。

你只看到了铃木连年下滑的销量,却不知道去年国内长安铃木8.4万台的销量,仅仅是全球销量的2%左右,而去年铃木全球增速可达到了10%之多。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难以伺候的国内消费者,铃木还是可以制霸一方。

躺着,比站着舒服

“躺着,比站着舒服”,铃木在国内要躺下了,这是人尽皆知的消息,两大合资车企已经有一个消息,另一家也在谈判中,无论长安开出多少筹码,对于铃木来说撤走是必要情况,态度使然,也是市场趋势使然。

因为铃木的发展观与国内的消费者严重脱节,体系庞大的长安铃木并没有带来多余的利润以及市场前景,而作为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日资企业,铃木时刻不忘利润对这个岛国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任何一家都会日企会把利润、发展看的无比重要,丰田、本田、铃木无一不是如此,如果不能更好的产生效益,不如把更多的经历投放到可以产生更大价值的市场中去。损失某个单一市场是车企发展的正常规律,就像通用失去非洲、日本、韩国等市场,却依然可以凭借着美国、中国两大市场蛟龙突进。

而虽然铃木失去了国内市场,但却依然坐拥印度、日本、欧洲三大市场,你以为铃木做出了一件错事,其实对铃木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痛快的决定。

畸形的消费观,让铃木寸步难行

平均身高170cm,人均GDP仅3-5万的国内消费市场,无一不在追求Long、Long、Long的代步工具,即便是日常单人通行,大家也喜欢开着一台自重1.5吨乃至两吨的“超大号”代步工具,资源利用率、通勤效率都要比任何一个消费市场底下。

即便是家有三台车的消费者,第四台车还有可能是一台尺寸超过4.8m的“大块头”,而这一畸形到爆的消费观与铃木精致、节省的发展态度完全相悖。

而如果想要在这个市场中获得成绩,那么首先就要改掉自己的“小车观”,投入的研发费用如何先且不算,就单说已经形成消费规模的市场中,能否东山再起还是个未知数。

以盈利为目的的铃木,选择放弃这个“畸形”的消费市场,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错!

你以为铃木失败了,其实是你太狭隘了,中国市场的铃木背后,更有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支撑,而撤走一个不疼不痒的长安铃木,并不会对铃木造成直接的影响,毕竟做不好的市场,倒不如抽走资源,专心发展更有潜力的印度以及欧洲市场,对于铃木来说,或许是一个上上之策。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859关注 | 876作品
+ 关注
懂车,更懂你。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