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背后的尾翼只是装饰品,还是另有其他作用?

文|姚淙楚

说到有些汽车上的尾翼,就名字而言,是根据它的外形所起的,但是又不是像飞行动物一样的尾部翅膀,而是根据它的功能起的一个专业的名字,叫扰流板。作用是为了减少由空气动力造成的给汽车尾部的升力而设计,反之就是为了增强赛车的抓地力。 



不过除了它的本质的作用之外,现在汽车上安装尾翼更多的是成为了一种时尚,尾翼成为了许多爱车车主的装饰品。但是普通的汽车装上尾翼并不只是一种“土鳖”的行为,除了好看之外,其实对于省油也是有一定帮助的。这个很好理解,尾翼可以提供一定的下压力,使汽车的抓地力更强,能量损耗也就会更少。所谓的“尾翼”诞生之初也就是为了适应空气动力学。



不过对于一般汽车来说,车速都会有个临界值,在这个值之下地面摩擦阻力占主导,这个值之上空气阻力占主导。不过在赛车运动中,赛车的速度往往高于这个临界值,所以空气动力学设计在赛车运动中相对更重要。一般所谓的汽车尾翼基本都是起到增加下压力以提高抓地力进而提高操控性的作用,其基本原理与飞机机翼相反,伯努利方程另一种应用。在F1等顶级赛事中尾翼一般都是配合扩散器共同起到提高下压力的作用。而根据伯努利方程(p+ρgh+(1/2)*ρv^2=c)和临界值,汽车尾翼只有在汽车超过某一速度是才能起到空气动力学作用,而一般民用车因为种种原因都很难达到那个临界值。所以也有不少汽车上面比较廉价的尾翼都是起的装饰作用。



在2011年的F1锦标赛在尾翼部分新引入了一个用于降低尾部下压力以减小轮胎摩擦等阻力而提升尾速的 DRS系统,也就是可调式尾翼。方程式赛车的尾翼形状从前到后大致上是一个先下探后往上拉升的勺形,而且下表面的弧度要比上表面的弧度大,从而在尾翼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而获得“气动负升力”,即下压力。此外方程式赛车尾翼的后半部是与水平成70-80度角的翼片,使得气流沿着尾翼的形状高速流动而向上升,这也就是“上洗效应”。



而“上洗效应”就是给空气一个向上的力使其上升,赛车尾翼则获得空气对其的向下的反作用力。因此方程式赛车尾翼产生的下压力来自于尾翼前半部分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以及尾翼后半部分上洗效应产生的反作用力。而放平尾翼,为的是在高速状态下,减少上洗效应而降低下压力。在天气和规则等允许的情况下,开启DRS可以带来约10-20KM/H(公里每小时)的车速提升。DRS也就是在以上的物理原理中而引进的赛车系统,让赛车在每条赛道的指定区域中,打开即可让尾翼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减少在直道上的空气阻力(CP值),这不仅赛车让赛车提升了超车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比赛观赏性。



对于这些设计其实还是我们还是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很多民用车的技术都是来源于赛事,而这些赛事技术往往都是经过了无数的分析以及实战考验。所以在选择这些汽车配件时,可以放心的选择,在进行一些外观升级的同时对性能还有一点提升。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改装车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954关注 | 126作品
+ 关注
这是一个由汽车媒体人“蛋朝”主持的汽车类视频节目,每周2、4更新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