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48万,价格降了又降,如今才20万,除了空间没其它问题

4S店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售后,卖车是不怎么赚钱的,有时候为了完成任务拿返利,还不惜自己贴钱去拉动销量,或者拿资金屯车完成任务。有些4S店过的还凑合,有些就比较苦了,进退两难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但对于厂商来说就不一样了,单车利润可以说大的惊人,这还不说零整比非常夸张的零部件利润。在人们的印象中,豪华车的利润最高了,其实也不一定,毛利或许是豪华车高一些,但对应的营销费用、折扣等方面的成本也是水涨船高的。其实有些普通品牌的利润也是非常厉害的,比如丰田,在造车的时候,可以说能节省的尽量节省,成本控制的最好,但关键人家技术过硬,即使拿一些低成本的材质也能造出质量过硬的车。其实除了丰田,比如日产、本田这些日系车的利润也是非常高的,这也是日系车共有的一些特性。今天就看看楼兰一路的定价,或许更能直观一些。

在七八年以前,可选的SUV车型远不像现在这么丰富,那个时候,但凡比较着调的SUV车型都火了,加价、排队远不是现在能想象到的状况。途观当年加价3-5万,在途观出现以前,本田CRV加价1-3万,等到奥迪Q5出现的时候,更是蜂拥而至的抢,加价5完就是公开的潜规则。至于发现4、揽胜、极光加价几十万就更不用提了,简直疯狂到没有底线。其实楼兰早在2011年的时候就以国产的方式切入市场了,但由于“心比天高”而错失了最好时机。首先,当时已经开始流行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楼兰却搭载了一台3.5L V6的自吸发动机,不是说这台发动机不好,而是各方面的成本偏高。

然后,3.5L V6的成本是比较高,但不至于让楼兰定48.88万的价格,显然是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定的超高价格,要知道当时Q5的起步价只不过37.98万,加上5万都没有楼兰贵。其次,定多高的价格其实不重要,关键得有品牌支撑,在品牌溢价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适当的定价高一些,但如果高出这个红线,再强悍的品牌都无济于事,何况日产品牌的溢价能力还远没有达到这种水平。所以销量表现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难怪网友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后,定位的偏差,楼兰当时的定位就是冲着豪车定位去的,所以并没有刻意的考虑空间,以至于这个弊端一直影响到现在。

2011年9月8日国产楼兰首次上市,只推出48.88万的一款车型,由于市场表现比较低迷,所以在2013款的时候,将价格降到了36.58万,而且要明白这是在没有更好发动机基础上下调的价格,轻轻松松让出12.3万的价格,可见当时的楼兰是多么暴利啊,而且大排量发动机不一定比小排量发动机贵多少,这些都是误区,最多也就是税方面的差别。到了2105款的时候,就彻底放弃了3.5L,采用了2.5T涡轮增压发动机,高配价格依然不接地气的飙到了37.98万。同时为了降低价格门槛,还推出了2.5L自吸发动机车型,起步价也下探至了23.88万,这个起步指导价一直用到了现在。换一个发动机,降降配置,随便就让出20多万的价格,20万里面有多少是成本?又有多少是过去的毛利?这个比重大家应该能想明白吧,不要总觉得发动机排量小了、不一样了,就真的成本陡然下降了,其实这只是价格让步好听的一种解释。

大概在2016年的时候,市场上突然对大空间的中型SUV有了极大的需求,在当时能符合这种要求的车型大概只有汉兰达和锐界两款车型。而作为起的很早的楼兰又错过了第二次爆发的机会,要空间没空间,要7座没7座,动力也就是紧凑型SUV的水平,外观也不够稳重大气,与那部分群体的审美完全背道而驰。其实在那个时候,完全可以通过改款去适当的解决这些问题,哪怕外观不变,加长一下,把空间扩大一些,这样做兴许还有一丝机会。所谓的舒适豪华感,与当时的风口需求完全不吻合,看看汉兰达的优势就能明白楼兰低迷的原因。

或许楼兰骨子里从来就没把汉兰达、锐界这些车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这些可以有,那你的定位是什么?和途观L、冠道一样,也是大5座中型SUV吗?车很大,但空间不很大啊,与其这样还不如买台价格更便宜的紧凑型SUV开。还有一个定位就是,豪华车的享受,普通车的价格,这条路似乎更难走,皇冠、金牛座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基本都是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所以,优惠三万多,最低配的20来万也没有将销量带动起来,月销量基本在两千多台徘徊,倒不至于垫底,但实在也不能说卖的好。从48万到20万这个降价的过程,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才是最尴尬的地方。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楼兰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8万关注 | 1009作品
+ 关注
汽车界,众说纷纭,唯我不同!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