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群:前途K50不求叫座求叫好

“我们(对K50)没有明确的销量预期,K50担负着重要的品牌使命,而不仅仅看重销量,得到客户对前途的认可才是关键。”

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

8月9日,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在接受《电动汽车观察家》等媒体采访时如是说。就在前一天晚上,前途旗下首款量产车K50正式上市。对于前途历时四年打造的这款纯电动跑车,陆群看起来并不十分在意销量,让人有些意外。

不求叫座,但求叫好,K50上市的核心意义,体现于前途产品的整体规划:未来几年,前途将基于三大平台,推出8-10款车型。

K50:赛道性和日常驾驶性兼备

8月8日晚,前途K50在前途汽车苏州生产基地正式上市,这款车定位为纯电动城市跑车,补贴后全国统一售价68.68万元。这个价格不受各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差异的影响。陆群表示,在补贴较低或没有补贴的地区,K50也执行统一的终端售价,差价由前途汽车承担。

兼具赛道体验和日常出行,是前途K50的最大特征。该车NEDC综合路况续航里程为380公里,可以满足城市日常驾驶需求。

加速性能方面,K50百公里加速时间小于4.6秒。陆群坦言,这个数字(4.6秒)“并不那么惊人”,但在日常使用场景中,0-6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小于2.6秒;70-9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不超过1秒;100-120公里每小时的加速时间不超过1.4秒,能在等红绿灯、主干道和高速运行时迅速起步、超车。

此外,凝视前脸造型、整车轻量化设计和赛道级底盘系统都让K5的跑车特质得到凸显。

不过,赛道驾驶和日常驾驶对车辆的设计要求和驾乘体验差异极大,前途如何实现二者兼备?陆群介绍,为使K50赛车级的操控性和日常出行的舒适性达到平衡,前途和供应商米拉公司协作,对车辆的核心部件进行了190多组匹配调校。

底盘方面,K50可以做到超跑水平,前途的工程师也曾将底盘硬度调校到和超跑几乎一致的水平,满分10分达到9分,但考虑到用户在城市中日常使用的场景,如果底盘太硬,长时间驾驶会降低舒适性,伤害前途强调的驾驶乐趣。因此,最终将底盘硬度调到8.5分,舒适性则从8分提升到8.5分。

赛道级底盘系统

座椅方面,前途对20多种方案进行匹配,评估和测试,最终选择了当前方案,使得K50能够在短时激烈操控和长时间日常驾驶中,兼顾舒适性和支撑性。

另外,前途为K50配备了动态扭矩矢量分配系统,让车辆在转向过程中实现精确而中性的转向,既能应对激烈驾驶,又能适应相对复杂的城市路况。

显然,就价格和性能特征而言,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或者适合成为K50的车主。当天订购K50的四名用户也都属于中高收入群体。

当天订购K50的四名用户

陆群说,这款车的目标用户不是偶尔上赛道的跑车发烧友,而应该是“事业上小有成果,对驾驶有兴趣,对汽车有掌控欲”的用户,前途希望通过K50唤醒普通人对驾驶乐趣的追求。

当然,由于定位和价格较高,K50的销售将从一线城市切入,接下来还将向二线城市铺开,暂时没有打算向二三线以下城市推广。目前,前途汽车体验店“前途驿”已在北京、上海、成都开业,苏州店和广州店也即将开业。

技术亮点:三电核心,碳纤维加持

作为前途汽车的创始人和前途团队的核心,陆群曾多次强调自己工程师的出身,和整个团队的技术基因,这在K50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前途汽车电驱动部总监马乐介绍,K50搭载的是NCM三元锂软包电池,电芯能量密度为223.58瓦时/公斤。

除电芯采购自供应商外,电池设计和管理系统均由前途汽车自主开发:电池系统总容量为78.84千瓦时,智能化电池管理系统(BMS)实现五年内电池系统容量衰减小于5%;借助主动式液态冷却/加热系统,电池在-30℃-55℃的环境下可以正常使用。

电控系统方面,前途方面自主研发的整车控制管理系统(VCU)具有车辆行驶管理、能量管理、通讯管理、人机交互和安全管理五项功能。

同时,前途汽车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双电机的总峰值输出达到280千瓦、580牛·米;BOOST模式总输出达到320千瓦、680牛·米。

车身轻量化设计是前途K50的另一大技术亮点。

前途汽车产品工程院副院长熊飞介绍,由于采用全铝合金框架式车身结构,前途K50白车身的重量仅有234公斤;另外,K50整车应用29个碳纤维复合材料外覆件,总重量46.7公斤,比传统钢板材料重量降低40%以上,比铝合金材料减重20%以上。

年产能5万辆,中小型车平台开发中

对K50不设销量目标,主要原因在于,前途汽车从未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今年4月,前途汽车在北京首家体验店举行发布会时,陆群就明确了前途的三大车型平台。

这些平台包括,以K50为代表的高性能跑车平台;以K20概念车为代表的小型车平台;以Concept 1为代表的中型车平台。陆群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目前,每个平台各自规划了3-5款车,按照计划,几年后前途品牌应该推出8-10款车。目前,中小型车的平台正在开发之中。

前途Concept 1

陆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前途还将在下一代产品上大批量应用碳纤维技术,但与K50的碳纤维应用不完全相同。他表示,K50开发之初,目标之一是探寻碳纤维技术在这款跑车上能达到的极限,而下一代产品,会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确定碳纤维和其他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使用比重。

目前,前途汽车苏州生产基地的年产能约为5万辆,三个平台的前途汽车都将在这里生产。

前途汽车苏州生产基地车间

不过,由于目前前途量产的只有K50一款车,工厂的实际产能与规划产能还有较大差距。作为一款比较小众的纯电动跑车,如果K50的销量不佳,会给前途下一款车的开发和生产带来资金问题吗?

陆群的回答是,“我们不缺钱。”

他指出,前途是目前的新造车企业中,唯一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公众可以从企业财务报表看到前途的财务状况。“我们从未大张旗鼓地宣称融资,而且我们现在也不缺钱”。他说。

陆群认为,前途正处于准备期和投入期,按照财务制度,需要计入“亏损”,但实际上,很难用亏损的概念来定义企业资金情况。汽车产业是大进大出的规模化产业,一旦开始盈利,就是大规模盈利,他判断,前途将较早进入盈利期。

自上而下的品牌思路

作为一家新造车企业,首款量产产品就是一款相对小众的跑车,前途是如何考虑的?

陆群认为,选择“自下而上”就是选择“先易后难”,“自上而下”则是“先难后易”。很多传统汽车品牌从低端起步,遇到瓶颈之后才推出高端品牌;与之相对的是,不少国际大品牌都是自上而下发展,最早的车也是高端消费群使用的,其中包括汽车发明者卡尔·奔驰。

对前途而言,K50的作用不是实现某一销量目标,更是为前途的全系产品打头阵、定调子。

前途K20概念车

“未来,无论前途推出什么车型,一定是同一细分市场和同一价值区间的高品牌、高性能、高品质、高品位产品。我们不靠便宜和简单的性价比来做产品,而是靠高性能和高品质来做产品。”他说。

不论是走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品牌路线,最重要的是对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接纳程度有所判断,选择合适的时间切入合适的产品。用陆群的话来说,“你先挑容易的干,后面难;你先挑难的干,后面容易。”

如今,最难的K50已经实现量产,下一款“容易”的车型何时推出,预期销量如何?到时候,陆群一定不会只求叫好不求叫座了。(完)

《电动汽车观察家》提供电动汽车行业的真实信息和诚恳意见,由电动汽车媒体界资深从业者邱锴俊原创。邱锴俊曾任第一电动网CEO和主编。更多电动汽车资讯,请点击微-信右上角“+”,搜索公众号“电动汽车观察家”然后点击“搜一搜”跳出页面中的第一个既是,欢迎关注。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开瑞K50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316关注 | 2133作品
+ 关注
为你带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度报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