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奇瑞在偏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今年8月份,奇瑞公布总体销量,其中奇瑞股份销量3.3万台,奇瑞控股销量为1.6万台,观致销量为5300台,奇瑞新能源销量8194台,奇瑞出口销量为1万台左右,8月份累计销量达到了6.1万台。按照奇瑞的解释,整合资源以及品牌之后,奇瑞出现了“现象级”的增长趋势,需要知道的是,奇瑞迎来了现象级销量增长的背后,代价是及其昂贵的。


单月整个奇瑞集团销量为6.1万台,在持续销量下滑了数月之后,奇瑞终于进行了一次大的反扑,但从外界来看奇瑞集团如此庞大的阵势,其成绩应该远超6万级才对。因为笔者简单计算了下,奇瑞集团目前规划了超百万产能共产布局,工厂负载率却不足35%。

按照品牌高度从上往下奏来算:

捷豹路虎二期完工之后,产能将会扩张到20万台/年。

观致常熟基地完工之后,产能扩张到15万台/年。

凯翼工厂此前产能为15万台/年左右,四川工厂规划产能是15万台/年。

河南开瑞工厂产能规划完毕产能可达20万台/每年。

奇瑞大连产能为20万台/年,鄂尔多斯奇瑞工厂产能10万/年。

奇瑞总部四个厂区可达50万级。

新能源产能规划为10万/年。

数据来源可能有所偏差,但基本上符合奇瑞设定,目前整个奇瑞体系可以达到年产能160万台的规模。

当然,没有算上奇瑞发动机工厂以及配件工厂,海外工厂更是没有计算进去,如果全数统计,奇瑞工厂产能规划达到200万量级并不是噱头。

但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奇瑞一年销量仅为60多万台(包含出口),马力全开的奇瑞工厂负载率不足40%。2017年数据显示,奇瑞年初提出的争取100万的年销量目标,完成率不足70%。

上一个五年乃至十年规划了极为出色的产能, 却在最后成了集团发展的赘肉无法摆脱,尤其是芜湖总工厂,据悉此前主要生产奇瑞车型,但因为现在销量的低迷,奇瑞车型销量不好使得工厂负载率继续降低。几十万产能的工厂空闲不少。

而凯翼、观致、路虎、开瑞工厂同样如此,如果跳出“现象级销量”的假大空谎言,你会发现整个奇瑞体系依然非常让人焦灼。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奇瑞本质有着根本的关系。

首先知道奇瑞是一家典型的“国企”,在半年前就已经传出奇瑞要混改的消息,最近终于解开了面纱,一周前奇瑞表示自己“增资”了,相关人士表示看,奇瑞股东大会的召开都相当的保密,为了让增资更顺利,奇瑞相当谨慎,有相关报道这样表示:“我们曾经给汽车集团做资产预测,下一波钱荒到来时,将会有一批车企抵挡不住,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从奇瑞体系上来看,因为股东分散,权力分散以及病急乱投医,很大程度上从根本上约束了奇瑞的发展。也正是奇瑞传统“国企”的设定,在此前的展品规划中,就很能看出来奇瑞今天的境况。

产品研发规划:杂、乱

依托于出色的平台他,奇瑞此前在四大平台基础上规划了N多款车型,以长战线的方式来拉起一个新奇瑞的大旗。

比如说在T1X平台上将会主要产出SUV车型,比如说瑞虎5、瑞虎5X、瑞虎7、瑞虎8等产品。在M1X轿车平台上,将会产出艾瑞泽5、艾瑞泽7e、艾瑞泽GX等车型。而在A3X平台上,还将会产出尺寸不同的瑞虎/艾瑞泽车系。在M3X平台上,还规划另外不同的艾瑞泽以及瑞虎车系。

奇瑞所走的战略是以平台架起车型,但从根本上来说奇瑞内部自身就没有协调好发展方向,以至于现在产品价格重叠严重,虽然产品多却没有产生质的变化,比如说在5-10万级SUV市场,奇瑞就产出了不下8款车型,但无一爆款车型。

发展轿车还是发展SUV,主要战略点以何为圆心扩散,我想这个点奇瑞到目前都没有一个细分的规划,否则不会出现如此混乱的局面。

体系乱,管理更乱

没有哪一家车企的职业经理人能像奇瑞这样更迭如此频繁,两年间更换掉多个职业经理人,从当年的赵焕到如今的贾永宁,奇瑞对公关体系一直都有所欠缺,不仅仅是职业经理人职位频频变动,销售老总以及下设科长部长级领导可以说更迭同样很快。

企业是需要人来领导企鹅管理的,频频更迭管理层只会加大管理难度,提升企业乱象,使得工作交接混乱。

奇瑞是有技术的

我只能用这句话来洗清我“车黑”的嫌疑,对奇瑞当年投入大量真金白银换来的技术我丝毫不否认。平台方面,T1X以及M1X都是不错的平台架构,而奇瑞完全可以仅仅依靠这两个平台架构深度研发两款出色的车型。

T1X产出一台8万级精品紧凑型SUV即可,后续改款车型速度跟上。M1X产出一台6-7万级精品紧凑型轿车即可,后续改款车型以及多样化车型加快速度推进。做好口碑已经营销,深耕产品两年即可完成极大的逆袭。因为这俩大平台无论是模块化还是智能化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可以产出多种不同尺寸以及形态的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奇瑞的发展战略。但很可惜这个建议我跟奇瑞提了很多次,最终被当成车黑拉黑掉。

当然不仅仅是平台,奇瑞动力总成方面也有着出色的造诣,1.5T发动机自身可靠性以及稳定性表现不错,而1.6TGDI发动机动力以及热效率更上一层楼,匹配的格特拉克以及万里扬CVT变速箱,奇瑞自身也下了死功夫。从打破技术壁垒这一项上来说,奇瑞在自主品牌上算得上第一阵列。

奇瑞是有实力的,但奇瑞结构太过于立体化,而且背后的股份太过于分散,使得庞大的奇瑞体系无法第一时间触碰到市场敏感神经,这与其他扁平化的内部体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其他品牌因为某件事变动完之后,奇瑞才开始蠢蠢欲动。在这个拼时间拼效率的时代,没有效率,将会非常被动。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859关注 | 876作品
+ 关注
懂车,更懂你。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