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成为自动驾驶圈黑马 51VR做对了啥?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文 | 诺亚

2018年3月,Uber旗下无人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发生了全球首例致人死亡事件。6月在美国加州山景城总部附近, Waymo也发生了一起离奇车祸…

随着2020年自动驾驶落地“元年”即将来临,安全问题也倍受大众关注。为了更快速的积累研发数据,同时尽可能地保证安全,在无人车上路前通过自动驾驶仿真系统进行虚拟测试与验证至关重要。

在国内自动驾驶仿真领域,基于VR+AI技术,在行业内积累多年经验的51VR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玩家。

51VR于2017年正式切入自动驾驶仿真领域,并以其较为齐全专业的仿真、VR/AR产品组合迅速赢得了上汽、宝马、阿里、威马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等国内外诸多传统车企、新造车公司、科技公司和政府机构的认可与合同。

日前,车东西与51VR创始人兼CEO李熠、51VR无人驾驶事业部产品负责人张帆博士及技术负责人鲍世强进行了深度对话,对其切入自动驾驶仿真领域的历程、产品谱系与特点、发展策略等关键问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李熠

历程:从VR进军自动驾驶仿真

2014年VR行业热度上升,李熠一次美国西岸旅行期间了解到了VR,随后2015年初在当代集团内部创办51VR,当时他正作为第一资产总经理负责当代集团旗下所有轻资产业务管理。

51VR基于自身的地产背景,在VR+地产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已进入上百个城市,业务全面覆盖一、二线城市,并在新加坡、澳洲、北美等区域进行业务布局。

在站稳VR+地产领域后,51VR从2016年9月起开始内部孵化新的方向,先后成立了VR+教育、设计等团队进行探索。2017年3月,51VR又成立了VR+汽车团队。经过3年多的发展,团队整体规模达到300多人,2018年全年营收将超过亿元。

▲51VR办公室一角

李熠告诉车东西,当时每个探索团队约10人左右,公司会为其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尝试去开拓新的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赛马”,最晚成立的汽车团队最早跑了出来。

事实上,在内部“赛马”之外,有多家企业经营和创业经验的李熠对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大势的判断也是51VR汽车团队能够跑出来的关键助推剂。

“政府监管机构,检测机构、整车厂、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都需要一套完整的仿真系统来展示、训练或检测无人车算法,”李熠向车东西说道,“但在2017年我们在拜访了多家车厂、自动驾驶公司后却发现,市面上并没有专业针对L3、L4级别无人车仿真训练、测试平台。主要的算法公司都有一个个位数小团队自行研发,整车厂在这方面则显得更加需要专业平台支持。”

与此同时,工信部、交通部,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苏州等一二线城市自2017年起也接连公布了自动驾驶相关的管理规定与指导意见,为无人车上路做准备。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对拟上路测试公司的技术进行评定是关键一环,需要进行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势在必行。例如自动驾驶立法进程较快的美国加州就要求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路测之前,必须证明已通过仿真模拟测试。

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整车厂、国家政府机构开始将仿真纳入自己的路测规划及相关标准制定中,以求实现高效测试,预计未来模拟仿真市场会随着自动驾驶领域的崛起而爆发。

正是李熠对这种蓝海市场机会的判断,在连续引入多名国际顶级软件公司、一线主机厂的高管与高级研发专家加入51VR后,汽车团队迅速成长为旗下第二大事业部,目前汽车团队已有将近100人的规模。

其中,张帆是清华车辆工程博士,具有14年整车安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经历,曾担任上海汽车与奥迪中国研发中心的安全经理与团队负责人,具有多项发明专利。


▲上下分别为张帆、鲍世强

而鲍世强之前曾任职于Autodesk 近11年,在Autodesk媒体和娱乐部作为经理从0-1组建了Mudbox开发团队以及Maya建模开发团队,开发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和游戏项目中,同时,他也是51VR自动驾驶仿真平台从0-1的开发者和构建者。

产品:开发端到端的完整工具链仿真系统

鲍世强告诉车东西,通常来说具备完整工具链的自动驾驶仿真系统一般包含静态场景仿真(道路、地形、植被、交通设施与标志等)、动态场景仿真(光线与天气变化、宏观交通流、交通参与者的微观行为模型等)、传感器仿真(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汽车动力学仿真和结果数据评价五个部分。

静态仿真即通过测绘车、摄像头等工具在软件中“复制”现实世界的环境;动态仿真即在上述虚拟场景中加入交通系统,让无人车根据虚拟世界的交通状况进行驾驶决策。

传感器仿真是在虚拟世界中模拟雷达、摄像头的实际工作过程,测试传感器系统;汽车动力学仿真即模拟汽车在路上行驶时的力学模型,测试车辆的控制系统。

李熠解释到,基于此前在VR行业的积累,延展51VR在静态仿真的能力,通过现实世界的扫描数据(通过高精地图测绘车扫描而来)后导入自研的World Editor,可以高度自动化地“复制”出现实世界。

▲51VR的World Editor

李熠给车东西观看了其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提供的仿真系统实例。

针对目前行业仿真软件的功能不足,其在Cybertron系统中重构的上海市嘉定区汽车城的城区道路非常接近现实,并且还具有光线和天气变化功能。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仿真

动态仿真方面,51VR拥有AI驾驶员模型、交通流模型、实际驾驶员案例库等总计5种渠道“生产”虚拟交通中的动态互动关系,保证测试场景的丰富度与多样性。

至于业内的传统仿真领域——传感器仿真,以及在汽车制造领域存续已久的汽车动力学仿真两部分,51VR也已覆盖,能够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张帆介绍到,51VR在自动驾驶仿真领域总计拥有近10个细分产品,并且还推出了云端加速器,方便用户进行快速仿真(目前可实现8倍的加速计算运行)和多车同时仿真。

“我们预计到年底就会实现全平台的产品化,目前的产品还是半定制半产品化过渡期,近一年政府、主机厂和算法公司的典型客户很好的帮我们指引了平台的产品化方向。”张帆说道。

技术:5大途径提升系统仿真度

目前,自动驾驶模拟仿真已经成为Waymo等自动驾驶公司、整车厂路测前的必做项目。

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引领者,Waymo—Carcraft模拟仿真平台已经累计50亿英里模拟测试里程,25000台虚拟的自动驾驶汽车每天可行驶800万英里,每年积攒超过25亿英里的数据,可见Waymo对模拟测试的重视。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51VR自动驾驶仿真平台来讲,当前阶段用AI等技术高效、自动化地复制现实世界只是第一步,让复制出来的虚拟世界足够逼真,特别是让虚拟的交通状况与现实世界足够相似才是重中之重。

毕竟,仿真系统越接近现实,其训练出的无人车才越接近老司机。李熠表示,51VR在静态与动态仿真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来提升真实度。

静态仿真方面,除了前文提及的高度自动化的制作流程提升制作效率外,李熠还透露,其在今年已与合作方一起开发了黑科技产品,即用渲染的视频去训练摄像头,验证视觉识别算法的可迁移能力。该项技术未来有助于大大降低识别算法图像训练集的制作成本,几何级数提升场景的丰富程度。

动态仿真方面,向虚拟世界中导入各种交通流,对于训练无人车的决策能力至关重要。鲍世强对车东西介绍到,51VR自动驾驶仿真平台已经有了5种途径来导入虚拟的交通数据来帮助训练无人车:

1、 利用AI技术生成驾驶模型,在虚拟世界中设置AI车辆自动行驶。

▲51VR利用AI技术生成的交通流

2、导入交通学中的交通流模型,并引入数学概率分布数学模型。

3、 将真人开车的数据导入其中,主要利用虚拟驾驶模拟(即VR开车)实现。

4、与测试与科研单位合作,还原其危险与事故案例库中的场景。

5、 手动设置交通情况,例如设定小孩突然横穿马路。

“动态仿真目前是各自动驾驶公司关注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提起自家产品的技术优势,鲍世强如是说道,“我们每种数据生成方式背后都有一支团队在做,目的就是要把产品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兼顾。”

此外,据李熠透露,51VR正与清华大学苏州研究院合作,共同发展实车与仿真相结合的技术,包括整车在环测试,即虚拟场景注入实际路测车辆中等业内较为前沿的功能。

成果:拿下多家知名车企与监管机构客户

与李熠及51VR无人驾驶事业部负责人交流的近两个小时中,了解到51VR的技术特点与产品特点外,也了解到51VR在这个新领域里取得的不错业绩。

李熠告诉车东西,其客户主要分为主机厂、政府机构、自动驾驶算法公司三类,总数不超百家,这是一个典型少数玩家的巨量市场。

1、车企

包括上汽、一汽、威马、宝马、戴姆勒等传统和新造车企业都是51VR静态场景建模,虚拟驾驶,或者动态交通仿真模块的客户。

2、政府、监管机构

▲51VR对外展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的仿真系统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两地运行机构已经与51VR开展全场景模拟验证工作。51VR后续将在北京、上海与重庆等多地继续与地区级和国家级测试区共同合作,尝试深度验证与应用仿真系统进行检测工作。

3、知名科技企业

阿里巴巴、商汤科技、景驰科技等科技公司采用了51VR的自动驾驶仿真系统或相关的工具链模块。

从这份客户名录中可以明显看出,51VR的产品得到了这些一线公司的认可。在此基础上,51VR也开始做一个更顶层的工作,李熠透露其正在与北京的智能网联示范区合作,参与到支持制定自动驾驶系统仿真系统的标准工作中。

张帆介绍到, 51VR自动驾驶仿真平台在推向市场的第一阶段便定位于各大主机厂及政府机构,通过服务政府机构和一线车企建立高标准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随着团队的不断完善以及产品标准化、专业化的升级,将把服务拓展至各大自动驾驶公司、算法公司和其它应用自动驾驶仿真平台的企业客户。

对于自研还是与选择第三方仿真平台,张帆表示,目前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自研或选择与第三方合作都是完善无人驾驶的主要途径。

例如谷歌旗下的Waymo,其通过自建Carcraft来进行模拟测试,优势是推动自家自动驾驶车辆落地,但劣势在于自主研发的模拟测试产生的大量场景数据难于复现,且自动驾驶开发与验证的周期要远大于目前整车开发的周期。

▲Waymo的无人驾驶汽车

而选择与51VR自动驾驶仿真这类第三方平台合作,比自建团队更有效率,不仅仅是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测试,还是对外部条件和规则的持续评估与适应。

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内车企和政府机构为主的仿真市场到2020年将达到数十亿左右的规模。张帆告诉车东西,2019年51VR仿真平台的目标是要覆盖大部分核心车企客户和监管机构客户,同时服务于各大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实现汽车业务线营收过亿的目标。

张帆认为,51VR自动驾驶仿真的商业化价值不止于专业工程软件,而是可以向上向下扩展至多领域的应用。

向上突破,以仿真平台支持的智慧交通为桥梁,使自动驾驶汽车驶入智慧城市,仿真平台也可以自如的升级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区域运行监管平台。

向下拓展,以仿真平台支持的感知决策信息可视化为基础,使自动驾驶汽车为乘客实时提供直观而可靠的车辆运行状态,仿真平台下的可视化子技术可以轻松的对车辆仪表显示内容进行革新性的升级。

结语:一家颇具前景的VR+AI公司

此前,车东西在《自动驾驶百团大战!300+公司圈地分肉》文中指出,在创业浪潮兴起,落地项目日益增多的背后,技术的成熟至关重要,而自动驾驶仿真系统又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成熟的关键辅助。

对于已经在VR+地产细分市场实现了一定成绩的51VR来说,其探索新方向的尝试无疑获得了初步成功。

51VR在选择切入爆发速度更快、影响更深远、市场规模更大的自动驾驶领域后,基于在VR领域积累起的虚拟场景构建、图形处理技术迅速锁定了自动驾驶仿真这一海蓝细分市场,迅速拿下宝马、上汽、阿里等一些行业头部企业客户订单,获得了行业认可。

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浪潮的持续发酵,51VR也会获得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784关注 | 4277作品
+ 关注
智能汽车产业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