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百亿元依旧不见起色,宝沃汽车为什么彻底凉了?

宝沃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一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其一直充满了各种话题和争议。2014年福田汽车耗资500万欧元买下了宝沃全部股份,目的是填补自己在乘用车市场的空白,并通过宝沃这个德国“资深”品牌来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度,增加销量。不过在上个月,北汽福田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全票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开挂牌转让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67%股权的议案》,正式公开挂牌转让其所持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沃”)67%的股权,意味着福田对宝沃已经失去了耐心。福田两度输血过百亿元以及三度更换领导班子之后,宝沃汽车依然没有任何起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新品车型迟迟无法上市,销量一路下滑

在推出BX7和BX5两款SUV车型后,宝沃其销量情况并不理想,节节滑坡:2017年 宝沃BX7全年销售2.7万辆,平均每月销量不足2300辆,12月单月销量已低至1118辆;而2017年新上市的宝沃BX5全年销售1.74万辆,月均销量不足1500辆。进入2018年,宝沃销量持续走低。前8个月,宝沃总共销售了2.19万辆,同比下降8.7%,甚至还不如长城哈弗H6一个月的销量。

虽然宝沃BX7和BX5获得了不错的好评,但是作为一个数十年之后才“复活”的品牌,宝沃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非常有限,这时就需要厂商进行持续性的宣传投入,以及不断导入新的车型或新策略来维持市场热度。但毕竟造车和生产用品或手机不一样,推出新品需要大量资金,因此宝沃后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投放,随后研发方面也缺乏资金支持而停滞,更没有能力研发新的车型,导致恶性循环。

“德系四强”的营销方式起到了负面作用

宝沃BX7刚上市时,其希望利用国内消费者对德系品牌的好感,尽可能与“德国”沾边,因此大家都看到了不少“德系四强”、“BBBA”、“德国宝沃”这样的宣传语。这个套路在十几年前可能还比较有效,但在如今这个信息渠道透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很快就了解其真正的“来源”,这种过度营销的方式也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调侃。尽管在2018年5月,宝沃管理层经历了大换血,宝沃不再称自己为“德系四强”,但也无济于事。

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无法控制成本

在BX7上市时,尽管这款车型拥有不错的机械素质,同时用料也非常“厚道”,但16.98万——32.68万元的价格的确偏高。其实宝沃并非不想控制成本,而是其母公司没有足够的技术以及产能来分摊成本。以领克为例,尽管其是新推出的品牌,但它背后有吉利集团百万级的销量做支撑,不论是在研发、制造以及销售渠道方面都得到了吉利的大力支持,这样能在保持较高产品品质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成本。除了领克之外,WEY也同样如此,其背后得到了长城的大力支持。但宝沃的母公司为福田汽车,其之前只有商用车产品,与乘用车在技术、生产制造方面完全不同,因此在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宝沃无法和领克以及WEY相比。

在产品销量不佳,企业持续亏损,资金不断减少后,宝沃产品更新和投放新品的能力变得更弱,随后引发的一连串结果就是企业持续亏损,成为一个无底洞,而福田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财力显然都不足以填补这个大坑,因此只能出售宝沃品牌。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宝沃BX7 宝沃BX5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万关注 | 1295作品
+ 关注
用心、简洁、全面、客观的介绍每一款车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