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汽车业有没有前景?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预示了下一个趋势

文/田忠朝


前面我们介绍过海拉扶持的科技初创企业Brighter AI开发的增强夜间照明技术,可以让汽车在黑夜拥有如同白天的视野。

 

 

更早的还有博世、采埃孚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大陆、德尔福参与自动驾驶联盟,伟世通、英伟达发力车联网领域等。

 

有意思的是,对于发展汽车领域的新科技新技术,这些汽车零部件巨头往往比整车企业更卖力,从它们身上,你大概就能看到未来汽车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

 

 

说到趋势,汽车轻量化绝对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那么在这个领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们又有什么动作呢?

 

博泽青睐3D打印技术

 

在博泽太仓工厂开业典礼上,博泽集团首席技术官Thomas Spangler先生给我们带来了新消息:博泽入股了一家3D打印公司——AIM3D,它们开发出了新的增材制造工艺,成为全球首家使用3D技术打印汽车批量生产件的公司。

 

 

虽然博泽方面也表示,目前它们的3D打印技术主要用于加快样件制作和测试流程,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费用,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还不现实。

 

但我猜测,博泽引进3D打印技术的最终目的应该还是用于零部件的轻量化。

 

大家应该知道,这家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第四大家族企业,主要经营汽车门窗、座椅、电机驱动以及电子元件业务,而轻量化技术一直是它们的强项。

 

 

目前轻量化的主要3条技术路径:轻量化材料、结构优化和先进工艺,前两条已经有了很多应用。至于先进工艺,受限于科技水平很难有所突破,而3D打印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从工艺上实现零部件轻量化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已经有整车企业给出了证明。


3D打印意味着轻量化和简单化

 

以通用为例,它曾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一款汽车座椅支架,相比传统工艺生产的标准支架,重量轻了40%,强度则提升了20%,而且使用的原料更少,零组件数量由原来的8件减少成了单件一体成形的零件。

 


丰田也曾与Materialise共同设计了一款汽车座椅,采用3D打印,重力密度区域采用镂空处理,散热性更好,舒适性更强,减重高达72%,而且节省了大量原材料。

 

 

除了通用、丰田,包括宝马、福特也都都在钻研3D打印技术。宝马曾在其一辆DTM赛车的动力系统中使用了3D打印的水泵轮,由于不需要生产模具,零部件修改成本接近为零,这意味着它可以根据比赛条件随时迭代。

 

 

同时轻量化和散热性对于赛车来说至关重要,欧洲一赛车队利用3D打印制造的发动机汽缸盖,通过内部晶格结构减轻了66%的重量,表面积却增加了6倍多。


 

3D打印技术未来可期

 

其实就目前而言,3D打印技术更适合单件小批量生产设计和汽车研发阶段,例如整车的油泥模型,车身、底盘、同步器等零部件开发,以及橡胶、塑料类零件的单件生产等。


 

但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还可以拓展到整车领域,比如车身骨架。

 

博世就和EDAG合作打造了一款概念车Soulmate,骨架结构经过拓扑仿生学优化设计,由3D打印制造,在承载力低的地方减少材料使用,在承载力高的地方增加材料密度,把轻量化做到了极致。

 

 

而对于博泽来说,它们更关注3D打印技术在功能性零部件领域的应用,比如汽车内饰,3D打印工艺可以更好的满足整车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当这项制造技术越来越普及,再辅以AI智能设计,未来的汽车零部件有望变得更轻、更强、用料更少,同时成本更低,成为趋势也只是时间问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5万关注 | 9450作品
+ 关注
汽车产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