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特斯拉门前造电动车,博郡的野心从哪里来?

​引言 | 是班门弄斧,还是艺高人胆大?

11月21日,来自南京的博郡汽车便宣布在上海投资建厂,与上海临港集团签署了一份35亿人民币的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临港产业区建设博郡汽车生产基地。

“2019年4月份产品亮相,2019年下半年开始接受预定,年底便能量产,2020年初交付用户”。这是博郡汽车官方的“豪言壮语”。

能和特斯拉成为邻居的车企,到底什么来头?

博郡汽车!在造车新势力可谓是风生水起的今天,我相信大家就算不查资料,也能猜到这又是一家造车新势力。又是建厂又是交付,在新势力淘汰赛愈演愈烈的今天,这个节点再多出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到底是圈钱融资?还是自我营销?

▎连PPT都懒得做?

在网上流传的这张博郡汽车图片,大家可能会以为是博郡官方发布的概念车或是量产车的雏形。

再来看下面这一张,大家是不是豁然开朗?

这应该是博郡征集品牌LOGO时,网友Ps的一张图。

打开博郡官方网站,只能见到孤孤单单的几张风景图,真正关于产品的内容基本没有。是不愿意“讲故事”,还是说它不擅长讲故事?概念车没有就算了,总要有个品牌设计方向吧,同时也能增加品牌曝光度吧?

其他新势力都一台一台的往外拿车,如此压力下的博郡不急吗?2020年还要交付?

聊到这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博郡首席设计师——何歌特(GertVolker Hildebrand)

何歌特——这位全球知名汽车设计师,从离开观致到加盟博郡,却只坚持了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离开了。

车聚君从博郡内部了解到:何歌特的离开,大部分原因是因其不能达到公司的期望值,设计出来的作品并没有得到公司内部的认同,导致上下有不少不满的声音。

让人不禁好奇,这段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否影响到了博郡新车发布的节奏?

这位曾担任宝马mini设计总监的汽车界“老炮儿”,拿过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他,并没有带领观致走向巅峰,也没能得到博郡的青睐,或许这也说明了他的设计,在国内新兴汽车市场或多或少有些水土不服。

▎真的是“实力“造车?

在网络上简单搜索“博郡”关键词,看到最多的是,“帮人家设计开发车已经做了10年了,现在自己上场了”、“技术派造车”、“赶超特斯拉”等相关描述。

总结下来而言,和其他造车“新势力”相比,博郡造车自认为的优势在于:其创始人和核心创业团队分别在底盘开发、整车性能调校、电池研发等领域有丰富的经验,技术主导,对整车产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从而在大方向上容易控制整车品质和供应商。

这样一家“自带光环”的一个公司,“据称拥有整车开发方面的丰富经验,团队中有10多位海归博士,核心成员是包括数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行业内国际化领军人物,海外专家更多达近百人”等等

试问博郡,蔚来汽车、威马汽车、长城前途……,哪家新势力没有完整产业链布局?哪家新势力没有个海外研发、设计中心?哪家新势力没有个拿得出手的团队?想想当年四海八荒各国高管云集的观致吧。

威马的沈晖(原沃尔沃轿车董事会董事等)、拜腾的戴雷(原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等)、正道的仰融(原沈阳金杯董事长等),这都是传统造车人带领一批有经验的团队所创建的。

而“海归”或者“洋帽子”,也未必能够为车企的成功背书,光靠给自己戴高帽,就能立的了足吗?

在进入2018年后,新势力依然没有打破产品见光死的魔咒,蔚来、威马的新车上市后,由于迟迟无法交付等原因,市场已经出现质疑的声音,这个时候的博郡,仍旧光靠自己嘴上说是一匹新造车势力的“黑马”,早已为时过晚。

订单虚报、延迟交付、人事动荡、资金链断裂,空荡荡的厂房,似乎造车新势力从风口跌入谷底,博郡的底气撑得起野心吗?

▎产品到底什么样?

难道博郡一点干货也没有么? 有!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的《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检验报告》里,博郡送检一款车型的整体性能参数表显还是很抢眼。

据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资料显示,博郡送检的中型SUV产品:综合工况续航里程536km,60km匀速续航里程739km。

这个续航什么水平,我们对比一下:

▎2019年底

▎身长4.6米

▎轴距2.9米

▎78千瓦时电池组

▎续驶里程500-600km

▎加速性能6-8s的SUV

▎补贴前价格在18万-28万元左右

续航数据看起来非常漂亮,难道这是要对标Model Y的原因?还是博郡对自己的底盘调教有信心?或者觉得车身尺寸相近?可能都不是,车聚君这里抱着怀疑的态度,对号称“技术派“的博郡是否还暗藏”杀手锏“保留一些期许。

另一个最大难题就是资质了。相关部门就已经暂停了纯电动乘用车资质的审批,所以博郡只能选择代工来解决。蔚来找江淮、小鹏找海马,博郡找一汽。今年3月16日,博郡与一汽吉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生产车型的开发、生产、销售。

最后就是与消费者之间的渠道了,去哪买?如何交付?在哪售后?线下网络一定是后期最重的一步,博郡现在的想法是通过部分自营,以及前面提到的一汽或是第三方来合作解决。当然,这中间的各个环节岂是如此简单的呢,这才将是博郡未来将要面临的巨大难题。

▎人人喊打,为何层出不穷?

认为自己有机会和传统车企造车冲击,颠覆中国汽车市场新势力造车企业接踵而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正在一点一点的退潮。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补贴政策在2020年将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大环境似乎渐渐对后来者更加不利。

品牌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发展参差不齐。有些已经获得融资上市,步入正轨;有些靠着补贴,苦苦求生;更有少一部分已经被拍在沙滩上,摇摇欲坠。

目前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3亿台,从环保和节能角度看,5至10年后,这些车辆将有30%以上进入更新换代,也就是说,至少有1亿台销量的增长空间,留待新能源车去发掘。

这是一块非常巨大的蛋糕。也就不难理解,众多造车新势力为何能在重重质疑中,依然前赴后继的快速增长着。

在已经有超过60家造车新势力急迫进入市场的心理压力下,博郡这家新能源汽车新军的愿景是美好的。但毕竟博郡设计的车辆离量产还早得很,现在也就只有“口号“是吻合消费者的口味罢了。

车聚小结

作为特斯拉的新邻居,带着足够底气的博郡真的能弯道超车,甩开互联网造车思维,低调踏实的造车吗?希望博郡汽车不是瞬间之美,昙花一现,树立典范,直面来自海外智能汽车品牌的面对面竞争,这才意味着世界级中国汽车品牌的真正崛起。

这是第多少个新势力?车聚君也不得而知。为了踏入火热的资本造车圈,自然也要面对最冷酷的市场环境。努力熬过批量交付这个槛,后面还会有数不尽的寒冬。当资本逐渐降温,市场不断趋于理性,有多少能熬到最后?

等待博郡的,又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万关注 | 3852作品
+ 关注
车聚网,网聚汽车人的力量。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