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内车市回顾:惨淡车圈10大你不得不吃的瓜

在还剩10 来天的2018年,汽车圈发生了许多足以推动或者转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大事件。我们遴选了10件,来叙述这一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变迁。

1.宁德时代“敲钟”实力受宠,仍难逃对手正面刚

6月11日,宁德时代在深交所敲钟上市,以25.14元发行价正式登陆创业板,并一路飘红,在6月19以股价为58.3元涨停后,市值1266.5亿元,超过比亚迪同期的1227.1亿元。

作为独角兽,宁德时代应该是今年最大的跨界赢家之一。从2011年正式成立,2012年便成为了华晨宝马“之诺1E”在大中华区唯一一家电池供应商。

这一波天选之子的操作让宁德时代敲开动力电池市场的大门,并伴随着2014年开始国内蹿升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成长。

2015年—2017年的三年里,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销量分别达到2.19GWh、6.80GWh和11.84GWh,已经与国内外诸多车企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包括但不限于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吉利集团、大众汽车集团以及捷豹路虎等。

2018年3月,宁德时代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宁德时代2017年电池销量达到11.8GWh,超越松下的10GWh年销量,成为全球销量排行第一的动力电池企业。

12月9日宁德时代股价 12月9日宁德时代股价


从宁德时代的亢进之路,衍射出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领域的突进。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政策的倾斜。在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动力电池企业目录中没有外资企业这一项,就帮宁德时代筛选掉了一大批竞争对手。

但是当补贴政策退坡,迎来的是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气温骤降,附带影响的便是宁德时代。7月份,一路上扬的宁德时代在25日尾盘跌停,且中期业绩同比下降48.19%-51.20%。

毕竟,虽然能在哀鸿遍野的年景里逆势上扬,但国际前三的三星、LG、松下等硬核选手仍然存在。目前依赖于国内市场的特殊环境,电池技术得到不错的生存空间,可以快速变身加技能,而当2020年补贴政策正式取消,对国内电池市场保护届时也会取消,宁德时代将与中国的新能源企业一起,再次面对来自国外企业和技术的正面冲击。

2.造车新势力融资超千亿,真心的没几个?

进入2018年,造车新势力也逐渐开始“交作业”。蔚来汽车从2017年12月发布ES8后,虽然赴美IPO和敲钟上市都曾带给蔚来一波波热搜,在一年的尾巴尖儿,又用ES6的正式发布掀起又一波小高潮。

威马一直走低调务实风,所以在甫一上市之初都没有更多营销策略,只是推出三款版本EX5。偶尔的负面小插曲,基本没有影响大体的交付和销量订单,威马也在下半年逐渐开始在营销层面发力。前不久,威马官宣了Fast Pass计划,旨在照顾消费者搭上补贴政策最后一班车。

此外,小鹏、车和家已经发布自家车型,112月12号小鹏G3在何小鹏的激情演讲中上市,却被笑称为华强北的智能手机;奇点沈海寅虽然表示2018年底即将量产iS6,可至今仍未有声,反而被爆出欠薪、融资花光的危机。其他造车新势力还未跨出交付的第一步。

2018年大大小小百多家造车新势力涌入,仅头部企业融资就已接近千亿。当传统汽车工业逐渐进入疲态,资本和跨行业都对准了汽车“新四化”的契机,打造自己的生态产业链。

制表:艺伦 苏雨农的长镜头 制表:艺伦 苏雨农的长镜头


这其中势必良莠不齐,而随着资本的冷却、政策的缩紧以及外来竞争的加剧和传统车企的后起绞杀,洗牌即将来临。当然,我们必须承认造车新势力情况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他们折射了行业的变局,以及互联网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3.吉利集团入股戴姆勒,成其第一大股东

吉利集团近年来在海外一直买买买,先成功收购沃尔沃,后又将宝腾汽车和路特斯收入麾下。今年2月24日,吉利集团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

吉利在近几年是做得风生水起,在2017年营业额达到了2700亿元人民币。这个花费90亿美元换来的第一大股东对吉利集团而言意义重大。

作为较早开启电动车领域探索的企业,戴姆勒未来或可提供给吉利新能源及自动驾驶等方面的技术,从而为吉利集团的产品及品牌做加持。

同时,这距离李书福曾掷下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比整体90%以上”这一豪言的实现也将更进一步。

此外,10月24日,吉利和戴姆勒再度“牵手”,在中国成立网约车合资公司,双方持股比例为50:50。未来路上或出现奔驰S级、E级乃至迈巴赫等高端网约车。

4.合资股比确定放开,是喜或是忧?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为保护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汽车合资企业的股比控制非常严格。今年4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宣布了合资股比开放的事宜。

其规定: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这对于消费者和外资车企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一方面竞争更加自由,另一方面竞争带来的是价格方面或更加实惠;但对于习惯了背靠大树的国内自主品牌而言,随着合资股比开放,外资车企在华发展将对中国汽车企业形成一种“鲶鱼效应”,其必须在这仅剩的四年时间里迅速建立核心竞争力,否则自由竞争带来的冲击将不仅仅是销量目标的达成失败,而是直接事关车企存亡。

毕竟我们都知道,华晨宝马在50对50携手多年之后,在今年进击的宝马乘着政策的东风率先表示将把合资股比增资至75%,而12月份传出的消息,戴姆勒也希望将其在北京奔驰的股份从49%增加到65%。这不仅撕开了合作新路径的口子,也为未来的合作模式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5.特斯拉选址上海临港,国产化更进一步?

纷纷扬扬的传闻半年后,今年7月,特斯拉官宣其中国工厂在临港落户,马斯克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签订协议;同时,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和特斯拉(上海)电动汽车研发创新中心宣布运营。

图片来自 tesla.cn 图片来自 tesla.cn


临港地区的中国工厂将是特斯拉第三座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特斯拉以9.73亿拿到这块面积为86.5万平方米的土地,预计2021年实现量产,并在之后两到三年内产量达到50万辆纯电动整车,即一周1万辆左右。

特斯拉的独资工厂是中国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后第一家在中国设立的独资车企,而马斯克宣称,中国工厂生产车辆将全部供应中国市场。

虽然有人猜测这将是特斯拉国产化的前奏曲,不过目前而言,特斯拉仍然需要通过自贸区,那么仅可以无关税储存和转运,但仍要缴纳除去运输费之外的关税等其他费用。不过,即便如此,特斯拉此举对于国内刚刚冒尖的造车新势力无疑又是重大打击。

6.增资变股频发,传统车企前路几何

今年车企都不好过,但有几家尤其艰难,已经到了需要卖股“找爸爸”甚至找不到的地步。

今年9月17日,奇瑞增资扩股方案首次挂上长江产权交易所,在预披露期未征集到意向投资者。9月25日,长江产权交易所更新了奇瑞汽车、奇瑞控股的增资扩股方案,而到11月22日的截止日,奇瑞汽车增资扩股公告期满,仍未找到接盘者。

作为国内几乎唯一一家正向研发起步的自主品牌,奇瑞曾经以产品将品牌深入人心。而由于后期营销不利、产品规划混乱、人事内斗不断等诸多因素,奇瑞内耗大大降低其前进速率,甚至进入亏损状态。

根据公告,从11月22日公告截止日起,公告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最长延长四个周期,其他条件不变,直至征集到的意向投资方数量不少于1个且对应的延长周期结束,本项目公告期结束。也就是说,本次公告的最终结束日期为12月21日。

虽然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有投资型企业一直与奇瑞汽车保持接触,但目前仍未有定论。对于奇瑞而言,一方面有钱入账以缓解亏损危机,另一方面跨界资本的加盟或将打通生态体系的建立,奇瑞汽车目前亟需这样一个契机。

跟奇瑞难兄难弟的,还有宝沃汽车。作为曾经号称BBBA德国车界F4之一的宝沃汽车,在中国重生之路并不顺利。

11月23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福田)正式挂牌转让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宝沃汽车)67%股权,同步需要受让方接盘的还有将近43亿的债务。

虽然几经人马更迭,宝沃仍然没有成功逆袭。北汽福田今年10月9日发布的《关于预挂牌转让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67%股权的公告》中显示,2017年,宝沃汽车资产总计50.39亿元,负债总计约39.04亿元,净资产为11.35亿元; 2018年1-8月,宝沃汽车营业收入为22.67亿元,营业利润亏损16.47亿元,净利润亏损约16.49亿元。

事实上,这样通过股权转让求生的车企不止奇瑞和宝沃,前有宝能接手观致,后有夏利卖股求生,而国家最新的政策也对于车企的股权投资和兼并重组有所松口,希望通过混改,给传统车企一些新的生存转型契机。

7.FF再现幺蛾子,与恒大露水情缘后又抱紧美国爸爸

FF新车量产遥遥无期,却俨然汽车界的娱乐明星,三天两头爆出大八卦。同时,一边饱受质疑,一边却仍能找到金主不断追加投资。

今年6月,恒大健康以中国恒大以67.467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意味着其以45%的比例入股Faraday Future,而FF则需在2019年实现量产作为条件。

但是在注资首笔8亿美元后,FF与恒大旋即陷入扯皮。FF方认为恒大拒付款成为了造成FF资金困局的直接原因,并控诉恒大真正诉求是控制FF所有权,将世界顶尖技术引入中国。(wtf?)

就在这短暂的露水情缘告吹之时,FF迅速找好下家。11月2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恒大健康入股FF写入最新的301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因为FF和特斯拉有业务重合且存在竞争关系,若恒大成功将会加强中国在汽车引擎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缺钱的FF不仅裁员,还有两位联合创始人相继离职。而后,FF又开始与来自中东的投资方密切接触中。看来这世界上愿意跟贾跃亭玩“为梦想窒息”SM的还真大有人在。

不过最新的剧情,是FF在仲裁中败诉,而供应商已经追债到美国开启国际讨薪之路,贾跃亭在国内最有价值的资产也变得无人接盘。

8.网约车频频出事,平台整治保平安

今年热门一时的网约车平台终于暴露弊端。2018年,滴滴顺风车平台连续发生两起恶性安全责任事故,终于9月份,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和地方部门及有关专家,开始对全国主要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安全专项检查,而滴滴平台也暂停了夜间服务,顺风车业务也无限期停止,回应整改。

从政府层面,交通运输部与公安部要求“2018年12月31日前全面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并基本实现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合规化”。

事实上,据《财经》援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做的一次全国网约车市场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7月,合规网约车数量是17万,占网约车总量的0.54%,合规司机数量是34万,占司机总量的1.1%。

目前多个网约车平台开始对司机要求“双证运营”,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以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但根据本人多次乘坐网约车的经验来看,这一政策观测较好的可能是首汽约车,而滴滴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漏网之鱼”,这也给滴滴自身的整改增加难度。

整体的合规化,是未来滴滴不得不推进的艰苦转型。我们以为是一家互联网共享经济平台在发展,没想到将会催生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

9.中美贸易战酣,汽车关税浮动大

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

然而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挑起贸易战。而中国也对应反击,对原产于美国的545项约34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汽车类商品涉及28项,范围涵盖越野车、小客车、货车、变速箱及零件等等,燃油车、混合动力电动车(非插电及可插电)、纯电动车等类别。

并且,这种争端很快再度升级。8月23日,双方再次有针对性地互加关税。就汽车而言,美国产汽车的进口税将在已有40%基础上再增加25%,意即关税或达65%。

在这样的落落起起起中,美国产进口车品牌的价格也不断浮动。比如一些美国福特、通用等品牌旗下没有国产的一些车型以及宝马X4、X5、X6及奔驰GLE、GLS等在美国生产的车型。

同样受关税影响,特斯拉在中国甚至一度暂停预订,而其销量也受影响在10月份时下滑至70%。

调低关税将促进进口车在国内价格的下探,而带来的竞争也有可能会带动国内汽车价格的传导性下降,倒逼自主企业快速发展。而贸易战号角吹响,对车市的促进毫无益处,消费者会更加持币观望,一些进口厂商也不得不为了销量自己分担一些关税。

而在反复的纠缠之后,最新的进展是我国宣布从明年1月1日起暂缓加征关税,这让一票车企又能缓口气,过个年。

10.中国车市负增成定局,SUV跌幅上两位数

进入12月,全国遭遇冷空气突袭,连上海也不打招呼忽然飘起纷飞大雪。说瑞雪兆丰年,如今回看2018年的中国车市,却是无处话凄凉。

据乘联会最新数据,今年10月国内汽车总销量195.3万辆,同比下跌13.1%,环比增长2.6%;1-10月累计销量1813.1万辆,同比下跌2.1%。

更揪心的是,今年1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仅为2,019,933 辆,同比下跌了18%。今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为2015.2万辆,同比增长下降0.4%,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销量负增长。按照中汽协等机构测算,今年中国汽车市场负增长基本已成定局。

从各方面数据综合,今年细分市场MPV虽然平庸但比较稳定,轿车市场虽然也在微跌,但是中国汽车“半边天”SUV板块销量持续下滑,甚至跌幅不断扩大至两位数,超过轿车市场。

2018年,中国车市SUV前10月累计销量同比微增1.55%,与去年同期15.76%的增速相比,下降14个百分点。

SUV应该算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了。这一细分市场不但见(帮)证(助)了中国自主品牌的迅速成长,合资企业也逐渐看到了契机,后手发力,入场厮杀。比如大众在今年集中推出探歌、探岳、途岳、途锐、途昂等6款SUV,到2020年将扩容到12款,覆盖各个级别。

但是始料未及的是2018年整体市场的疲软。SUV领域则领跌车市。销量榜单常胜将军长城哈弗H6一度月销量跌破4万辆,风光不再,9月份不得不靠官宣降价来挽尊。

虽然为了刺激车市,不仅有1.6升及以下排量购置税政策的优惠,甚至降低关税降低进口车购买门槛,但是近年来政策红利提前释放,使得去年的基数本就高,今年遭遇整体经济形势下行,高房价削减汽车消费能力以及中美贸易战等都抵消了惠政的效果,使得今年车市缓增甚至负增长。

还有10来天2018年就要结束了,去年今月,不少车企都热热闹闹开了年度销量目标达成的庆功会,而今年半年报销量来看,达标数已然寥寥,下半年整体愁云惨淡,年终不容乐观。

2018年车圈的瓜都很大,而其中折射了很多苦辣心酸。但即便酷雪寒冬,我们仍不会放弃折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曾表态中国的汽车行业仍存在至少50%的增长空间,寻找撕开蓝海的那道光,我们从未失去希望。(文/艺伦)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3万关注 | 2860作品
+ 关注
资深汽车媒体人苏雨农的车家号,主要包括汽车行业观察和分析,热点事件解读,以及跨界文化类作品。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