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解析:汽车安不安全?关键看这几点!

在汽车的所有性能中,安全性无疑是众多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什么样的汽车才安全?然而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的认知是有失偏颇的,有人认为越贵的汽车越安全,但也有人说配置越高的汽车越安全。其实吧,构成汽车安全性的因素很复杂,岂能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呢。一般来说,汽车的安全性可以从被动安全性和主动安全性两个维度说明。

关于被动安全:

被动安全性,是指碰撞事故发生后减轻车内人员受伤害的能力。现如今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已经逐渐发展成一个系统,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身安全、防撞梁、头枕、以及安全玻璃等都可以统称为被动安全装置,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作为保护装置把事故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

关于主动安全:

主动安全性,一般情况下是指避免汽车发生事故,或者主动预防交通意外的能力。而常见的主动安全装置包括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A(制动力辅助系统)、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等,此外还有像胎压监测、自动感应大灯、倒车影像也属于主动安全装置的一部分。


安全气囊多多益善,同时合理分布

众所周知,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的碰撞测试、以及车祸事故告诉我们,只有两者合力配合才能最大程度保护人身安全,这也是所有车辆都必须要有的装置。不过,安全气囊的数量在国内汽车市场并没有一个硬性规定,所以低端的车型往往只有2个或4个安全气囊,而在定位更高的中级车市场,6个安全气囊是较为常见的配置水平,但也不乏配备更多安全气囊的中级车。说了这么多,那不如我们来看一下市面上热门中级车安全气囊的配备表现怎么样?

雅阁、君威、凯美瑞都是近两年全新换代的重磅新车,而且三车的价格区间也十分接近。先来看看新雅阁,三款低配版本的新雅阁仅提供4个安全气囊,其余车型包括顶配车型才配备了6个安全气囊,对于选择低配车型的用户来说诚意不够。新君威则全系配备6个安全气囊,这个配置表现还是合格的,基本满足这个价位的用户需求。最后来说说新凯美瑞,同样是全系标配的做法,但新凯美瑞足足装备了10个安全气囊,可以说这个数量级的安全气囊,即使在更高级别的中大型车也难以做到,更何况新凯美瑞还做到了全系标配。

需要强调的是,数量并非是决定安全气囊安全作用的唯一因素,它的布局同样重要,因为合理位置的安全气囊才能真正保护到人体的关键部位。一般情况下,常见的6个安全气囊所分布的位置,分别保护前排乘员的脸部和胸部、前排乘员的腰部、前后两排乘员的头部。而新凯美瑞在6气囊的基础上多出来的4个气囊还能保护什么呢?

同级罕见的2个后排侧气囊,用来保护后排乘客的安全,当车辆受到撞击时,后排侧气囊能立即弹开,从而最大限度保护后排人员的腰部。而剩下的2个安全气囊是用来保护膝部的,这也是很多车企所忽视的重点防护部位,因为膝部本身的位置特殊,膝部受伤害也是难以修复的,再加上发生事故时比较容易受伤,所以新凯美瑞标配了主副驾驶位的膝部气囊。可见如此高规格且合理布局的10安全气囊,必定能给全车人员带来更全面的安全功能。当然了,小编也期望10安全气囊这一配置表现能作为更多车型的标配。


车身结构设计是碰撞测试的试金石

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其实又可以称为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而车身结构设计则是决定汽车碰撞安全性的基础。一般而言,无论哪种车身结构的汽车都可以划分为碰撞缓冲区和乘员安全区,当发生碰撞时,位于车身头部或尾部的碰撞缓冲区,通过形变尽可能吸收撞击时带来的能量,而中间的乘员安全舱则要求尽可能不形变,否则就意味着乘员的安全空间将会受到挤压,所以这一部位的乘员舱必须采用高刚性和高强度的材料,从而在事故中确保乘员的安全。

如何评价一辆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呢?目前碰撞安全测试已经具备相当完善严谨的方法和规定,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性也是可以被量化的。纵观国内外碰撞安全测试的专业机构,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无疑是最权威,也是最严格的一家,这个机构每年都会推荐TOP SAFETY PICK+(顶级安全)车型,但能在一系列测试项目中脱颖而出的车型屈指可数。难到什么程度呢?就算是拥有百年造车资历的豪华车企,也不一定能在严苛的IIHS完美通关。

在2017年的IIHS全部细分项目测试中,北美凯美瑞顺利拿下各项满分成绩,以顶级安全+的最高评价获得同级第一的好成绩,可以说这样完美的成绩,连一些豪华车型也不得不服,但各位知道新凯美瑞是怎么办到的吗?首先它开创性采用了全新的GOA车身设计,强化了车架结构的安全性和高刚性,其次在材料方面下足了成本,在骨架的关键部分采用了拉伸强度为1500MPa的高强度钢,同时对车身采用了高硬度和轻量化的超高强镀锌钢板(1180Mpa)。

最后在工艺上,新凯美瑞也有所升级,全车的新增焊点数超过400多个,进一步提升了车身刚性,配合全新高刚性GOA车体设计和材料,使得整车的车身刚性更是提升了65%。

毫无疑问,在设计、材料以及工艺的大幅升级,自然是让新凯美瑞的乘员舱更加固若金汤,再加上全系10安全气囊的越级配置水准,新凯美瑞才有实力在各项碰撞测试中屡屡拿下满分,值得一提的是,国产第八代凯美瑞同样是基于北美顶级安全标准打造而来。应该来讲,对于碰撞安全性而言,车上的每一个被动安全装置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发挥最有效的保护功能。


主动安全配置 最大限度防止事故发生

比如说ESP吧,之所以大家购车时会非常关注这个主动安全配置,是因为ESP确实能够有效提升行驶安全性和稳定性。当车辆即将面临失控、转向过度或不足等情况时,ESP能够第一时间介入控制每个轮子的扭矩分配,从而修正车身行驶轨迹保持稳定,大大避免发生失控碰撞、翻车。可见主动安全配置的作用是让驾控车辆变得更安全,以及在没有发生事故之前随时预防意外、降低行车风险。

目前来看,基础的主动安全配置已经是大部分普通家用车的标配,但随着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高科技主动安全配置得以实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前沿技术当属预碰撞安全系统。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丰田最新的Toyota Safety Sense 智行安全系统(丰田规避碰撞辅助套装),其中就包括了PCS预碰撞安全系统、LDA车道偏离警示系统、AHB自动调节远光灯系统和DRCC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

那这些配置对驾驶安全能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呢?我们不妨举些事例说明,市区道路跟车最怕的就是发生追尾,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分心或者稍有不慎就导致了意外,但如果车子配备了预碰撞安全系统,这个系统就会随时随地检测前方的跟车距离、预测碰撞发生的时间。一旦系统发现跟车距离太近,并预测到可能会发生碰撞,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声提醒驾驶者要做到刹车的准备,若系统判断碰撞即将发生不可避免,那么系统则会在瞬间收紧安全带,并启动自动刹车尽量避免或降低撞击的程度。

纵观中高级车市场,这类高科技的主动安全性配置本是作为不少车型的产品卖点,但由于这类配置的成本普遍较高,其价格门槛因车而异,因此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不得不对比的购车问题。

就拿凯美瑞、天籁、迈腾这三款热门车型来说,

凯美瑞从19.98万起的车型就开始装备DRCC动态雷达续航控制系统(可理解为更高级的ACC自适应续航)、车道偏离警示系统、预碰撞主动刹车系统以及自动调节远光灯系统,TSS安全系统覆盖率在全系中较高。而新天籁的表现则不是很均衡,26.58万起的两款车型才配齐了ACC自适应续航、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主动刹车。至于迈腾,全系只有一款车型,即31.69万的顶配车型才提供这类的主动安全配置。


买混动车看什么?电池安全是关键

现如今搭载混动技术的中级车,可是越来越受到用户的认可,原因之一是

混动车型的低油耗确实比同类燃油车更有优势。不过,各位在选择混动车型之前,常常纠结于一个问题,那就是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如何保证?其实要想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电池的种类和质保服务。对此,我们研究了凯美瑞双擎、雅阁混动以及君威混动这三款主流的混动中级车。

从三车的电池种类来看,

唯独凯美瑞双擎最为特殊,它采用了传统的镍氢电池,而非市面上主流的锂电池。虽说这两种电池的各有各的特点,应用在混动车型均能带来不错的用户体验,不过就稳定性和可靠性而言,镍氢电池就比锂电池强太多了,这是因为锂电池内部的化学性质比较活跃,非常容易发生过度充放电,对于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是个严苛的挑战。相反,稳定性极强的镍氢电池,哪怕在冰雪极寒地区仍能保持正常工作,技术层面上已经是非常成熟可靠。

除此之外,混动车型的电池质保服务也制约着用户的购车疑虑。在这三款车型中,君威混动给出的官方信息是8年或16万公里,而雅阁混动是10年或20万公里,凯美瑞双擎是8年或20万公里。单从数据来看,凯美瑞双擎的质保期限似乎是处于不高不低的水平,但是为了进一步打消用户对电池安全的顾虑,广汽丰田已经为凯美瑞双擎量身定制好了“电池无忧计划”。

事实上,早在2017年,广汽丰田就率先推出这项“电池无忧计划”,广汽丰田承诺在电池原质保政策到期之后,可再继续享受“不限年限,不限里程”的免费延保的保障(仅限非营运使用性质车辆),这一举措为广大的潜在用户和现车主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所以现在还担心什么电池安全问题的朋友,真的可以放一个百心了。

关于汽车安全性话题的讨论,咱们今天就暂时聊到这,是时候好好总结一下,今天举例的凯美瑞和它的同级对手。总体来看,它们在安全性的表现都能符合这一级别的安全标准,但是经过对汽车安全性的一番深度分析之后,发现凯美瑞在安全性方面明显更加全面与突出,最直观的证明就好比全系标配的10个安全气囊,这在同级中是绝无仅有的,再比如先进完善的主动安全性配置、顶级的安全车身标准、首创的电池无忧计划等。所以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什么样的汽车才安全”,我想从凯美瑞身上已经有答案了。

手机搜索:蜗牛车志

和女神小涵一起去撩车~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2.1万关注 | 7773作品
+ 关注
一起发掘有车的快乐!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