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汽车下乡”箭在弦上,如何补贴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导语:面对国内不断趋冷的汽车销售,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向媒体透露:“支持居民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升级消费。汽车已经从城市进入乡村,现在也在考虑制定这个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的消费。”此言一出,似乎箭在弦上的“汽车下乡”政策马上就要开启,为冰冷且悲观的中国汽车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撰文|张大川

每每遇到销量困境,汽车行业协会就会游说政府出台对于购置税在内的各种税费的减免政策,借机刺激国内汽车消费。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汽车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稳定国民经济至关重要。

对于税费的补贴政策,在过往的几次应用中都屡试不爽,而且立竿见影。在2018年,当国内汽车销售遭遇到20多年来的首次同比下降且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较为悲观时,业内人士对政府再度出台相关政策抱有很大的期许。此番发改委的主动回应,也是验证了国家又准备出手来救市了。但政策的边际效用往往是递减的,此次针对开始进入乡村的汽车进行政策补贴,能否产生犹如之前的刺激效果,有待各方观察。

中国的一、二线大城市,道路拥堵情况比较严重,但是对于广大的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区域,还是有着巨大的汽车消费潜力。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仍然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也是很多人乐观估计中国未来汽车年销售“天花板”可以达到4000甚至4500万的信心所在。制约农村消费的最大根源还是在于消费实力不够,结合当前的家庭人均收入来看,要想刺激消费,还是需要政府来帮一把。

从出口为导向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庞大的内需市场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汽车作为国人仅次于住房消费的第二大支出,对于国内消费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此次汽车消费的刺激,可以在以往降低购置税这种比较直接的手段外,更多地结合国家制定的长远的汽车发展战略来进行规划:鼓励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中去,尤其是对于新技术的创新探索,以提升中国整体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力来进行顶层战略的设计。

此次的政策补贴,笔者建议不能搞全覆盖,而是要以补贴规模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的力度为导向。例如可以设置一定的销量门槛,未达门槛不予补贴。而相关的销售数字可以按照公安部上牌量来进行最终考核。中国汽车行业大量的僵尸企业侵蚀着地方政府补贴并将占用的银行贷款有逐渐转变为坏账的趋势。此次补贴,绝对不能让这类企业死灰复燃,苟延残喘。

新能源动力总成、无人驾驶、车联网技术,每一项都是一个投入不菲系统工程,同时背后包含着大量的子零件技术有待突破。先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巨额补贴,对于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借助这次政策补贴之际,国家也可以引导企业对相关技术进行更大的投入。笔者大胆畅想一下,对于高性能电动汽车、搭载更高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的汽车以及对于搭载车载互联网技术的车辆进行补贴,在让消费者享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时,也可以鼓励企业以更高的积极性来投入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

此外,造车新势力已经是当前中国汽车行业当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由于造车新势力上市的几乎都是纯电动车型,而且搭载了可以商业化应用的驾驶辅助以及车载互联网系统。此次国家是否要借着这波大的政策红包给予造车新势力特别的关照,对它们进行扶持,让它们可以更快地成长,以此来刺激传统车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也是摆在相关政府部门面前一个破费思量的问题。

禾颜阅车点评:

当前汽车行业正处在新一轮的变革之中,尤其是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对于整个行业有着革命性的影响。国外汽车巨头正在拼劲全力,调动一切资源来实现在相关技术上的突破,以致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致于落后对手一个身位。而对于国内的整车企业来说,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无人驾驶,我们鲜有看到我们自己的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掌握,可以成为国外汽车巨头的挑战者。从国家角度来看,一时的刺激消费,可以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困难,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我们的自主品牌没有培育完成足够的竞争力,未来我们仍然会将国内的市场份额以及大量的利润拱手让给外方。所以笔者还是建议,此番政策刺激一定要慎之又慎,通过更为精细的设计,来发挥最大的效果。单纯地降低购置税,大水漫灌型的补贴,相信不仅很难达到预估的效果,更无法将有效的资源聚焦,培育我们自己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THE END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118关注 | 3080作品
+ 关注
资深汽车专家及媒体人颜光明老师打造的内容传播平台。专注深度解读汽车品牌、战略、市场、产品及产业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文化脉络。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