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中幸存的“小虫子”,回顾甲壳虫传奇的一生(第1期)

甲壳虫,是一款关注度不是很高的大众(VW)车型,前一阵儿也只是因为电影《大黄蜂》中登场的第二代大黄蜂(漫画G1甲壳虫原型车),才又小小的火了一阵儿。而这只差点儿毁灭在战火下的“小虫子”,在诞生之初都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大众这个品牌由希特勒一手创建,直接获得了国家5000万马克的资金,所以说它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上面这两辆车是费迪南德·保时捷(著名的汽车设计大师,保时捷公司创始人)受希特勒之托,设计出的甲壳虫雏形车:Type 12和Type 32,它们分别诞生于1931年和1934年。但这两辆车还是因为量产成本过大而被迫下马,毕竟当时的老百姓都不富裕。

1936年,根据Type 32改良而来的三台VW-3系列原型车正式诞生,历经长时间的路试和相关测试后,1938年5月26日,第一代甲壳虫正式下线,第二年于柏林汽车博览会上参展,当时的预售价为990马克。

但是当时甲壳虫距离上市还有一块儿很大的绊脚石,因为费迪南德·保时捷在设计甲壳虫时,“借鉴”了捷克斯洛伐克Tatra(泰脱拉)轿车的很多外观设计和相关技术,甚至直接将Tatra的空气冷却专利拿过来用,所以Tatra准备对大众甲壳虫提出诉讼。

但是Tatra(泰脱拉)真的是太拖拉了,对于甲壳虫的诉讼迟迟没有提交。德国军队就本着与其解决问题,不如直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想法,悍然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起诉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因为Tatra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落到了德军手里,德国人总不会自己告自己吧?

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打响,在这期间,甲壳虫主要为德军服务,曾被改装成吉普车、指挥车、水陆两栖车等多种军用版本。但是最终德国以战败而落幕,甲壳虫也迎来了最具威胁性的第一次“停产”。

随着德国战败,大众工厂由英军接管,但是英军当时对大众汽车丝毫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大众车都是罪恶的化身。甲壳虫在此时所面临的处境,远远要比停产严重的多,无人问津的大众也差点儿支离破碎。

后来由于德国人需要工作,英军需要汽车,事情才出现了转机。一位名叫郝斯特的英军上校发现了这个商机,重新开启了甲壳虫的生产线,并说服英国军方订购了2万辆,差点儿背过气的甲壳虫才勉强的活了下来,但也仅仅是苟延残喘而已。

1945年,随着日本侵略者举起的白旗,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了帷幕。世界各国开始进入战后的恢复阶段,发展经济是那个年代的唯一使命。大众当时生产的也主要是吉普和卡车之类,能够用于生产劳作的车型,而甲壳虫的生产线早已落下了一层厚厚的灰。

1947年7月,在美国主导下的欧洲经济体重建计划,将德国纳入了西方整体的经济体系当中,为德国复苏提供了关键的资金、技术和物资。也因此,德国和英国成为了朋友,所以在两年之后,德国重新获得了大众公司的控制权。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人们对于家用型车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大众抓住了这一契机,将刚刚恢复生产的甲壳虫,投放到了看似香甜的美国市场上,想要从中分一杯羹。但是甲壳虫在此却没有尝到一点儿甜头。因为当时美国人民购车的理念都是“大马力+肌肉”,且不说甲壳虫圆润的外观,就冲它那可怜的24匹马力,它在美国市场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了解甲壳虫的朋友都知道,甲壳虫最辉煌的时代,就是在60年代的美国市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西部牛仔爱上了这只可爱的“小虫”?而它在美国为什么没能顺风顺水的走下去?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将带您回顾:甲壳虫在欧美市场的兴起与堕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官方微博:极限测试ExtremeTest

官方公众号:极限测试ExtremeTest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甲壳虫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9万关注 | 509作品
+ 关注
我不自称哥,更不会自称老师,我是非著名车评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