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层“皮肤”,让你的爱车比跑车还拉风!

在大型漫展或者汽车改装展的现场,您或许见到过车身贴满各种动漫人物图案的车辆,喜爱的人看到寸步难行,不了解的人看完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其实,拥有这种涂装的车辆都有一个统称,叫做“痛车”。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痛车的来历以及发展,让您对痛车文化有进一步了解。

要想说清楚“痛车”,不得不先说一个概念——ACG。ACG分别是Anime(日本动画)、Comics(漫画)与Games(游戏)三个单词的首字母拼写而成,象征着动漫文化、御宅文化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次元”文化。

众所周知,动漫产业是霓虹国的几大重要支柱之一,喜爱ACG文化的宅男宅女们数不胜数。出于对角色的喜爱,他们乐于将漫画中的主角绘制在日常用品上,无论是电脑还是汽车,只要有允许创作的地方,都能成为二次元文化的展示平台。

这样时尚而前卫的艺术形式,为什么要起名“痛”呢?其实“痛车”是“見ていて痛々しい車”的简称,“痛”在日本俗语中有“让别人看到会丢脸”的涵义,对于宅男宅女来说,将自己对于二次元人物的喜爱展现给大家是一件尴尬的事情,也就会感到“痛”;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因为大面积的贴纸需要成本,有些“肉疼”,因此叫做“痛车”。

痛车文化是在日本的汽车赛事中首先传播开来,由于车队要通过不同的车标进行区分,在简单的品牌logo之上,队员还加入了一些图案,不仅有着较高的识别度,也彰显了队伍与众不同的品味。

在这之后,痛车的文化迅速传播,普通车主也将自己喜爱的ACG人物形象喷涂于车辆之上,开上路吸睛效果满分。与复杂的汽车改装相比,痛车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还可以多次创作(现在的痛车大多是将图案确定之后黏贴于车身,较早期彩绘方式制作容易且方便撕下进行更换),同时还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也不是所有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对痛车文化亮“绿灯”。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条规定,不得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的,不得影响安全驾驶;此外在中国大陆,车身喷绘、贴纸面积超过车身面积30%的,需要向交管部门报备,否则会被视为非法改装车,面临罚款以及保险拒赔等后果。

如果我们把“痛车”的概念放宽,其实“痛”的不仅有车,也可以是其他物体,从汽车到火车再到飞机,只要你能想到的,基本都可以通过外壳上的彩绘来彰显个性。乘坐这样的交通工具出行,肯定是让人心情愉悦的。

Hello Kitty新干线

Pokémon彩绘客机



痛车文化在彰显年轻人个性的同时,也展现了ACG玩家渴求文化交流的诸多诉求,在强调创意、创新的当下,或许痛车就是一个良好而有效的艺术交流平台,大家将喜爱的人物或作品通过车身进行分享,无论对于分享者还是欣赏者,也许真的很有趣!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改装车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1万关注 | 5380作品
+ 关注
与汽车有关的一切,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