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沈晖:踏实前行


论金钱、论名声,沈晖都可以在原来的位置上获得,但他仍然选择创业,为的不过是心中的那一点情怀。


文/《汽车人》邢秋鸿


周六早上,城市还沉浸在周末的轻松氛围中,沈晖却已出门,因为当天下午不仅要接受《汽车人》的专访,在威马的北京分公司还有会议要开,当晚便要返回上海。将每一秒掰成两瓣来用,是他创业后的常态,虽辛苦但乐此不疲。


乍一看,沈晖并无太大改变。灰色的西装搭配浅蓝色的衬衫,西装领口别着威马logo,沉稳而又职业的装扮与此前的他别无二致,但发间隐隐的白发从另一角度诉说着创业的艰辛。



沈晖做出创业的选择曾一度令很多人惊讶,面对质疑和不解,他向《汽车人》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虽然在原来的职位上做得比较高,管理的事情很多,但是心中总有一个情怀,是不是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思路去做一个好的产品?做一家有趣的公司?创立一家从中国出生的世界级汽车制造企业?这个无关名利,因为名利在原来的职位上也同样能够获得。”


现实与情怀之间,很多人会服从现实,他终是追随本心。一切始于情怀,但不能只有情怀。沈晖经常在内部开会的时候说,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我们的目标是做世界品牌,这是仰望星空的梦想,但低头看路,我们目前就是要把产品做好,这个产品反映了电动化、智能化的同时,要让绝大部分用户能用得起,要用得爽。”


当沈晖以威马为核心,谈论他的愿景时,大家只是把创业当成了他职业生涯的一次选择。不为人知的是,这个选择同时意味着放弃。他放弃了高薪和股权,变卖了自己的房产。他赌上的不仅是此前职业生涯的光环,更是自己的一切。从这里似乎可以了解到为什么他虽更加繁忙,却对事业更有热情的原因。为了威马,他没有退路,必须向前。


从见证奇迹到亲自创造


沈晖拥有耀眼的职业经理人简历:前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前吉利集团副总裁、前菲亚特中国区副总裁、前博格华纳中国区总裁,带领团队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海外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并重组沃尔沃瑞典及美国董事会,主导其在中国市场落地。此时的沈晖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职业经理人的代表之一,他却不是一个甘于停留在舒适圈中的人,性格中喜爱挑战的基因促使他出来创立自己的公司。



这并不是一个稳健的选择,汽车工业经历百年发展,到如今也只存在了一个特斯拉,中国能否出现一个像特斯拉一样的存在?因为还没有人做到,因为知道成功有多难,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不相信。不相信奇迹是因为没有见过奇迹的模样,但沈晖不同,他的几段职业经历不仅是增长能力,更是让他开阔了眼界,让他或见证或参与了很多从零到一千的故事。


从博格华纳跳槽至菲亚特时,正值马尔乔内主导菲亚特收购克莱斯勒,在外界看来,一家经营并不好的企业去收购另一家更不行的企业,结局不会太美好。虽没亲自参与,但沈晖从旁见证了两家并不被人看好的企业结合,并最终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证从零到一千的实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而后带领团队执行收购沃尔沃的项目,更是让他身体力行地去做了件在大多数人眼中不可能的事。



从那以后,沈晖这个名字开始被行业所熟知,但无论博格华纳还是菲亚特,抑或是吉利,就像是一棵印有别人名字的大树,站在树下看着自己的努力使得大树愈加枝繁叶茂的确有成就感,如果从零开始培养一棵属于自己的大树,将是多么自豪的事情!“在菲亚特的时候,我就有创业的想法。”沈晖说,但他心中仍有理工男的严谨,“汽车这个行业太复杂了,技术复杂,资源复杂,用户想法又很多,产品和服务也很复杂,如果没有一定积累就去创业不见得能成。”


创业就像将一件事由零变为一千,在他看来,要有三个核心能力:一是眼界,如果没有见过的事情,想要做到就很难。菲亚特时期的经历让他看到了一家企业如何死里逃生,挽救自身的同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是能力,吉利任职期间,他亲自参与的项目将吉利推向全新的层面,锻炼了能力。三是信心,在哈佛商学院学习期间,他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各大企业CEO之间交流,看到他们如何运营一家大型集团,了解过后也给他创业增添了信心。


每一段路都像营养,浇灌在沈晖心中的那颗创业的种子之上,使它不断成长。所有准备做好之后,下一步便理所应当。


45岁开始创业


众所周知的是,2015年沈晖刚创业之时,便把批量交付时间定在了三年后的9月30日,实际上,这个三年计划却提前两天完成。不为人知的是,作为一家新造车企业能够将交付时间把握得如此准确有多么不易,这背后是无数天的熬夜加班,他把行军床支在了办公室,夜夜开项目会,瓯江口凌晨四点的日出是他熟知的景象。创业之后,他头上的白发更多了,这是威马发展的又一记录。



于是,威马首款产品在45个月的开发中,承诺过的重要时间节点全部实现,精准到月;于是,才有了9月28日由近百台EX5组成的一面矩阵墙,展现在全国媒体面前,这一幕比任何PPT都值得被相信。“928”这个时间点是一个里程碑,从那一天开始,威马正式从0变为了1,有了自己的产品。当然,这离沈晖的目标还差得很远。一方面,他希望做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者;另一方面,在传统车企中有很多没能实现的设想,他希望在创业中实现。


创业的道路也有选择,造就了每一个新造车企业的理念、定位并不完全一致。在这场选择中,沈晖并没有去找容易的路走。是自己生产还是代工?新造车企业自建工厂是很有压力的事情,前期资本一部分要投入到新工厂,重资产的资金结构对新企业而言或成为一个负担。沈晖并没有犹豫,还是做自己的工厂。他很清楚,若要实现量产目标,必须做到质量稳定和成本可控,而自建工厂是最好的把控方式。



是高举高打还是从平价车型入手?像特斯拉一样从高端跑车开始不是不可以,但这与沈晖希望做智能电动汽车普及者的原则相悖。“批量生产一台价格合理、供应量稳定、质量可靠的菲亚特500,远比造一台手工打造的法拉利要困难得多。”任何困难在目标面前都会变为借口,既然决定了要从走量的产品做起,那么就要克服困难。


是造势还是造产品?行业新闻中就能看出,威马是不会造势的那一类。原本可以用钱将威马做得更加声势浩大,但沈晖始终坚信羊毛出在羊身上,任何品牌营销最后都是消费者买单,建筑师家庭的背景、工程师出身的沈晖更看重产品而非营销,他更希望将钱花在研发和生产上,做出“安全可靠、质量稳定、体验出色,成本合理”的产品。


不久前,威马完成了总额30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到230亿元。一如往常,沈晖的规划是将这最新一轮融资用于用户体验和技术研发,“在进一步提升量产交付,夯实‘智能电动车普及者’的基础上,向‘数据驱动的智能硬件公司’迈进。”沈晖说。


相信很多人听过这样一句话:“成名要趁早”,创业也是如此。45岁才出来创业,年龄上并不小,但长时间的汽车行业经验让他对市场和未来发展有着专业的见解,让他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在研发、生产、供应链、服务等等方面都能从容应对。于他而言,创业最大的不同是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他也有信心,以自己的能力这些都可以承受。


下一步不仅要稳还要新


因为沈晖资深汽车人的属性,从制造领域来看,他似乎更像传统造车企业一样求品质、求稳定。他也知道,作为一家新造车企业重点一方面在于造车,另一方面则在于新。“我们这个行业技术复杂,人才和资金需求很大,创新一定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再往上跳。”


对于这个“新”字,可以有三个层次的解读:第一个层次是就威马的成立时间而言,它是汽车行业中的一家新企业;第二个层次是新能源,与众多新造车企业一样,沈晖规避了拥有很高技术壁垒的传统车型,在特斯拉开放新能源专利与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情况下选择做纯电动车;第三个层次是新技术,进入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后,汽车产品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



那么问题就随之产生,同样是纯电动车,如何做的比别人强呢?同样是智能化,如何让消费者选择你而不是其他?这些问题沈晖心中都有明确的答案。


纯电动车的性能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续航,大家都是一样的三电基础,甚至是一样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差距要如何显现?沈晖讲道:“客观来说,电池特性决定了在寒冷或高温的情况下,在时速超过120公里时都会出现更高能耗,但消耗的多与少就是技术的差别。有些产品在特殊环境下掉电达到50%,我们的产品少了很多,这就是技术差别。”


如今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汽车产品会受到这些新技术的影响而发生一些改变,传统汽车制造企业虽然已经有很多上路的量产车,但是在新技术面前的转变或许不会像新企业一样迅速。



以大数据为例,沈晖清楚地认识到,下一步汽车的升级并不仅限于传统的更新换代,还必须依赖于来源于终端用户行为所产生的数据。“刚开始成立之时,我们就在做大数据的架构。第一款产品上市时,背后的大数据架构已经搭建完成,这样当车行驶在路上产生的数据从收集、反馈、提升,已经形成一个闭环。而传统汽车公司,他们已经有几十万的车在路上跑,此时再建立一个大数据的搜集已经太晚了,因为没有大数据的架构,收集上来的数据没办法理顺,也就无法为升级提供参考。”仅有数据还不够,必须得是大量的数据,这与威马走量产的思路又不谋而合,当跑在路上的威马汽车越来越多,数据也将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


威马的定位和发展轨迹都展示了沈晖对于汽车行业变化的洞察和理解。一方面,汽车产品的特性要求了生产企业要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这是一个汽车品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时代推动着汽车产业转变,未来汽车不仅是出行工具,更是向着了解用户的智能终端方向发展。这些构成了威马汽车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沈晖的理想是将威马打造成一个世界级品牌,他也知道,刚交付不久的威马才从零走到一,与最终的一千相比,中间还差得很多,但他已经为威马找到了方向。虽然从仅有一款量产车型——EX5来判断未来过于草率,但相信坚持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终有可能突出重围。


《汽车人》专访节选

《汽车人》:为什么会想到出来创业?

沈晖:两个字,因为情怀。在之前的经历中,我做到较高的职位,管理很多事务,内心一直有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一个好产品。无关名利,这些我在之前的平台上都能得到。


《汽车人》:你怎么理解“情怀”这两个字?

沈晖:我觉得情怀就是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开会时我常说这句话。仰望星空,我们希望将威马做成一个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希望在谈到汽车品牌时,很多人也能想到威马。但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很长远的努力方向,需要周期。脚踏实地是提醒我们还要低头看路,目前重要的是如何把产品做好,这个产品反应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同时,要让大部分客户用得起、用得爽。


《汽车人》:什么时候你开始想要创业?

沈晖:这是一个很早就有的想法。大概38、39岁时我在菲亚特任职,当时就想自己做点事情。如果后来没有进入吉利,我想那时我就已经出来创业了。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45岁了,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合适的年纪,因为汽车不同于其他行业,有的行业年轻就是优势,但汽车不见得如此,它的技术很复杂,资源更复杂,产品和服务同样如此,用户想法又很多,没有一定的积累就在这个行业中创业,不见得能成。以互联网为例,互联网要求创业者在该领域有一方面的强项,可能就会成功。汽车行业则要求创业者每一个领域都不能有短板,否则会限制你在行业中的发展,所以对于我而言,45岁正是创业的黄金时代。


《汽车人》:诠释一下威马这两个字的含义。

沈晖:威马的名字很有趣。在考虑的时候,我们已经明确了要做一个出生在中国、未来要面向国际的企业,所以命名既要考虑中国消费者能够记住,也要让国外消费者记住。威马这个名字其中有“马”字,马是古代很重要的出行工具,一个有一定自主性、环保性的工具。同时,马也是威风凛凛的象征,消费者在听到这个名字时,也会觉得有面子。威马更是德文中的世界冠军,表现了我们想做电动车世界冠军的梦想。这个名字从中文到德文的含义,即体现了我们未来的目标,也体现了我们达成目标的实现方式。


《汽车人》:创业之后,你的内心有没有转变或是挣扎?

沈晖:有过挣扎的过程,最主要是因为创业的不确定性很大。我的第一段职业经历是在博格华纳,依靠的是美国的一家成功的上市企业,而后进入菲亚特,虽然在我刚入职菲亚特时,它的经营状况十分糟糕,但马尔乔内是一个强人,跟随在他身边能够学到许多,李书福董事长也同样如此。创业就意味着完全依靠自己,不确定性大了很多,但我的性格还是可以承受。一方面是因为我在汽车行业多年的锻炼,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团队,我们有一个十分稳定的班底。大家有着同样的梦想,价值观一致,所以我相信团队的力量。


《汽车人》:对于威马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吗?

沈晖:对我们来说其实不是,在行业中对我们看好的人很多。一直以来我们也很少对外宣传融资的事情,因为我们十分了解这个行业,没有资金固然不行,仅凭资金同样也不行。汽车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企业,资金只是其中的三分之一。我们的挑战更多的是来自于用户对我们的要求很高,希望今天预定,明天就能拿到车。希望量产速度提升的同时又希望有个性化,这就会构成矛盾。还有很多时候,即使用户下了决心购买威马产品,但因为国家补贴、地方补贴等等手续问题,让客户望而却步。这些从产品到服务的提升才是我们应该花最大力气的地方。


《汽车人》:你觉得你最终能够成功吗?

沈晖:我觉得成功实际上是要有三个核心能力:一是眼界。从来没有见过的事情,做的时候自然就会犹豫,但在菲亚特期间,我亲眼见证了一家看上去不起眼的企业的死里逃生,甚至拯救了另外一个品牌;二是能力。在吉利任职期间,我亲自参与了沃尔沃的收购,锻炼了能力;三是信心。即使有能力、有眼界,但是缺少信心的人很难做成大事,就像威马目前刚刚从零步入第一阶段,如果把我们的目标想像成一千,没有信心,这个一千永远不会实现。在哈佛商学院学习期间,我与一百多个国家的各大企业的CEO交流,他们的成功也是一种激励,我有这个信心。如果我能够成功,对国家安全及石油依赖等问题都将有一定的好处,如果做不成,经验也是可以与同行分享。(文/《汽车人》邢秋鸿)【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威马EX5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710关注 | 3983作品
+ 关注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