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风波:新能源遭遇“成长的烦恼”


文| 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咨询信息系统共录入汽车产品(含零部件)投诉19,283件,相比上一年下降了5.8%。从投诉涉及品牌来看,比亚迪位居第一位,这使比亚迪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针对这一结果,有来自厂商的官方解释,有媒体的推波助澜,也有消费者的反馈,莫衷一是。本文将以中消协数据为核心,以各方声音为参考,对比亚迪投诉风波进行梳理分析,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客观中立的视角,为厂商找准问题症结和瓶颈难点。

1

快速发展遇产能瓶颈

“没这么大产能,就别打这么大广告,等6个月都提不到车,心都死了。”在某汽车网站的比亚迪元新能源论坛上,有网友如此抱怨道。

据中消协的统计,比亚迪投诉量位居第一位,共计649起。被投诉的问题主要为订金(107起)、发动机(32起)、涉嫌欺诈(25起)、轮胎(16起)和拖延提车(11起)。

对于其中最主要的订金问题,厂商解释道:“去年新能源汽车太火,提车周期太长,客户抱怨太大。”据悉,2018年下半年元EV上市后的订单超预期爆发,而产品供应不足。据调查,2018年,消费者等待3-6月才能提车几乎成为普遍现象,更有甚者,最长半年时间仍没有交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直接导致大量投诉与合同纠纷。

(表1:被投诉汽车TOP10品牌的TOP5问题)

制约EV产品产能释放的主要原因是动力电池产能跟不上。新能源浪潮之下,行业在快速扩张期也陷入了“成长的烦恼”。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面临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问题。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称,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产能有80%尚未释放。

高工锂电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间国内有超过30家动力电池企业成立,若当前形成的产能全部释放,将会形成170Gwh的巨大产能,大约是目前市场实际需求的7倍多。

比亚迪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8年,全年新能源车型销量约25万辆,占全国总量125.6万辆的20%。因此,作为行业龙头的比亚迪,也在几倍于其他企业地遭受着供给与需求不对等的困境,这将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应当指出的是,投诉量与销售量和保有量之间存在着超线性的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你认为,销量越大,投诉量也必然越大,那么你只正确了一半。实际的情况是,当销量或保有量积累到一定规模,其出现的问题,如投诉量,将呈指数级增长。

比如,某媒体写道:“中消协公布的投诉量为绝对值,由于各品牌汽车的销售量与保有量不同,投诉率的相对值也有所差异。但是,在调查过2018年各品牌乘用车销量之后,发现比亚迪的相对投诉率依然居于高位,平均每卖出770辆就会有一起投诉事件,仅次于一汽大众(平均每卖出99辆就会有一起投诉)。”

这种算法掉入了一个常见的逻辑陷阱。理论上,任何复杂事物都存在相互关联的内在生长逻辑,受到其规模大小的制约,并与其规模成一定比例变化的关系,但这并不是简单的1:1的线性法则,而是要按照各自的指数来衡量。

在今年315投诉涉及汽车品牌Top10中,除比亚迪位居第一位,第二位到第十位分别为奔驰、宝马、别克、奥迪、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日产、上汽大众和东风本田。这个榜单几乎涵盖了所有主流合资品牌,比亚迪在其中是唯一的自主品牌,侧面体现了它的规模优势。

(表2:被投诉汽车品牌TOP 10)

2

渠道管控能力亟待提升

在中消协发布的报告中,比亚迪被还有另一个较显著的投诉项目——售后服务问题。

中消协指出,各汽车品牌被投诉问题均是集中于售后服务、合同和质量方面。售后服务主要问题为不履行三包义务、不履行售后承诺,合同违约行为主要集中于订金方面,质量问题主要为产品性能和不合格产品。

在比亚迪的投诉单中,售后服务问题高达279个,远高于订金问题(124个)、质量问题(81个)。有媒体指出,从2015年至今的被投诉情况,比亚迪相对投诉率逐年下降,被投诉主要问题从质量问题逐渐向售后服务转变。2015年到2018年,比亚迪汽车质量问题投诉率从36.03%下降到12.48%,成长有目共睹。

质量上去了,服务要更努力。

走技术路线,回归产品本质,是许多自主车企选择的道路,这是自主车企向上突破的最终途径。但另一方面,服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体验,所谓“产品是根,服务是魂。”售后服务方面的大量投诉,直指厂商对渠道的管控能力低下,培训环节缺失。

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尚不够成熟,机遇与挑战并存,甚至在各方势力混战的情况下,多数车企挑战大于机遇。伴随车市增长乏力,行业洗牌加剧,粗放式的管理已经过时,行业步入了拼服务、拼耐心、拼体验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何充分尊重消费者,灵活应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尺度和标准,始终保持和变化的敏感性,是摆在比亚迪面前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越发展,越有发展的问题。在新一轮的战略扩张和新能源政策红利之下,能不能补好短板,将决定了比亚迪能走多远。

补短板,要有整体意识和长远思维。事物是在不平衡性发展中实现整体发展的。短板与长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需要一个过程,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葆有“时间的耐心”。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希望比亚迪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2万关注 | 8220作品
+ 关注
让你涨姿势的汽车自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