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跟奥迪没关是真的 但奥迪这次也确实做错了

奥迪似乎开始从那起闹得沸沸扬扬的毒气门中脱身了。

越来越多的网友和消费者开始从当初的恐慌中走出来,理性看待这一事件,认为奥迪与致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更多的消费者把这起事件当成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不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购车决策。

事实上,致癌的原因纷繁复杂,把得白血病简单地归罪于车内空气质量,并不科学,这可能是一个常识。但大多数人在汹涌的舆论影响下,还是会给出错误的判断,认为奥迪车内的空气质量确实差到可能致癌了。但当他们冷静下来,理智地去看待事件本身,就会发现自己陷于偏听偏信了。

还有消息表示,这是一起商业竞争事件,奥迪已经掌握部分关键信息。

但奥迪还是输了。

无论事件走向如何,即使奥迪真的找出幕后真凶,证明这起事件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商业陷害事件,奥迪也已经输了,其品牌形象受到的伤害短时间内无法弥补。

那么,奥迪为什么会被这样一个看起来不实的信息所累呢?

首先是错过了危机公关的黄金时间。

3月11日《呦呦鹿鸣》公众号首先报道奥迪致癌事件,迅速引发大规模舆论跟进报道,从汽车行业的一个维权事件上升为一个社会事件,但奇怪的是,面对这一恶劣的负面报道,奥迪没有任何回应,一直到3月13号,奥迪方面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出声否认奥迪与致癌有关。

至于奥迪为什么没有在危机公关的黄金时间回应,奥迪方面通过媒体传达出来的信息是:一汽-大众奥迪作为一家大型国企,在两会期间,不方便做官方回复。

这种说法可谓是非常牵强,也明显不符合逻辑。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奥迪没有第一时间出来回复,我们也不得而知。

我们不妨看看星巴克的案例,2018年3月底,一篇《震惊!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我们喝进嘴里的咖啡,竟然都是这种东西…》刷爆朋友圈,意思是星巴克咖啡会致癌。星巴克是如何应对的呢:一是举报造谣的微信账号,二是邀请权威自媒体丁香医生进行了辟谣;三是积极回应媒体,针对刷屏文章提到的“法院判决”,附上了全美咖啡行业协会相关公告的图,将负面信息的影响力缩小到了最小范围内。


当然,奥迪致癌事件与星巴克咖啡致癌事件比起来要复杂得多,应对难度当然也要大得多,但危机公关的72小时红线却是一样的,错过了24小时黄金时间,又踩了72小时红线,无论事实真相如何,奥迪都已经输了。

在3月13日之后,奥迪明显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一批媒体进行反击,这无可厚非,也是正常操作。但遗憾的是,公关方把事件的核心搞错了,其把事件的首要原因归结来”毒流量“,归结为自媒体”标题党“。奥迪代理公司的相关人员甚至不无牢骚地在朋友圈称发布奥迪致癌信息的媒体为“霉体”。没错,这个呦呦鹿鸣的自媒体确实抓住了网友的眼球,确实在文章的组织上下了功夫。但消费者关心这个吗?不,消费者不关心。消费者关心的是事实的真相。这个时候,奥迪不是应该去请癌症领域的医学专家出来给公众科普下癌症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吗?和车内空气质量有没有关系吗?

遗憾的是奥迪舍本逐末,弄错了消费者关心的焦点,弹药也用错了地方。

第二是对产品投诉的长期漠视

奥迪这次负面危机之所以爆发如此严重,让很多人不得不信,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奥迪车内质量问题已经被不少消费者投诉了,早在2017年3月,大众集团就对外发布声明,宣布自2017年6月起,为部分可能遇到因隔音材料引起的“车内异味”的车辆进行相关检查,并根据需要免费更换改进的隔音材料,涉及车辆A4L(2013.1—2016.4)、奥迪Q5(2013.9—2016.3)、奥迪A3(2014.2—2016.4)。可从多家投诉网站看,奥迪车内异味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而且投诉车辆还不止于以上车型/年款中。


也就是说,这次奥迪致癌事件的爆发,不过是奥迪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集中爆发,虽然奥迪致癌可能是不实信息,但奥迪部分车型车内空气质量不佳却是事实,作为一个豪华品牌,面对车主的这些投诉,奥迪本应该妥善解决,但从事实来看,奥迪显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认真去解决这一事件。

所谓,千里长堤,溃于蚁穴,正是奥迪之前对消费者投诉的不够重视,才导致了今天的恶果。

总 结

在3月14日举办的奥迪汽车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奥迪董事会成员在发布会上纷纷表示,中国市场“至关重要”,公司将致力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体验。但从奥迪目前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其是此次奥迪致癌事件的反应来看,奥迪显然没有做到。

轻视口碑和品牌的恶果有多严重,未来的市场销量会告诉奥迪。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4.6万关注 | 1.6万作品
+ 关注
有趣 有料 陪你解读汽车圈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