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约车政策及未来发展机会研究

多方力量推动网约车市场发展

中国巨大的出行需求催生网约车业务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近年中国移动出行的用户及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同时也催生了网约车这种新型出行业务的发展,逐渐优化改善人们的出行方式。

国内网约车的政策体系逐渐完善和普及

2016年7月28日,我国《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下文简称为“新政”),是全球第一个部门规章层面的网约车监管法规,标志着网约车合法化,并于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截至2018年8月24日,交通部公布网约车新政政策落地情况,已有214个城市因地制宜发布实施细则。

网约车发展现状

中国网约车市场步入了优胜劣汰的市场发展期

2010年,易到用车的成立标志着网约车业务切入了中国市场,经历9年的发展时间,中国网约车市场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业务导入期、快速发展期、规范期,再到目前的平稳期,中国网约车市场逐渐步入正轨,并进入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各区域对网约车车型有不同的标准规范

各地方政府管理细则对网约车行业进行了不同的限制,对车辆的各项参数进行了严格规定,以保证市场的规范性以及乘客的安全。

网约车目前存在B2C和C2C两种商业模式

B2C与C2C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B2C用的是租赁公司的闲置车辆,有统一的管理和安排;而C2C用的只是私家车。而《新政》的出现对C2C商业模式打击较大,因为车辆的参数受到限制。

网约车金融市场机会

网约车车型高于12万元的标准激发融资租赁的需求

《新政》对车辆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以及司机都有了更严格的要求,部分级别较低的车辆无法加入网约车业务。

据威尔森监测,中国消费者当前汽车购置价格多集中在12万元以下,但多数区域对网约车要求价格在12万元以上,若车主想要加入网约车业务需购买中高端价格的车型,催生了大量融资租赁的需求。

融资租赁模式分两种模式:直租和回租

融资租赁的主要产品方式可以归纳为两种: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目前存在的大部分融资租赁产品都是基于直租和回租这两种形式衍生而出。

网约车的发展趋势

车市不景气和巨大的出行需求矛盾将加快网约车衍生

车市进入微增长时代,大部分重点城市都出现了限购政策,抑制汽车消费。尽管国内道路出行量有所下滑,但居民仍存在巨大的出行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激发网约车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未来网约车业务领域将加大力度研发无人驾驶技术

2018年11月26日,深圳交通委表示将启动自动驾驶管理政策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研究,据了解,已计划开发自动驾驶专车运营服务,未来市民或许能够使用手机APP呼叫无人驾驶的网约车。

网约车在运营的过程中,几乎每笔订单都需要抽取一部分费用给司机、司机的保险以及维护等,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支出,因此各大传统车企以及主流网约车平台都在着手网约车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以期降低运营成本。

未来网约车服务将逐渐趋向个性化、定制化

目前,消费者对网约车服务在响应速度、价格、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均有着不同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加入,依据任务标签差异化,未来定制化的网约车服务或将成为主流。

未来车企在网约车业务领域内竞争将更加激烈

各车企陆续布局移动出行业务,以谋求更大的销量增长空间。

购置及运营成本上新能源汽车将较燃油车更具明显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的颁布意味着未来汽车购置税减免概率大幅降低,而新能源汽车截至2020年依旧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

2018年,限购城市获取燃油车牌照均价在2.5-8万元之间,而新能源汽车牌照在限购城市只要申请即可获取,可节约更多成本。另外,2018年七大限购城市(除上海,其只能竞牌)的中签率除了贵阳之外均低于1%,摇号概率低、时间长,对于急需投放运营来说时间成本较高。

再对比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运营成本,燃油车的运营成本明显高于新能源车,未来在公共出行领域,“网约车”+“充电桩”的模式或将逐渐代替现有的“出租车”+“加油站” 的模式。

政策刺激未来网约车市场拉动A级以上新能源车销量

当前纯电动车市场中,A00、A0和A级市场份额占比较大,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扶优扶强”的持续推进,未来市场份额或将逐步转向A0级和A级市场。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网约车新政要求车身轴距需在2650mm以上,直接对标A级及以上的车型。


以上内容节选自威尔森《网约车政策及未来发展机会研究》报告,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发展现状,汇总了超20个城市的的网约车政策标准规范,探讨了网约车在金融市场的机会,并对未来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定性、定量的详细预判。如感兴趣,可咨询威尔森微信公众号:威尔森汽车数据咨询(ways-data)。

本文作者系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更多汽车行业研究,请查询威尔森微信公众号:威尔森汽车数据咨询(ways-data)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126关注 | 239作品
+ 关注
威尔森市场分析师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