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上海特斯拉原地爆炸!全面分析特斯拉为何屡次自燃

特斯拉再度失火爆炸!周围多台车辆遭遇无端火灾。

今日凌晨网友爆料,上海某小区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车库发生自燃爆炸,现场硫化物和一氧化碳浓度较高,有二次爆炸风险,目前车库已被封闭。



屋漏偏逢连夜雨,继前不久销量低于预期、估价大跌11%,此次Model S起火爆炸,再次把特斯拉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作为要变革人类出行的电动车明星企业,接连发生的多起自然、爆炸案件,让消费者对特斯拉几近失去信心——没人会愿意开一台有着起火、爆炸的风险的电动车。今天,扒哥就来深度分析一下,为何特斯拉总是自燃?



电池能量密度过高——自燃的最大因素

上海这台Model S,据车主称自燃爆炸发生在停车后半小时,不存在火烧、碰撞、穿刺等短路起火问题。所以笔者分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池管理系统的失职。而想要明白何为热失控,还要先从三元锂电池的特性开始讲起。



三元锂电池是个矛盾体。

电池能量密度越高,内部成分就越容易受热分解、引发自燃。而作为“天然”的电阻,它无论是充电还是放电,都会产生大量热量,此时散热系统本来将热量全部散去,但是电池特性又不允许——三元锂电池必需要一定温度,才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因此,利用这部分热能,合理散热,是最佳温控策略。

但三元锂电池又极为“娇贵”,250°C-300°C就会受热分解,只要有一个电芯突破临界温度,就会产生高温,并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热失控、自燃,甚至爆炸,而这仅在电光火石之间,根本来不及反应。本次的爆炸事件,很有可能就是温控失效,导致电芯起火,继而瞬间爆炸。

而此前特斯拉碰撞后失火,主要是外力撞击,损坏电池隔膜,进而导致短路,发出的热量造成电池迅速升温至至300℃以上,引发自燃。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这次爆炸前,电池会无端产生高温?难不成每台电动车都是“行走的定时炸弹”?

电池管理系统失职——最终引发自燃

我们再度深入探究。热管理只是电池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职能,实时监测电池状态,才是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任务。我们都知道,老款Model S的电池包是由7000多节18650电芯组成,每节电芯的工作速率和损耗都不尽相同,因此电芯的“一致性”也不同。



电控系统需要根据每节电池的损耗和状态,调整充放电速率,控制其温度。若某一电芯温度、损耗、速率与其他电芯差别较大,此时系统并未识别,进而热管理系统未进行有效的散热,便可能导致过热,引发自燃、爆炸。

所以,在笔者看来,本次“上海特斯拉爆炸”事件发生的前提,是电池能量密度过高,而电池管理系统的失职,才是事件发生的“真凶”。



作为媒体人,也作为消费者,笔者认为,即使人类出行变革已经近在眼前,各大制造商也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提高续航里程。在这里我们也能略微看出,所谓“造车新势力”们,往往为了使产品能一鸣惊人,或抱着各种目的,用“大跃进”式方法提升能量密度、续航里程,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问题;反观经历百年风云变幻的传统燃油车巨头们,如大众、保时捷等,对新技术百般试验,确保安全后才推出市场。这其中,蕴含的不只是商业考量,更多的是企业的责任和风范。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新能源车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026关注 | 181作品
+ 关注
深度观察、思想引领,聚焦中国汽车产业与车生活,创一流的汽车资讯传播平台。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