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车联网“全家桶”模式遇阻 车企重拾控制权

上海车展归来,和很多媒体朋友闲聊,一个普遍的感觉是,就像CES上车企成了主角,车展上,频繁出现在不同车企发布会上的互联网公司代表,着实有点抢了车企的风头。

在过去的3年间,互联网公司在汽车领域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止,以BAT为代表的三大巨头,凭借自身对汽车行业的理解与战略诉求,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贴身肉搏。

而如今,BAT的汽车竞争正进入新的阶段。

从0到1

在过去几年间,BAT们使尽浑身解数,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关键词——集成。BAT都希望通过自身的单点优势,实现将集团整体资源的打包嵌入,所不同的更多只是切入点。

百度的切入点是自动驾驶。2017年4月,百度发布阿波罗(Apollo)计划,向行业开放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自动驾驶的美好愿景,加上“做汽车界安卓”的壮志豪言,让阿波罗赚足了眼球,收获了众多一起站台合影的“亲密战友”,官方宣布的合作伙伴数量从最初的50家,迅速发展至将近150家。在此基础上,百度在开始力推阿波罗企业版,将包含车载OS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打包。

阿里巴巴的切入点则是更为直接的车联网系统。通过与上汽的合资,斑马打造了基于汽车环境下的车载系统——AliOS,并在此基础上接入阿里生态下的服务。平心而论,相比基于手机安卓系统打造的车载系统解决方案,AliOS确实拥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先天优势,在诸如“地图即桌面”等在内的设计理念上也十分先进。而且更重要的是,相比自动驾驶在商业化上的遥不可及,AliOS是能够在市场上迅速见效的(荣威RX5的互联网汽车示范效应功不可没)。因此,当百度还在“赔本赚吆喝”的创业期,阿里凭借AliOS已经开始“闷声发大财”了。

腾讯的AI in Car,则是以QQ音乐和微信上车作为核心卖点的。无论对那个车企而言,车内娱乐都是车载服务的刚需,而车内社交则像一片未被开垦的土地,若隐若现地展现着貌似巨大的价值,让人不明觉厉。

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极大加速了国内汽车的联网化和智能化进程,让国内“互联网汽车”迅速实现0到1,同时也展示出强大的市场空间。

弊端初现

平心而论,无论是百度的阿波罗+DuoOS、阿里的斑马,还是腾讯的AI in Car ,归根结底都是一种包含了BAT在汽车领域最核心的优势技术和服务资源的打包解决方案。对车企而言,无论选择哪一家,在很大程度上就无法接入其他对手的核心服务。

在车联网快速推进的初期,由于车企相对谨慎,难以针对用户需求做出快速回应,因此这种既提高了车内匹配的效率,又能够快速实现车载服务从无到有落地的“全家桶”方案,具有一定市场。然而,随着车企自身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的继续推进,这种模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首先是对数据控制权的担忧。在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最大的财富,对车企而言,接受打包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将数据整块拱手让人。对于历经百余年摸爬滚打过来的车企而言,谁也不希望诺基亚的历史在自己身上重演。

其次,是对于服务能力的取舍。众所周知,BAT在车载服务领域各有所长,百度强项在AI算法、语音技术和地图服务;阿里的云计算服务、地图服务和支付生态无出其右;腾讯则是车载娱乐和社交领域的王者。打包方案让企业做出取舍,其实是对用户体验的忽视,也和互联网产品体验至上的理念背离。

最后,是不同品牌和产品的同质化危机。互联网公司擅长、也更倾向于打造统一的解决方案,而汽车确实一个个性化的消费品。不同品牌里的导航、音乐都是一个样子,短期为了功能也许还能忍,但长期如此,对于整个汽车业而言都将难以想象。

集成与被集成

最强调开放、用户体验的互联网公司,正在汽车行业建起高墙,这是在是件讽刺的事。于是,那些有实力的车企在解决了互联网服务0到1的问题后,开始重拾控制权。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吉利的GKUI(吉客系统)。尽管这款基于安卓开发的车载系统,在底层架构上可能并不如AliOS,但它实现了车企对车载服务方面的自主整合,而不是依赖于某一家的打包方案。当GKUI宣布同时支持高德、百度和腾讯的车载导航时,它不仅是吉利的一次宣言,更带有强烈的符号意义。

“汽车产业走到今天,包括长期一定会走向车企自主控制的集成模式。(全家桶模式)短期看是有意思,但是我不认为是一个终极模式。”在不久前的一次发布会上,高德地图副总裁韦东如是说。作为在汽车供应体系中摸爬滚打超过15年的老牌图商,高德对于汽车业确实有较为清醒的判断。

对车企而言,能够驾驭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保证汽车这一复杂产品的稳定与可靠,离不开强大的整合集成能力,而这也是车企最为强大,也绝不可能拱手让人的竞争力所在。且不说硬件层面已经形成了以车企为核心的体系,即便是在服务端,由于车辆的联网服务和车辆本身的结合日益紧密,基于车企的整合模式也成为一种必然。

从今年开始,阿里开始在不同场合强调一个概念——“被集成”,而斑马也把针对不同客户的“定制”方案,作为未来的业务重点,并开始逐渐开放生态,接入更多的第三方应用。在BAT之中,阿里巴巴选择拥抱新的车联网合作模式,百度和腾讯则仍在积极推动车企采用各自的打包解决方案。

平心而论,阿里的这种选择,有其客观原因。一来斑马是阿里与上汽的合资公司,阿里并不能把合作收益完全收入囊中;二来相较于百度、腾讯举集团之力的做法,阿里生态内部各个汽车相关的业务略显松散,高德(地图导航)、阿里云(云计算)、达摩院(自动驾驶、图像识别)、AIlab(语音交互)、支付宝(车载支付)等业务之间并未形成统一对外的口径,颇有些各自为战的意思。

但不管怎样,在趋势面前,无论是主动转向还是被动调整,先行者都会在这场战事中拥有更多的机会。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041关注 | 201作品
+ 关注
一枚落户互联网星球的汽车人,用未来的眼光看车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