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PK电动车,3方面为你解读为何电动车自燃频发!


近日,电动车频发自燃事故,无论是如特斯拉、蔚来等品牌在内的电动乘用车,还是如北汽威旺在内的电动商用车均有涉及,公众对于电动车安全的关注度升至峰值。一方面,特斯拉作为豪华新贵,本身就自带流量;另一方面,连续多起自燃事故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无疑加剧了公众的恐慌情绪。


看看微博就好了,事故现场惨不忍睹

事实上,特斯拉、蔚来的自带流量只是让电动车安全突然浮出水面,关注度猛然爆发而已。公开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共发生了59起。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起火33起;新能源商用车起火26起,起火主因是碰撞、电池短路、浸水等导致的自燃。

这张图不仅引发业界讨论,更引发很多极具讽刺意味的段子

 

消费者的信心还在么?

先回顾一下特斯拉自燃事件:

4月21日晚间,上海一辆停在地下车库的白色特斯拉Model S发生自燃。

4月23日,事故车辆被运往上海一家特斯拉体验中心进行调查。

4月24日,调查组专家初步判定特斯拉起火的原因是电池短路。随后,特斯拉在官微上否认了这一说法。

随后,特斯拉CEO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每年有超过100万辆内燃机汽车起火,并造成数千人死亡。但只有一辆特斯拉起火,无人受伤却成了最大的头条新闻,(媒体)为何如此双重标准?(暗指看待燃油车和电动车)才是真正的问题。”

4月30日,“特斯拉自燃事件”车主董先生通过微博对马斯克言论表示质疑:“不管你特斯拉总的自燃比例有多低,对我而言就是100%。对于消费者的生命,可以用百分比去搪塞吗?”

董先生说,自己原本是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忠实粉丝:“但是此次可怕的事情发生以后,我估计近期内都不会考虑购买电动车了。”


电动车还能不能买?安全性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产品设计缺陷、质量问题还是其他原因?一连串的质疑让消费者和车企都战战兢兢。

电池包的整体结构可靠性性和温度监控安全体系不容忽视

 

提高标准和监管或许是一剂良药?

如何保障电动车的安全性,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呢?以纯电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超高速的发展以及产业政策导向的支持,确实让新能源车的普及应用实现了规模上的大踏步,但依据新能源车特性,建立产品品质、服务标准、安全防控层面的监管体系更需紧密同步。

2019年1月,工信部就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了公示。现行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实验方法》当中,对动力电池的耐温度冲击、过充放电、短路、跌落、挤压、针刺、浸泡和低气压等多项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5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电视电话会议,并表示今后将采取督促安全隐患的消除,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等措施。

具体而言:

一是强化整车运行监控体系;

二是切实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

三是健全安全标准规范体系;

四是加强行业自律,做好宣传引导。


为何跨国巨头少上黑榜?

纵观欧洲EURO NCAP近几年测试的电动车,多款在欧洲市场销售的电动车型都获得了四星甚至五星的安全评价。其车身结构不仅要在碰撞后保证电池组的结构安全,对乘客的安全性能也可以与燃油车同等水平。


传统跨国车企中最早转型并实现电动车量产的日产汽车,网络上针对其明星车型聆风的投诉基本集中于电池容量衰减等问题上,很少有自燃类事故的报道,仅有一起美国的聆风车主关于车辆充电器接口附近开始冒烟的客户投诉,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冒烟原因跟充电桩状态异常有关。

充电、行驶、停放、碰撞,电池表示我的生存压力好大

难道日产有着安全性的不二法门?目前而言,综合比较如特斯拉、日产、宝马等品牌在电池安全、温度管理、碰撞安全等方面的配置和技术对比来看,日产并没有特别之处。或许其在产品研发试制前期的严苛安全测试标准、测试方法和试验环境方面有着过人之处。

相比新创车企,传统跨国巨头坐拥全球数千万的传统车用户基盘,完备的产品开发、技术适配、品控管理、客户服务体系,且经历多轮次的迭代更新及优化,在技术及经验的积淀上远非新创车企可比,这或许也正是当下电动车频发自燃但具备多年燃油车制造背景的跨国巨头鲜有类似事件的根本。

事实上,关于燃油车与电动车安全性的高低之争,在业界已经争论已久,各执一词的单方面论调似乎都不足以服众。结合特斯拉、蔚来等自燃调查结果或初步结论来看,建立更科学的安全预防、预警体系,补强电动车日常安全驾驶意识反倒是车企的当务之急。

在笔者看来,妖魔化与粉饰电动车安全性都不可取。正如此前诸多车企纷纷开放电动专利技术一般,车厂、技术专家与管理部门针对各类别电动车的安全性,建立持续优化的动态防控体系,尽可能从源头建立起多道安全防线,保障消费者权益,才是缓解公众紧张情绪,让电动车迈入健康轨道的长久之计。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026关注 | 181作品
+ 关注
深度观察、思想引领,聚焦中国汽车产业与车生活,创一流的汽车资讯传播平台。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