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造假罚单频出,江淮汽车为何铤而走险?

日前,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发布了一则延期听证公告,其内容直指江淮汽车涉嫌排放造假,该公告一出,引起网络疯传。

 


据公告内容显示,江淮汽车涉嫌机动车生产企业对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拟对江淮汽车的行为进行重大处罚。有消息表明,该案原定2019年4月11日举行听证会,经江淮汽车申请,延期至5月16日举行。

 

其实对于汽车厂商排放造假,国家的打击是相当严格的,而且惩罚力度之大,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对于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船,将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那么为什么在国家仲裁之地,还有如此多的汽车厂商执迷不悟呢?不妨我们先回顾一下江淮排放造假一事。

 

据了解,此次涉嫌存在问题的三台载货汽车所采用的发动机均为外购发动机,非江淮自己生产。公司在北京市场销售的同型号车辆累计700余台,约占公司2018年载货汽车销量的0.29%。但江淮方面并未透露具体涉及的车型、规模以及可能罚款金额等数字。

 

如果5月16日的听证会上江淮汽车涉嫌排放造假问题属实,公司或面临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及巨额罚款。对此,江淮汽车作出以下回应:

其一,早在2018年4月,有关部门就对江淮的新车环保一致性进行抽查,7月,发现江淮三台京五状态载货汽车产品疑似存在问题。

其二,到了2019年3月29日,江淮被通知将于4月15日对其是否涉嫌机动车生产企业对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行为进行重大处罚举行听证。不过,江淮对此进行了申请,使得听证延期至2019年5月16日举行。

其三,在公告中,江淮还特地抛出了一组数据,原话是“北京地区实施的是京五排放标准,本次抽查的公司三台产品均为京五状态载货汽车产品,经统计公司在北京市场销售的同型号车辆累计700余台,约占公司2018年载货汽车销量的0.29%”。这个描述很关键,第一当然是不承认这三台产品违规,第二,抛出了“700余台”和“0.29%”这两个数据十分让人不解,有内部人士透露,此次发生排放问题的是在一些重型卡车上,主要在这些卡车的发动机上,但这些卡车的发动机主要是外购的。

 

其实,这已经不是江淮第一次排放造假了,早在5年前,江淮旗下重卡就被央视曝光,称其通过修改车辆合格证上发动机的型号和编码,以国三冒充国四。尽管江淮汽车方面对该事进行了澄清,称央视曝光的“排放造假”行为系经销商所为,将严格管理销售渠道。


 

我们看到,在此次事件中,江淮再次将问题推卸给供应商,并表示,在发动机策略上,江淮是采用的多品牌合作的模式。江淮重卡目前采用的是外购发动机,实行多品牌配套,江淮的供应商包括福田康明斯、锡柴、重汽曼发动机、潍柴、玉柴等,这两次事件都是潍柴供应商所为。

 

面对江淮的开脱,环境局调查认为,这种排放造假没有厂商的配合是做不成的。在铁证如山的面前,江淮方面却表现得很坦然,江淮相关负责人表示,最新情况以公告为准,公司也在等待听证会的最终结果。


 

如果最终这次的“排放门事件”被证属实,那就意味着江淮汽车在当前汽车行业趋于饱和的趋势下,不但没有通过新产品、新技术去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反而在这种紧要关头搞起了排放造假。这首先会遭到相关部门的处罚,更重要的是这将使其品牌形象受到严重损失,在用户心中成为一个没有诚信的品牌,失去市场竞争力。

 

但是江淮汽车作为一个老牌汽车企业,为什么要做这种得不偿失的冒险呢? 


根据江淮汽车2018年发布的年报显示,去年全年,江淮实现营业收入约500.92亿元,同比增长1.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7.86亿元,同比下降282.02%。到了2019年,随着车市的整体下滑,江淮汽车的亏损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


 

同时,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江淮汽车在2014年到2018年期间,累计利润总计为21.95亿元。其中2016年最高,为11.62亿元。其中,江淮汽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29亿元,其中2018年达到12.78亿元。这些数据都意味着,如果失去了政府的高额补助,江淮汽车早就无法在困境中自拔了。

 

如此一来,为了拿到补助而选择铤而走险,江淮汽车似乎落错了脚步。



行业内有人分析称,江淮汽车的业务过于繁杂,没有突出的主营业务,而公司综合毛利率太低,导致其净利润持续走低,但是在此基础上,江淮汽车过于以来政府补贴,不利于其长久发展。我们看到,商乘并举的战略并没有真正使江淮的业务有所好转。

 

排放造假,这个看起来就损人不利己的区域,江淮汽车并不是第一个“触雷”的品牌。众所周知,2015年9月,大众“排放门”丑闻被曝光,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温特科恩因此宣布辞职,随后德国不伦瑞克检方对他在汽车尾气排放丑闻中涉嫌非法操纵市场启动调查程序。随着事件地不断发酵,除大众外,奥迪、宝马、保时捷和戴姆勒等多家车企卷入,形成一次大面积深程度的汽车丑闻事件。


 

相对来说,中国自主品牌因此而受到处罚的案例并不多。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来了,既然这么多排放造假在前并且如此高昂的处罚之下,为何车企们都不吸取前车之鉴呢?其实说到底还是利益驱使所致。但是江淮汽车作为一个利润率每年持续下跌的品牌,如果真的因此被开了罚单,就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无论最后听证会结果如何,我们始终坚持认为,依靠政府补助来实现企业的利润率始终不是长策,不如踏下心来钻研技术,把产品品质搞上去,毕竟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依赖。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159关注 | 4319作品
+ 关注
主编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