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险的才是最安全的?是时候要改变我们的乘车观念

前段时间,兵哥在出门的时候叫了一辆出租车。鉴于日常的习惯,兵哥很自然就伸手去找安全带,却发现座垫的安全带扣消失了,也就是说哪怕你想系安全带,也没有安全带卡扣来实现这个操作。更搞笑的是,司机叔叔在市区某个带有监控的路段,说起后排乘客要系安全带不然会被罚款的事情。

既担心后排乘客没系安全带被罚款,但却没有提供安全带卡扣,这两者之间犹如一道逻辑死循环的题目。当时兵哥还在想,要不要用斜挎包的带子来假装一下安全带。

难怪深圳交警会对后排系安全带进行检查,这可是关乎安全的重要因素。只是,别以为只是乘客缺乏安全意识,原来连车企对后排安全的关注度也不够。

大出所料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在买车之前,会认真去看配置表,并且把安全配置作为自己选车的首选项目。以兵哥看配置表的经验,首先会关注安全配置的多寡,再去看其它舒适性、辅助性的功能。

尽管也会关注后排是否有侧气囊、头部气帘等功能,但是原来这些配置在发生碰撞时并不能完全、高效地保护后排乘客的安全。根据美国IIHS的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后排乘客哪怕是系上安全带,在发生碰撞时也会因为安全带受力的原因,导致胸部、肋骨等位置受伤。

在117次碰撞测试的统计中,22个案例“后座乘客”受伤、37个案例出现后排乘客“死亡”,当中有17个案例都表明后排乘客胸部位置有“受伤纪录”。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后座乘客胸部受伤主要是由于肩带过度的力量造成的。”

前排更安全?

认真观察新车配置表后发现,原来车企在为新车添加安全配置的时候,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前排乘客。比如说前排正面有双气囊保护(只有单气囊的车型除外),还有位于座椅外侧的侧气囊,以及位于AB柱的头部气帘。更有甚者还提供了膝部气囊,构建出十个气囊的安全阵势。

反观后排,大多数情况只有安全带和头部气帘。头部气帘的作用在于,当车辆发生来自侧面的撞击时,头部气帘便会弹出防止乘员头部因惯性而撞向玻璃,以及因玻璃碎裂而受伤。但是,在面对纵向也就是车身前后方向的碰撞时,就只有安全带和头枕来维持乘员身体的位置和颈椎的安全。

简单来说,就是纵向发生撞击时,只有安全带来固定身体,而身体的肌肉、骨骼便成为承受撞击力量的载体。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以后生产的车型,在发生碰撞事故后,坐在后排座椅的乘客致死率要高于前排乘客46%。

防范于未然

可以说,IIHS的这次测试让很多人开始对后排安全变得重视起来。回想一下,如今还有部分厂家在推出新车时,后排或中排三人座椅当中,不提供独立的安全头枕,又或者只是敷衍地造出一个对颈椎毫无保护作用的固定式头枕。工程师还美其名为:为驾驶者提供良好的后方视野。

暂且不说是否由于成本原因,就说同级之间对比竞争时,明显就比竞品少一个安全头枕,不就是给机会让消费者质疑新产品。

因此有部分车企和零件供应商,开始为后排乘客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比如说气囊式后排安全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带里面的气囊就会弹起,让乘客与安全带有了缓冲的距离。至于零部件供应商,如采埃孚便已经申请“后排中央气囊”的专利,目的是让四座车型中后排的两位乘客,不会在车辆碰撞时,身体互相撞击而造成二次伤害。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到驾驶员身上。不单是正常行驶时需要遵循速度规定,并且通过路口等位置时,注意跟随交通灯和交警的指示。最重要的,作为驾驶者需要学习防御性驾驶的要领,从主观意识中就开始注重安全驾驶。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用车攻略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4万关注 | 1.4万作品
+ 关注
深度中带点搞笑! 我们每篇内容都很用心!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