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蔚”来丨深度

北京时间5月20日,广汽蔚来在杭州云栖小镇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广汽蔚来旗下品牌——“合创”。

据悉,广汽蔚来会在研发、销售、服务、制造领域合作。发布会现场,“合创”品牌的第一款概念车型首发亮相。据悉,这款产品将在2020年上半年上市并交付用户。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业内对于广汽蔚来品牌究竟要做什么,都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我们试图将碎片化的信息拼接分析,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广汽蔚来。

简单来看,广汽蔚来想做的事情主要有三件:

进行一次互补:蔚来输出用户理解和服务,广汽提供销售制造体系能力;

打造一款产品:将联合研发并制造车型,广汽主导制造,定位低于蔚来;

孵化一个圈子:致力“合创”,希望整合产业链资源,形成出行生态圈。

还需要明确的是,广汽蔚来与江淮蔚来及长安蔚来有着本质不同,江淮蔚来主要聚焦在制造,长安蔚来还未真正意义上启动,广汽蔚来则在资本和法律层面均得到落实,双方试探性的摸清了对方的筹码后,已经开始了实际工作推进,并且合作强度已逐渐由“轻”至“重”。

广汽蔚来,对于双方而言,都意味着一次全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事实上,关于广汽蔚来品牌,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

2017年12月28日,广汽集团与蔚来完成签约仪式,双方共同宣布,由广汽新能源与上海蔚来及湖北长江蔚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共同出资,设立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4个月之后, 2018年4月10日,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完成。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广汽蔚来宣布的为数不多的几条重要信息,一是2018年9月15日公司总部搬迁至南沙;二是2019年1月15日首款车产品完成造型评审。再有就是2019年4月1日,广汽蔚来官微发布第 50 条推送:全新品牌即将发布。

在车云看来,广汽蔚来的股权结构值得细说。

此前双方规划总投资12.8亿元,注册资本5亿元,首期注册资本2亿元,广汽集团按22.5%股比出资4500万元,广汽新能源汽车公司按22.5%股比出资4500万元。上海蔚来汽车及湖北长江蔚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这两家蔚来系企业共占有55%的股份。

表面上看,广汽和蔚来,45%比55%,蔚来控股。但值得注意,蔚来的10%为暂时代持股份,会逐步过度给创始团队。因此,广汽和蔚来实际股比为45%比45%。虽然资本投入不算大,但双方利益对等,建立了共同发力的基础。

核心团队的架构方面,蔚来董事长李斌任广汽蔚来法人兼董事长,广汽研究院院长王秋景担任副董事长,蔚来产业发展副总裁张洋和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任董事。广汽研究院院长助理廖兵出任CEO,实际操盘广汽蔚来的各项具体工作。

众所周知,除了广汽外,蔚来还与江淮,长安有着深度合作关系。一个最常被问及的问题在于,这三者定位有何差异?

综合来看,江淮蔚来更多聚焦在制造领域,且制造端的核心标准基本由蔚来定义。在蔚来的说明中,关于蔚来江淮工厂,“蔚来主导了整体的投资规模、技术体系、产线标准、设备导入、人才引进、管理流程等等核心要素”。因此,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过多的研发及服务领域交互。

除了江淮蔚来之外,广汽蔚来和长安蔚来的业务从整体布局上会有一些趋同,双方牵手之初,均都定位在业务优势互补上。核心不同点在于,长安蔚来的推进速度相对较慢,其在2017年4月宣布合作后,业内一度认为长安会与蔚来形成从研发到制造的深层合作关系,但却迟迟没有推进落地。

然而,广汽蔚来虽然在2017年12月底才正式签约,但仅仅4个月之后的就完成了公司注册,在资本和法律层面得到了落实和确认,这也是其后期能够共同乏力和加速推进的基础。

 如何理解双方合作?

那么,速度更快的广汽蔚来和“合创”品牌,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

在车云看来,从2017年底至今,广汽与蔚来的合作呈现出层层递进的状态。

细细观察2017年12月广汽与蔚来在广州举行战略签约时的公告和新闻资料可以发现,双方谈到将专注纯电动车的研发、销售和服务等核心关键词,但没有谈制造和产品。并且,广汽在多次在公告中提及,与蔚来的合作是“轻资产模式”。

这不难理解,彼时蔚来ES8还未正式开始销售,广汽与其的合作第一步是相对松散式的,试探性的,也是随时可以终止的。

在这个阶段,双方的筹码和诉求都很明确:

蔚来的优势在于其对纯电动车用户的深入理解,充换电及蔚来中心等服务体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纯电动技术研发能力,包括以三电为主攻方向的 XPT。尤其是用户服务部分,广汽蔚来CEO廖兵曾在参加完2018 年底的NIO DAY后发微博感慨,“用户为什么需要我们这样的企业,为什么在纷繁芜杂的品牌中选择我们,这是永恒的话题。”

广汽的优势则在于传统车企布局的体系化能力,尤其在销售渠道、生产制造、售后服务、金融等领域有着新造车车企所不具备的积累。例如在销售体系端,蔚来目前在一二线城市建设蔚来中心,但高举高打模式很难覆盖三四五线城市,而这恰恰是广汽的优势。

有趣的是,在经历了一年多的试探和接触后,广汽和蔚来的合作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由“轻”至“重”。

最明确的佐证在于,广汽蔚来确定联合造车了。

广汽蔚来官方大事记显示,2019年1月15日,其首款车型已经完成了造型评审。2019年初,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在北京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表示,该公司计划与蔚来汽车合作生产汽车。在520品牌发布会上,广汽蔚来的第一款概念车如期而至。

虽然,因为考虑例如蔚来江淮合作关系等因素,广汽蔚来试图把产品和制造话题在现阶段淡化传播,并且还是会把“轻资产”挂在嘴边,但实际上,双方已经向更深层的模式开始探索。

车云从知情人处获悉,“合创”品牌的定位相比蔚来品牌略低,双方会进行产品的联合研发,并在广汽新能源的刚刚落成一期工程的智能工厂投产,首款车型将在2020年上半年正式上市并交付。

去年12月,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迎来首期工程——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20万产能项目的竣工,工厂总体规划产能40万辆/年,其中首期生产能力为20万辆/年,计划于2019年5月投产。按照时间节点计算,这个工厂将与广汽蔚来的产品时间节点无缝对接。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蔚来的产品矩阵大概率是和现有的蔚来产品及广汽新能源产品矩阵有明确区隔的。上海车展期间,蔚来发布首款轿车概念车ET,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款产品有可能成为广汽蔚来的首款产品,但从蔚来的整体体系布局和此次发布会亮相的概念车形态看,这种可能性极低。

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基本明确了广汽蔚来要做的前两件事情:即“进行一次互补”和 “打造一款产品”,但这些还不是广汽蔚来希望做的全部,在更远的远景中,他们希望“孵化一个圈子”。

广汽蔚来始终对外强调,新公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资公司”,而是“合创公司”——通过孵化出一整套先进的体制,为全价值链产业带来商业机会。广汽蔚来还将打造独立的创·享平台,致力于整合全价值链资源,让汽车成为一个入口,创造全新的出行生态圈。

简单理解,广汽蔚来希望更多的资源和资本进行整合注入,并形成力量的协同,最终为用户带来整体的出行体验优化。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充电服务这件事情,蔚来有自己的NIO POWER,广汽也有自己的充电体系,但这还远远不够。假设蔚来的充换电体系能够更多与第三方协同,一方面本身的向第三方电动车品牌开放,一方面使得自有品牌车辆更多适配第三方提供的密度更高的服务,那么对于用户的体验一定更好。当然,不仅仅是充换电,还有例如车联网,自动驾驶在内的各个方面,都是同样的道理。

目前,在广汽蔚来的官网上,已经留出了“合创在线申请”的申请入口。很明显,广汽蔚来是希望和大家一起玩耍的。

不过,并不容易。毕竟广汽蔚来即使再开放,仍然会把控着玩耍的“主导权”,产业链上的核心玩家,尤其是车企,往往在这方面趋于敏感和谨慎。此前包括一些由车企主导并试图渗入全产业链的玩家,包括电商平台,车联网平台等等,无一不需面对这一难题。

因此,对于广汽蔚来而言,现阶段更可行的方案或许在于尽可能的串联和整合“体系内”资源。例如被蔚来串联起的长安系、广汽系、江淮系。要知道,江淮蔚来、广汽蔚来、长安蔚来分别布局在华东、华南和华西地区,可想象空间不小。

最后说一个有趣的事情,在广汽蔚来品牌发布会前一天,蔚来在自己的精品店中上线了一款“JAC55特饮咖啡”,用以祝贺合作伙伴江淮成立55周年。此时的蔚来深深知道,要想走的很好更远,平衡好多方的微妙关系,显得至关重要。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万关注 | 1.1万作品
+ 关注
车云网专注于汽车的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探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汽车科技、产品发展潮流和消费时尚。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