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关注点 解析吉利几何A的几个重要细节

最近关于吉利几何A的试驾报告已经满网飞了,假如此刻我再发一篇常规的试驾评测,估计也很难引起各位的兴趣。干脆在我的几何A试驾视频上线之前,先写一篇关于几何A这款车上,备受大家关注的一些细节,而且这些细节在其他媒体上并没有很好地介绍,或者给出比较好的解答。废话不多,我们直接开始。

空调PK超大的后窗玻璃天幕

相信各位已经了解到,吉利几何A的后窗是一个超大的玻璃天幕。虽然增加了后排乘员的头部空间,但是也带来了太阳炙烤的麻烦。很多媒体虽然也提到了这一点,但大多给不出准确的程度,简单一句“很烤”就带过了。那么我们就把吉利几何A整车的空调,以及后窗玻璃天幕的情况做一个比较严谨的介绍。

注:以下所有热传感图成像,均来自于FLIR专业热传感测试仪。图上所显示的温度数字,是其左侧十字中心点的精确温度。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吉利几何A的空调系统运作状况,作为一款纯电动汽车,几何A的空调在AC制冷方面十分强劲。对于当下炎热的珠海来说,通电即出凉风是很惬意和幸福的。

我们将几何A的空调设置为内循环,AC制冷,风量全开,温度为LO最低温。关闭车门运转5分钟,然后进入车内进行温度热传感测试。

我们可以看到,空调上出风口的出风温度为17.7度,而正副驾驶员脚下出风口的温度基本一致,左侧为22.7度,右侧为22.5度。这个温度对于炎热的夏天来说,还是很“清爽”的。

看完总体状况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不同区域的空调出风,以及各自的温度状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驾驶员脚下出风口的设计和使用情况。因为出风口的位置和出风口角度如果出现设计失误,就会造成左右脚的温差,除了“一冷一热”这种感知上的差异之外,还会在冬天产生“车门一侧漏风”的错觉,引起车主大面积的误投诉。

首先我们来看驾驶员脚下出风口的情况,上图黄色框选区域是几何A驾驶员脚下出风口的配件。

通过测试可以看到,出风口处的温度为23.6度,左脚踏板位置为23.3度,刹车与油门踏板的温度为24.2度。三个数据几近持平,最大温差仅为0.9度,这个级别的温差人体很难感知到,成绩优秀。

这是副驾驶脚下的状况,出风口被藏在下方装饰板内测,通过预留的格栅孔洞出风。

不知道是不是装饰盖板影响了空调下出风口的角度,风口最低温度问22.1度,而右侧脚垫的温度为26度。两者之间相差3.9度的温差,除非裸露的腿部对温度极为敏感,否则也很难感知的出来,成绩良好。

不要以为所有车的脚下空调出风口温度都一致,我们测试过的车,驾驶员脚下温差左右最大能达到15度,尤其是冬季在开暖风的情况下,右腿烤的冒火,左腿冻得冰凉。所以,别小看空调出风口的角度和设计,真的是很有学问的一件事。

看完正副驾驶席的温度情况,我们来看一下车辆前后排的温差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在外界地面温度为36度的换江夏,前排区域的温度在27.6度,后排乘员区域为29.9度,相对比较平均。

由于前排有脚下、中央以及风挡等多处空调出风口,因此在开启AC制冷空调之后,温度的确会比较适宜。而后排由于仅有前排座椅下方的脚下出风口,以及扶手箱后方的后排中央空调出风口,因此温度的确会比前排稍高一些。

如果不是这个扶手箱后方的后排中央空调出风口,后排的温度还会再高一些。对于紧凑型三厢轿车来说,虽然乘员舱空间并不算阔绰,但是前后排还是有些许温差。怕热的朋友可以坐前排,怕冷的朋友就尽可能坐在后排好了。

关于后窗全景玻璃天幕的争议

下面我们就要来看一下最具争议的后窗玻璃天幕了。为了求得0.237的风阻系数而要尽可能压低车身后部造型,又要照顾后座下方的电池,又不能过多牺牲后排乘员舱的空间......综合多方因素,几何A创造性的将后窗的上沿前移,接近B柱与C柱中间的位置,将后排乘员的头部空间全部放置在玻璃部分下方,这样可以在不改变外观造型的前提下,通过减少车顶空间,而换来比普通的车顶棚多2公分左右的头部空间。

但问题就是,整个后排乘员全部暴露在没有任何遮挡的玻璃下方,在炎热的太阳暴晒之下,是否有不适?是否会觉得很热?我们不妨来测试一下。

这就是备受关注的几何A后窗全玻璃天幕的设计,从台面看从车头到车位的顶部,全部是玻璃材质构成。而从车内看,车定横置金属加强梁也仅仅在B柱与C柱之间的位置,因此后排乘员全部暴露在没有遮挡的玻璃窗正下方。

测试的结果,在外界温度36度左右的环境下,车顶加强梁的顶棚温度,以及后排座椅的温度均为25.7度,而后窗玻璃天幕的温度为30.2度,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各位需要知道的细节。

由于之前试驾的一些媒体提出玻璃天幕“烤脑袋”的问题,因此在活动间隙这几台试驾车临时去贴了“车窗膜”,而且是颜色最深的那种号称“隔热效果最好”的那种。

正是因为贴了一层车窗膜,因此在一定程度环节了头部暴晒的问题,也解释了后窗天幕为何在环境温度36的条件下,车内仅为30度。但是在这里,我劝各位车主朋友,对于面积较大,且具备大曲率特征的车窗,贴膜谨慎小心,有玻璃自爆的隐患。

图为其他车辆天窗无故爆裂的示意图。

看过车窗贴膜工艺的朋友应该了解到,贴膜时先将车窗喷上一层水,然后将裁剪后的车窗膜贴在上面,等过几天水份干透之后,车窗膜的胶质就会牢牢地黏在玻璃上。而在水从四周想中间逐步干透的过程中,由于日光暴晒和温差等原因,车窗膜其实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和绷紧,随着胶质与玻璃面的贴合越来越牢固,对玻璃的拉伸力也就越来越强。关键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是普通的车窗玻璃,左右和后侧车窗的曲率不大,而且面积也有限;前风挡玻璃虽然曲率较大,但强度标准更大,因此对于普通车窗膜来说,就算有些许收缩和变型,也都没有大碍。但是对于天窗来说玻璃材质与风挡等并不相同,而且大多面积狭长且自带大曲率弧度。因此在车窗膜与玻璃之间的那层水,在从四周向中间干的过程中,对四角和边缘产生的拉扯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

各位还记得“车祸破窗”教程中,用金属锤子敲打玻璃的什么位置才能最迅速的破窗么?不错,就是玻璃的四角。你用铁锤砸玻璃的正中间,连砸十几下都未必有个裂缝,但对着车窗任意一角用力一下,就能把玻璃砸碎。

只要选择车窗玻璃的一角作为受力点,小小的破窗器一下就能把牢固的车窗玻璃破个粉碎。

所以,各位如果买新车去汽配城贴膜,正规的大店对贴天窗膜十分谨慎,对车主再三告诫,并且劝阻不要贴天窗膜。反而越是小店却越敢大包大揽,反正又不是每辆车都碎,出了事儿再说。

因此,对于几何A后窗玻璃天幕这种大面积,大角度,大曲率的车窗,我个人建议谨慎选择贴膜的方案。如果十分想贴,尽可能找汽配城有信誉,口碑好的正规店家,选择相对主流的车窗膜型号,并且在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记得购买车损和玻璃单独破碎险。

我个人建议,与其通过贴车窗膜去改善,不如给后窗增加一个可拉动的遮阳帘,类似一些三厢轿车后窗常见的网洞式即可,可以通过手动方式拉扯。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彻底改善这个消费者目前十分关注的问题点。

关于电池的安全 以及充电安全性

近期几起自燃事故,让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安全性备受关注。很多不了解的人,都会误会纯电动车的电池是个“大炸弹”,只要一充电的会迅速变热,稍有不慎就会爆炸。我与不少准备购车的消费者聊天,抱着这种错误印象的人还不在少数。所以今天我就为大家测试一下,在充电过程中的几何A,其电池温度如何,以便消除大家的顾虑。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几何A的底盘和电池。这是410公里续航版本,采用NCM 523配方,能量密度为142wh/kg的三元锂电池包,带液态温度控制系统。电池包下挂在车辆的底盘下方,主要电芯集中在前排座椅,以及后排座椅下方,类似大众目前MQB平台纯电动车型的电池安装方案。

这是几何A的电池结构示意图,类似大众目前MQB平台的解决方案,主要电芯集中在前排和后排座椅下方,整个电池包形成一个类似“土”字的结构。

我们选择一个公共直流快充桩对几何A进行快充,充电功率为50kW左右,上下浮动在5kW之间。

我们来看一下底盘及电池部分的热成像图,电池包外壳温度为34.7度,而车辆后部行李舱底部温度为34.8度,几乎和电池壳体温度一致。左侧48度是位于车辆左后翼子板上,直流快充接口后面的高压线缆。也就是说,电池壳体和车身温度一致,低于高压线材13.3度。

我们再看第二章热成像图,电池壳体温度为34.8度,还不如39.7度的轮胎温度高呢。

虽然测试的电池温度是下壳体温度,而不是电芯内部温度。但是从温度的差值来看,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也就是健康正常的电池包,在充电的时候并没有温度异常,而且电池内部温度也会通过液冷系统导出,并且通过发动机舱内的散热鳍片和风扇进行快速降温散热,所以无论是快充还是慢充,“电池只要充电就是高温和易爆”这一说法可以证实为“谣传”了。

几何A快充需要多久

官方公布了一个30分钟可从30%充电至80%的数据,其实这种数据对于了解纯电动车的朋友来说,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决定纯电动车充电时间的不是车,而是充电桩。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直流快充桩给几何A充电时,电桩的显示数据。

从这个数据界面我们可以看到,充电桩输出电压为356.9伏,电流为143.4安。而几何A车辆所需的电压为408伏,电压为169.5安。什么概念?碗小肚子大,一碗饭不够一口嚼的。

无论是电压还是电流,充电桩的数据都跟不上车辆的所需数据。通过并不严谨的计算,充电桩此时的输出功率为51.18kW,可以看做每小时充51.1度电;而车辆理论可以输入的功率需求为69.16kW,可以简单看做一小时能充69.16度电。但是就算你接水的盆再大,能接多少水还是要看水龙头的粗细。

而且为了保证电池的充电安全,以及全周期使用寿命,在电池电量达到80%之后,无论是快充还是慢充,都会降速为接近普通慢充的功率,几乎不会高于10kW。而在接近满电的时候,甚至会降低至3kW左右。对于几何A来说,也就是相当于51.9度电池的20%,也就是10.4度电就算在直流快充桩上,也需要几乎与慢充相同速度进行充电。

通过一系列并不严谨,但不算离谱的数据计算,这台电池电量为51.9度的几何A,如果用眼前这台直流快充桩从0充到100%,理论上需要2小时左右,而其中将近一半时间是花在了最后20%的充电上,因此如果是经常使用公共快充桩的朋友,真心建议快充到80%之后就可以拔枪走人了,否则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就算充电桩按度数收费,停车费可是要按时间收取的)。

至于吉利随车送的这个1.8kW的“应急充电盒”听我的劝,扔了吧,注意扔的时候小心别砸到人。

吉利几何A随车宋的这个应急充电盒,要我说连“应急”都用不上。在帝豪EV的年代,曾经配过7kW的随车充电盒,后来改成了3kW的,没想到现在竟然变成了1.8kW。估计新接触纯电动车的朋友看不懂,但是老车主看到这里,估计就要掀桌了。

大概解释一下,电压X电流=功率,而这个功率你可以粗略当成每小时能充几度电。之前送的7kW充电盒相当于一小时能充7度,3kW的相当于一小时能充3度电。而眼前这个几何A的随车充电盒输入电压220伏,充电电流8安。计算得出1.76kW,可粗略视为1.8kW,也就是说,一小时只能充1.8度电。作为一款配有51.9度电池的纯电动汽车来说,如果不是电池电量到0,又有几个人会用这个“应急充电盒”而不是公共充电桩给车充电呢?用这个1.8kW的小家伙,需要多少个小时才能从0充到100%满电呢?这是一道送分题,请大家自行回答,老师在这里就不公布统一的正确答案了。

所以,如果你要买几何A,尽可能安装吉利免费赠送的家用充电桩,而不要寄希望于用这个“应急充电盒”来作为日常充电的手段。如果是我,在买到几何A的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应急充电盒”挂到闲鱼上卖了,然后在淘宝上选购一个220V 32A的随车充电盒随车备份。

除了安装购车时免费赠送的私人充电桩之外,建议再买一个便携式16A或32A的随车充电盒,代替原车那个可怜的8A小玩具。

总之,我这里还有更多关于几何A的细节介绍,以及别家媒体没有、或忽略掉的细节解析。稍后电动生活会上线几何A试驾评测的完整版视频,在完整版视频中我们会有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几何A
标签: 评测体验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5万关注 | 3036作品
+ 关注
电动生活,以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垂直媒体,兼顾汽车及IT最新科技信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8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