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长安年内搭载的车载微信只是鸡肋?

平心而论,5月22日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并没有给笔者带来太多惊喜。腾讯的车联网方案,三年之内第三次更名,从AI in CAR到TAI汽车智能系统,再到这次的“生态车联网解决方案”。

本质上来说,腾讯仍然希望向车企推销一套所谓的跨平台、跨终端、一体化的打包方案。在车企逐渐从互联网公司手中夺回车联网控制权的背景下,“全家桶”模式未来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窄,所以可以想见,被冠以“生态车联网解决方案”这个宏大名字的系统,更多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相比之下,车载微信才是这次腾讯面向汽车行业的最重磅发布。此次大会上,腾讯详细介绍了车载微信,并宣布年内在长安、广汽的车型上落地。

总结下来,笔者认为车载微信的主要特点有三个——全语音交互、离车自动登出、可便捷打通导航等相关服务。

可以看出,腾讯在尽力满足驾车场景下人们对于安全、便捷、隐私等方面的考虑。但,这样的车载微信,你真的会在车上用吗?

微信作为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打造的原生应用,在产品功能上有太多和驾车场景格格不入的设定。举两个简单例子,手机微信可以有文字、语音、图片、表情、公众号、朋友圈以及应用卡片等等不同的形式进行交互,但车载微信只能提供语音一种形式,这样不对等的交互势必严重影响双方的体验;再比如,同时面对多条微信,手机微信通过触屏方式,使用者可以方便选择联系人,根据当时的优先级进行回复,车载微信怎么解决?更不要说微信本身是相对私密的一种应用,而车内还是小范围的公开环境,这些都是直接的冲突。

相信很多人都在PC端的微信上收到过“收到一条消息,请到手机端查看”的提示,在车载微信上,这种情况只会更严重。

实际上,腾讯迟迟没有推出车载微信,正是因为这种无法调和的矛盾。马化腾曾经在公开场合透露过一个细节,那就是张小龙提出的本质问题——用户在开车时应不应该用微信。从目前的情况看,车载微信并没有给出这个问题的积极答案。

当然,这也不能怪张小龙,毕竟车载微信并不是出自微信团队之手,张小龙和他的团队其实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要做车载微信?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腾讯需要、车企也需要,哪怕用户可能不需要。

对于在车联网领域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的腾讯来说,面对阿里和百度的攻城略地,急需一面旗帜把车企聚拢在自己身边。然而,腾讯没有类似阿里高德的强大地图和位置服务能力,也没有百度DuerOS的被行业广泛认可的语音能力。尽管腾讯在车载娱乐方面占据优势,但车载娱乐本质上其实是拼版权资源,这决定了任何一方目前都不可能形成决定性的优势。而微信,则是腾讯足以傲视整个互联网领域的大旗,车内社交作为一块神秘大陆,对车企无疑有着最强大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对于车企而言,面对市场低迷和产品同质化,车载微信就像一剂药方,谁能率先拿到,谁就拥有了最好的差异化卖点。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也和一些车企人士进行过很多交流,可以说,在车企和腾讯谈合作时,车载微信始终是车企list的第一位,甚至腾讯能与广汽、长安有深度的资本合作,可以说车载微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从目前的情况看,车载微信的被捧杀,几乎是一种必然,毕竟从目前的情况看,车载微信所描绘出的车内社交场景,并没有对核心问题给出很好的解决方案。

但这并不意味着车载微信没有价值,实际上,车载微信的最大价值,并不是车内社交本身,而是基于微信而在车内延展出来的生态服务。

这里面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基于微信账号的生态体系。月活跃用户数已超10亿的微信,其帐号体系已经打通腾讯以及众多第三方应用。因此,基于这样的超级帐号,对腾讯而言意味着更全面的用户行为数据,而对用户则意味着在手机端服务的无缝延续。如果从车载小程序这个未来车内重要应用形态的角度看,微信强大的生态帐号体系,是腾讯相比阿里、百度的重要的优势所在。

其二,则是对微信支付进车的巨大拉动作用。笔者认为,三大核心能力将决定互联网公司未来在车内场景的竞争格局——地图作为车内服务的基础设施、语音作为最重要的车内交互方式、支付则作为车内服务的最终出口。在腾讯地图和语音能力难以和对手抗衡的背景下,微信背后的支付能力,对腾讯而言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目前来看,车载微信的被捧杀,已是大概率事件,但车载微信就像一扇窗,将给腾讯带来更大的未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041关注 | 201作品
+ 关注
一枚落户互联网星球的汽车人,用未来的眼光看车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