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特辑(三)中国抄袭在这里结束,英国设计师Peter Horbury


「一辆车,从设计到投产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不单单是画个草图、做个油泥模型之后就丢给工程师们去完成。」

 


 

「而吉利过去就是这么简单应付的。」


——Peter Horbury如是说。

 

 



 

对于任何一个汽车品牌而言,设计都是树立和展现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


曾经技术的限制和经验的缺乏,着实让中国的自主品牌走了不少弯路。这些“弯路”细数起来也可谓是丰富多彩。


有这样的



比亚迪 F3



丰田花冠

这样的

 



比亚迪 F0



丰田Aygo 标致107 雪铁龙C1  

这样的

 



众泰SR9



保时捷 Macon

还有这样的

 



江铃 陆风X7



路虎极光


与拥有国家扶持背景的车企不同,在改革开放,合资品牌引进大批海外成熟车型的市场环境下,民营车企们作为后来者,只有拼尽法子满足市场需求才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


想要与市场上成熟企业的成熟车型同场竞技,“高配置、低价格”是自主品牌杀出血路,站稳脚跟的关键武器。高昂的研发设计费用无疑会增加成本,抬高车价。于是乎,“逆向研发”成为了自主品牌们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的不二之选。




吉利豪情


1998年8月8日上午8点,在浙江临海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第一辆民营自主品牌设计和制造的轿车——吉利豪情生产下线。这辆车前脸有些像奔驰,车型模仿的是夏利的车身和底盘,发动机是天津丰田发动机公司为夏利配置的丰田8A发动机,变速箱由菲亚特生产。


中国设计的“山寨”岁月虽然称不上光彩,却是汽车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今天回首,依旧值得我们铭记。




吉利豪情



奔驰C(W203)






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越来越注重自主研发和原创设计(也越来越有钱),中国的车企发现通过山寨海外热销车型的外观去摸索和学习,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摆脱自己面临的困境。重金委托海外设计公司,又或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头摸索的方式,也都逐渐显露出较为羸弱的抗风险能力。


作为国内老牌自主品牌的代表,吉利率先通过邀请在海外有着丰富设计工作经验的外国设计师来提高品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作为第一位被邀请的海外设计师,Peter Horbury倒是毫不避讳中国汽车设计“抄袭”这个尖锐的问题。


虽然不知道孔子是不是真的说过,但Peter Horbury认为,儒家有这么个道理:大师知道所有事情,学徒必须学习和了解大师以前就知道的事才能拥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复制是非常光荣的。

 

「The master knew everything and the apprentice had to learn everything the master knew before he could form his own opinions. So copying was very honourable.」

 



Peter Horbury 和 吉利 KC1


他认为,与其说是“抄袭”,不如说是“模仿”更贴切,因为那是一个摸索与学习的过程。


在他的带领之下,设计团队纳入“中国风”元素,成为吉利新一代的设计语言,2013年于上海车展亮相的Geely KC1豪华房车,更获得了“中国最美房车”的美誉。起码对于吉利,“山寨”时代已经结束。这样的合作模式,也开启了自主品牌设计研发体系的新时代。




杭州 吉利大厦


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的吉利,在2018年已经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67位。

 

这一路来除了老大李书福与团队的努力以外,经验丰富的海外设计总监更是功不可没。

 

今天的设计师特辑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位来自英国的传奇设计师,吉利汽车集团全球设计总监——Peter Horbury。





 Peter Horbury 与 沃尔沃S40

 




设计师特辑(三)中国“抄袭”在这里结束,英国设计师 Peter Horbury





1950年出生在英格兰最北部诺森伯兰郡(Northumberland)的Peter Horbury,在六七岁时就有了成为汽车设计师的梦想。


在初中毕业晚会上,老师让大家轮流到讲台上去说说自己的职业理想,Horbury如实说了出来。老师摸了摸他的头,亲切的说:“那,你有没有考虑过去卖保险呢?车子可是都需要保险的。”


果然,经过不懈的努力,Horbury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汽车保险销售员。(骗你的怎么可能)


Horbury还是坚持了他的理想,去了艺术学校学习深造,1974年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毕业拿下硕士学位,进入克莱斯勒在英国惠特利的工作室,成为了一名汽车设计师。接下来,Horbury和汽车设计四十多年的缘分就此展开。




英国惠特利

 



 


 

1979年,Horbury离开克莱斯勒,第一次来到了瑞典的沃尔沃。

 

那时候沃尔沃的设计部门就像工程部门的一个分支,汽车从内到外的一切设计都被工程师“统治”。这意味着一台车的生产是先由工程师决定了所有部分的基本形状,再由设计部门让它看起来不那么难看。




沃尔沃144外观



沃尔沃144内饰


这就是1973年沃尔沃车型的样子,方方正正,毫无设计感。

 

度过了在沃尔沃没有话语权的“七年止痒”,1986年,Horbury终于拥有了他进入沃尔沃之后的第一个代表作——480 ES。




沃尔沃 480ES 

 

480ES这台眯眼、跳灯、鼻子突出、进气格栅在保险杠下的流线型掀背两门四座小车,一改当年沃尔沃盒子一般的外形。不过,这个划时代的作品后来却因为生产、法规、经济危机等各种原因并没有大红大紫。


1991年,经历了英国MGA和福特欧洲的Horbury第二次回到了沃尔沃,成为设计总监。2006年的第一代S80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沃尔沃 S80

 

90年代的沃尔沃在人们心中,依旧还是那个四四方方,铁皮盒子似的汽车。Horbury在那时便经常收到来自偏远地方瑞典老人们的不满来信(Hate Mail)——为什么我们方方正正的沃尔沃到你手里就成了这个样子?

 

可是瑞典偏远地区的老人们不知道的是,早在1992年,Horbury安排Stefan Rosen设计,自己也大量参与的ECC概念车,早就通过新的腰线、曲面,和圆润的前脸等设计语言,奠定了沃尔沃进入设计改革全新时代的基础。





ECC 概念车

 

从这台1992年的概念车上,很多后来经典的沃尔沃车型设计语言已经初现端倪,包括2006年上市的Horbury在沃尔沃留下的最后答卷C30,作为他在沃尔沃的第一个代表作480ES的换代车型,也算完成了一个“轮回”。




沃尔沃 C30

 

 


 


2002年的时候,在沃尔沃呆了11年的Horbury再次离开。这次则是去了母公司福特在J Mays带领下的设计“梦之队”,接手现在已经解散的高端品牌设计中心PAG(Premier Automotive Group),去实现每个学汽车设计的男孩儿时的梦想——负责领导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和沃尔沃这几个金灿灿的品牌的产品设计战略。

 



PAG(Premier Automotive Group)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略骨感。各个品牌设计师都工作的井井有条,担任了PAG设计总监之后,Horbury好像还是只能投入大部分精力在沃尔沃,这也是为什么直到2005年沃尔沃总监的职位才有人接任的原因。

 

2004年,Horbury搬到底特律担任福特汽车公司设计执行总监,带领800人的团队,包括Partrick Schiavone和Moray Callum。他得到的任务,是为福特北美所有品牌重新更新设计语言,以提升已经下滑得不像样的销量。




底特律的福特工作室


他提出了“Red, White and Bold”(红、白和大胆)的设计战略,希望为福特注入更加直率、鲜明的形象,让美国人眼前一亮,就像美国人最直接开场白:“Hi,I’m Dave”。

 



福特的三条镀铬格栅


比如2006年的福特Fusion,2008年的福克斯、2008年的福特金牛座和2010年的福特Fusion——这些车型都用三条镀铬格栅来给人以直率的视觉冲击。

 



Peter Horbury和林肯MKT概念车


与此同时,Horbury还为林肯品牌开发了一种新的设计DNA,最初用MKR概念表达,并在MKT和Lincoln C概念中进一步发展,成为了现在我们在街上看到的林肯品牌车型的样子。

 



林肯 C概念车



林肯 MKR概念车


 


 

 

2009年5月,Horbury离开福特,第三次回到瑞典,回到沃尔沃,接替Steve Mattin担任沃尔沃设计副总裁,而此时正是沃尔沃风雨飘摇,可能被卖掉的时候。

 

评价这次回归,Horbury说:

 

「我的人生就像一场冒险,不确定性才是最刺激的。」

 

「我知道沃尔沃即将被卖掉,那么在游轮即将离岸远行之前,我最好赶快上船。」

 



李书福与福特首席财务官


2010年3月28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百分之百的股权。这桩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海外汽车收购案尘埃落定。

 

收购结束没多久,Horbury便应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之邀,出任了吉利集团高级设计副总裁。

 



吉利 GE 概念车 

 

那时,中国吉利的品牌设计依旧停留在一个令人尴尬的阶段,比如那台概念车GE,真真正正的打造了一台“中国的劳斯莱斯”(外形上)。

 

J Mays曾这样评价Horbury:“他知道如何利用设计的力量来重新定义品牌。”事实确实如此。

 





Universe 概念车 

 

2011年上海车展上的沃尔沃Universe概念车,是Horbury第三次回归沃尔沃后的首个作品。这台车还有一个中文名,叫“天地”,看着是不是有点眼熟?

 



吉利博瑞


这台本该确立沃尔沃新一代设计语言的车型也和Horbury本人一道被“搬”到了吉利。没错,“天地”成为了后来的吉利博瑞。


这种“回纹涟漪”状的格栅也在后来帮助吉利,成功的将中国风元素融入到了新一代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当中。

 



吉利的家族化格栅


在创作之初,李书福曾向Horbury提出过一个这么一个哲学的理念:“当我向前看的时候,我想要看到的是宇宙,是远方,是太空。”于是,Horbury将它用形状诠释了出来,这种带着移动趋势的同心环样式成为了吉利的家族化前脸。也有人将它理解为一片在涟漪中渐渐消失的湖中落叶,Horbury也并不介意以这种美好的形象被“误解”。

 



吉利GC2


他说:“正如最好的意大利汽车不会来自其他地方,或者最好的德国汽车是非常日耳曼的,或者沃尔沃看起来就很瑞典,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挖掘和呈现中国文化,我们应该直面这5000年的艺术历史。”

 



吉利GX2


不同于西方,Horbury认为动物在中国文化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虽然吉利过去的汽车设计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仿生设计,但却没有建立一个系列的品牌标识。例如吉利曾经的GC2(熊猫),MK Cross,和全球鹰GX2、GC5,设计里有老虎,有鲨鱼,有老鹰,有各式各样不同的动物,但却像动物王国一般多样,没有什么将它们相互联系在一起。

 



吉利GC5


就像李相烨的“国际象棋”理论一样,Horbury则认为,汽车设计应该像猫科动物,狮子、老虎、花猫、猎豹——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仔细观察你就会立刻知道它们都源自同一物种,同一品牌。

 

于是,吉利博越的设计便有了灵感来源,车身后部像是猎豹强壮的后腿,紧盯着猎物,蓄势待发。

 



吉利博越

 

除此以外,另一件文化差异趣事也让Horbury印象深刻,那便是亚洲消费者们对于汽车前脸的认知。虽然大家都对前脸的进气口看做牙齿或嘴巴没有异议,但是在西方,汽车的挡风玻璃常常被视作汽车的眼睛,而在东方,车灯才是整辆车的“灵魂窗口”。

 



汽车总动员的挡风玻璃眼睛

 

 


 

 

 

在接手吉利整个设计团队后不久,Horbury收到了一个更加有趣的课题:创造一个全新的品牌。既不是吉利,也不是沃尔沃,而是一个定义都市年轻人喜好的全新品牌——Lynk & Co 领克。

 



领克品牌

 

这可真是个大难题。

 

因为按照以往,当一个设计公司招聘新员工时,不论他们来自哪里,第一件事都是将公司设计史上的“DNA”编入他们的笔下。但这次领克品牌的设计中,Horbury并没有机会对设计师说“不,你不应该这样做,而是应该这样做”,因为他手里也没有关于领克品牌的任何DNA。

 

从零开始创造比任何人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当你告诉一个设计师,你必须遵循这个规则去设计时,当设计有界限时,他们不想听,他们想要破坏规则。但是对于一家新公司来说,你并没有一个界限在,你也不知道你该打破什么,该往哪走。

 

「我们必须非常激进,才能看起来不平淡无奇。」

 

最终,带着骨子里的北欧风格,Horbury带领团队——包括当年和他一同设计沃尔沃ECC概念车的Stefan Rosen——将Jeep和路虎的方正硬派风格与保时捷和英菲尼迪的充满生机的流线型运动风格融合在了一起,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品牌设计语言。用大车轮,短前悬,运动的比例,流线型的轮廓,还有比成吨的镀铬饰条(福特:好像有人在叫我)更打动人的撞色设计,造就了领克品牌的第一款车——领克01。

 



领克01 

 



 


 

Horbury现在带领的设计团队大概有400人,包括拥有超过170人的吉利上海设计中心,瑞典哥德堡设计中心,还有巴塞罗那和洛杉矶一些小的设计室,为吉利、沃尔沃、Lynk & Co还有吉利控股的伦敦Taxi品牌提供设计支持。

 

Horbury很忙,大部分时间在瑞典哥德堡,一个月会有大约十天在中国,同时保证30个项目的推进。他要时刻把控设计方向,确保设计是吉利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核心之一。

 

「我的工作是设计整个品牌下一代的车型,但其实更大的任务是培养整个新一代的吉利设计团队,让他们能担起创造未来的重任。」

 

一辆车从设计到投产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不单单是画个草图、做个油泥模型之后就能丢给工程师们去完成的。设计师在车辆的创造过程中,工程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需要调整的地方,而他们并不知道设计师设计此处的出发点是什么,整个想法和过程又是什么。所以在现在的吉利,Horbury领导的设计部门必须告诉工程师他们的设计思路,并和工程师们并肩工作,这样才不会偏离设计意图。

 



领克在工厂装配

 

于是,Horbury来到中国,不仅培养了年轻的设计师,也可以说是梳理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设计、工程体系和结构。

 

2013年1月接受采访时,Horbury曾断言:吉利车型的全新设计将会在未来两到三年里发挥它强大的影响力。

 

如今六年过去了,从早期俗气的“山寨”,到如今的领克01、02、03,在Horbury的带领下,吉利品牌越来越自信,在一众自主品牌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因为Peter Horbury,设计成为了吉利品牌超高销量背后的重要支柱,中国设计也在一众自主品牌的努力下慢慢崛起。

  



克莱斯勒 Horizon 1978

 

回首当年,Peter Horbury在克莱斯勒参与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汽车设计,第一个作品便是上图1978年款的Horizon车型——虽然他只参与设计了大灯,格栅,和保险杠。


2019年,超过四十年过去了,克莱斯勒在英国惠特利的工作室已经易主了捷豹,而Horbury依旧从事着他最爱的汽车设计工作,在中国延续着他儿时的梦想。

 



Peter Horbury 

 

在一次采访中,Horbury曾说:

 

「汽车设计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的工作。」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惊讶于每个月都会因为做我喜欢的事而收到薪水。」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944关注 | 85作品
+ 关注
车世界 全知晓 欢乐登陆车晓岛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