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G3车主维权伤害了小鹏的心?进入智能时代的阵痛须多份理解

近日,多个城市的小鹏G3车主在当地的小鹏汽车门店拉起横幅进行集体维权,大量车主提出“换车”或“退车”的要求,G3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其实整件事背后的含义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思考。


“双重落差”让车主心态爆炸


事情的起因是小鹏的首款汽车G3本已于去年12月上市并开始交付,苦等一年左右才拿到车的第一批车主,在7月初收到了小鹏汽车推出2020款G3车型并上市的消息,感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当然这种落差第一点反映在对小鹏汽车事先无任何预告的态度上,而第二点则是2020款G3本身的一些升级上。两方面的落差,让初代G3车主们难以控制自身的情绪,一种“我排除众难选择支持新势力,但却因为这份信任而被欺骗”的恼怒由然而生。



所谓的“落差”并无伤大雅


首先冷静下来,来看看2020款G3相对初代G3改变有哪些。最大的升级之处在于续航里程的变化以及辅助驾驶系统版本的提高,续航里程相对于之前的365km有了一定提高,来到了标准版400km和长续航版的520km,这个提升你说大么,其实也未必多大。因为本身365km的续航对车主在工作日期间上下班通勤来说,是绝对够用了,只是说第一批用户心理上的确难以接受。至于更高版本的驾驶辅助,初代的G3暂时并未升级,但官方也未明确说首批G3车型不支持在未来进行升级,所以这块暂时不明朗。而撇去这两块“升级”之处,初代G3在其他方面做的如何呢?它的产品力就真值得那些一时“冲动”的消费者退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初代G3的产品力依然很能打


小鹏G3能够吸引到数量众多的人愿意为它等上近一年,敢于创造应该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G3在外形设计上大胆突破传统,凭借新能源的结构优势,在设计时不必像燃油车型一般束手束脚。新能源车标志性的无中网设计,再配合其光剑式LED日间行车灯,让前脸极具科幻美感,超短的前悬和靠前的A柱,让这款定位紧凑型的SUV动感十足,而如梦如幻的钻石矩阵LED尾灯完美呼应了整车的科幻气质。从颜值上来说,初代G3和2020款G3保持了高度一致,属于在路上非常吸睛的那类车型。



而当打开车门后,那块面积达到1.88平方米的全景式前挡风玻璃会让人不由得发出惊叹,座椅采用一体式设计,其柔软度与支撑度表现都很优秀。中控台则响应时下需求,取消了大部分繁琐的实体按键,将部分功能整合进了一块微微偏向驾驶员一侧的15.6英寸超大液晶屏幕,带来的视觉震撼无疑是强烈的,融合在内的Xmart OS智能系统智能化程度极高。其余部位同样是采用了极简设计,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配合贯穿式空调出风口,体现了不俗的精致感。当然时下流行的无线充电以及别出心裁的储物组合在G3上也一并奉上。而在乘坐体验上,拥有2610mm轴距的G3后排腿部空间作为一辆紧凑级SUV,表现也是值得称赞的。这样看初代G3的座舱无论是科技感还是实用性都能走在新能源车型的前列,与2020款相比并没有啥不同,初代车主完全不必在意。



“委屈”的小鹏说这锅我不背


至于性能这块除了续航里程增加了,其他方面包括加速性能和快充速度,两款车型都没有任何区别,当然为了弥补车主的“心理损失”,小鹏也是倾尽全力,在新款车型涨价的情况下,依然提出为初代车主提供置换补贴以及充电对折券等优惠福利,体现了小鹏汽车的人情关怀。那既然小鹏都拿出如此诚意了,为何那些车主还依然会用“欺骗”这类的字眼来形容小鹏呢?答案是两者认知的不同。

首先是车主们和小鹏的出发点不同。汽车在中国属于“大件”,当然也就没人希望自己刚买的车,一入手就贬值甚至被淘汰,所谓的“买涨不买跌”是最好的形容词。房子如此,汽车在国内大环境下也是如此。但作为一个企业,盈利肯定要放在首位,更新换代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有随时洞悉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旗下产品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举个简单的例子,其他车企部分车型国六版上市,在价格不变甚至优惠情况下,难道刚买国五车型们的车主,也要跑到4S维权么?就因为他们的“投资”贬值?这种行为无疑是不可取的,要用平常心来看待商品的涨跌,不然失去了态度,更失去了尊严。



其次,就是多数人还没适应进入智能汽车时代后产品更新模式的转变。过去的传统燃油汽车,其换代周期一般为4-6年左右,而到了智能时代,技术迭代如快马加鞭,稍有一点迟缓就会被竞争对手远远甩开。智能汽车核心OTA技术的普及让软件得以快速升级更新,初代G3从上市至今已经历过四次OTA升级,如此可见一斑。当未来硬件成为软件功能的限制时,强制升级也成为必然,不过汽车产品动辄十几万,我们在习惯了燃油车“挤牙膏”式升级后,暂时还接受不了“大跃进”式的升级,这也是这次事件的爆发根源。



写在最后


此次事件无疑是造车新势力水土不服的经典案例,来到新能源智能时代,汽车快速迭代能显著改善消费者的体验,同时也可以保持车企自身的竞争力。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在更新节奏和用户需求之间,要尽快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说理想的解决方案,这也将是所有造车新势力在未来需要共同面对的严峻课题。


本文为汽车观察家原创,如有抄袭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运营人员:ZDE)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1万关注 | 1.1万作品
+ 关注
汽车评论销量分析自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