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然而疏离的延边龙井市

龙井国境线长:142.5公里

龙井人口:24.6万,朝鲜族占66%

初印象:寂静没落的工业重镇

➤临江是一座特别早起的城市。

凌晨一点多的时候,我们所住宾馆楼下的早市便有小贩占位摆摊,四点多因为吵闹的厉害,良哥辗转反侧直至天亮,六点左右索性起床出门溜达。

我除了睡前听到一些从走廊传过来的不可描述的声音外,基本一觉到天亮,直到良哥回来的那一阵有力的敲门声把我惊醒。

“这边蓝莓真便宜,才10元一斤。”

看着良哥手里拎着的水果,我下意识的“哦”了一声,然后想到前段时间在超市花了20元买的一盒200克装的蓝莓,这价差有点大。东北貌似有很多蓝莓种植园,应该也算是一大特色,此外还有甜瓜,也是路上看到的瓜农都在卖的一种当季水果。

按例在临江早起后,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后就开始为午饭觅食。

根据良哥在当地的一位朋友的指引下,说解放小学边上的大韩狗肉馆不错,一看导航原来就在宾馆附近,也是早市所在的那条街,于是就直接杀奔过去。

东北人尤其朝鲜族是出了名的爱吃狗肉,据闻延边地区一年大约要消费30万条狗,当地有一句俗语是“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临江虽然不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但也是朝鲜族比较集中的一个聚居地,所以这边的狗肉也是当地民众餐桌上的家常菜。

可能一些人不认同吃狗肉,但我老家广东汕头,悠悠老家安徽宿州和良哥老家浙江金华都有吃狗肉的风俗,所以在这点上我们仨并没有什么忌讳。

至于东北这边为什么夏天也吃狗肉,在我们一路上求证得到的说法是,这相当于三伏天贴针灸,逼出体内的寒气、阴气。以前当地人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还闷在屋子里吃,为的就是驱寒。

点了一份烟熏狗蹄子和一份手撕狗肉,外加两份时蔬。烟熏蹄子煮的酥烂,入口即化的那种,口感里伴有烟熏味,应该是煮过后再烟熏。手撕狗肉的口感相对劲道些,说不上什么特别之处,但味道还不错,口留余香的那种。

好像临江这边的饮食相比东北国境线上其他城镇,最大的特色在于烟熏。良哥的那位朋友特意嘱咐我们走之前再买点熏鸡和熏蛋之类的带着路上吃。

可惜出城的路上都没有见到熟食店,还有大煎饼,也没有口福吃到(临江大部分居民的父辈是闯关东时期过来的山东人,至今很多家庭保留着山东的饮食习惯,可以卷一切的大煎饼正是其中之一)。

我们安慰自己说路上总有一些遗憾,这些零零总总的遗憾才是旅途回忆中最深的一部分。

当下最重要的,是把目光放在还有六小时路程的和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第一站。

201国道将临江和和龙连接在一起。

这条路车流依然很少,偶尔和几辆橘色的战旗牌森林消防车打个照面,双方的眼神都带着“你怎么在这”的极大困惑。导航显示300余公里将近6个小时的车程。

经过前面几天的国境线奔袭,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中国的幅员这么辽阔,很多公路风景不亚于欧美,只是大家不知道,或者身处急功近利的社会中,无从出发。

傍晚时分,在离和龙还差不多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总算开出了那片积雨云。此时,夕阳透过云朵散落在层层田野间,我们像是行驶在一幅油画中,有了阳光和清风的点缀,整个人的心情都好不少。

良哥觉得没必要再往前赶路了,建议找个地方露营,晚上看看星空,喝点酒,吹牛聊会。于是看着前面一大片绿色的山林,我们找了下道口拐了进去。

人在城市待久了,总是这里有点不爽,那里有点毛病,需要让大自然母亲来治一治。

就露营来说,良哥算是这方面的老司机,近到新疆西藏,远到南半球的新西兰,都安营扎寨过;作为女生的悠悠没有任何经验,对第一次感到兴奋和期待,好像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我之前则因公关关系参加过两次露营,不过都是被主办方安排得妥妥当当,拎包入住。这回是真正轮到自己动手扎营,尤其还是自己团队一起,内心也多少有些许期待。

开进去之后,发现这边的山头上都是成片成片的庄稼,玉米、大豆之类,基本找不到一块可以容纳一车三人的空地,更别奢望草地了。路过一个寥寥几户人家的村庄,地图显示着“安图县”。

时代的脚步没有经过这里,原色的木头和水泥砖组成的房子维持着上世纪的风格和成色,然而我们的心思全不在这上面。

话事人良哥说开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大家也不甘心,还是往前接着开吧。如果真的没有再折回大路往和龙赶,至少不留遗憾。

在最终找到露营地——一座秃了的小山头已经快六点,晚霞已经开始招摇过市。

虽然时值7月,这块风水宝地却见不到一只蚊虫,也没有乡下一贯的泔水味,外加地偏人少,阳光、空气所有的一切都很干净清爽。

眼看远处的夕阳落入地平线里,在一阵忙乱过后,营地总算被我们支起来了。

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当然我这里说的是城里人。不论生活如何安逸,总会过腻。于是想着跟大自然接触,回归原野。

就像露营,明明各种不方便,但当你真正扎下营地的时候,坐在椅子上望一眼毫无遮掩的远方和通透的天空,吸一口纯粹的自然风,似乎所有不自在的毛病都不治而愈。

作为我们的主厨,悠悠全球首创挂面煮方便面,辅以配料包和火腿肠调味,看着咕噜咕噜冒泡的汤水煮着我们三个的疲倦、饿意和期待,心想生活可以简单到很简单,纯粹其实就是丰富,也是小幸福。

即使面条的卖相一般,色香味一样不占,但是坐在野外哧溜哧溜地吃着,那种味道在家里和饭店里都是绝壁吃不出的,因为这种味道里参杂着更多的是放松。

这一晚,我们在没有星星和信号的黑夜中,配着老干妈和啤酒,说着忘记说过的话,吃完了这一顿难忘的“面杂”,顺便开了一场户外露天演唱会。

打开手机的闪关灯,五音不全地嚎着“那一夜我独自望着星空”,嚎出被压抑太久的表现欲。借着酒劲,人容易拨下人格这颗洋葱的最外一层。

城市生活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收起天真,无时不刻地顾虑人和人的圈子关系,活得像人精。这不是坏事,只是在锱铢必较的环境待久了容易神经衰弱,随时像个气鼓鼓的气球,轻轻一刺就爆。

偶尔把自己扔进大自然里,松松头皮,释放下天性,连接人和自然,确实有利于解开心结。

演唱会结束于一场不期而遇的小雨。

躺在帐篷里,听着雨声越听越大,我们三顶帐篷头挨着围在一起,开玩笑说山坡上冲下泥石流怎么办?良哥一句话倒是够爽快:“不管了,睡觉!”

尽管风餐露宿,雨水交加,但这一晚我们三个都睡的很香。直到第二天的闹钟毫无人性地把我们叫醒。

处理完工作,收拾好营地,差不多已近上午十点。

继续向和龙进发。

直到从山路下来,见到十字路口有一座“飞龙”雕塑,底座的“和龙”两字告诉你—欢迎来到“长白山下金达莱(朝鲜语“杜鹃花”的音译),最美中朝边境线”。

话是这样说—最美中朝,中朝友好。我对这座城市的最初印象却是一条2015年1月的新闻: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一名带有手枪的朝鲜士兵,穿过冻上的图们江,来到一个名为吉地屯的小村庄。

然后在傍晚时分,他向两对老夫妇开枪,致其四人死亡。

当天夜里,大举出动的中国军警开枪击中他的腹部,将其抓获,他大概在一天后死亡,遗体被送回朝鲜。

这条没有经过国内媒体广泛报导的新闻,只在中朝边境的和龙引起人们的恐慌。

位于图们江上游北岸、长白山东麓的“山城”和龙,面积达到5043平方公里,其中的山区、半山区占到91%,平均海拔600米。

境内有多达17条河流,属于图们江流域,为中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为4.8度。

这里的夏天非常适合凹造型,7月平均温度只有20.8度,穿一件不冷,套一件外套或叠穿T恤也不热。

这片避暑胜地住着朝鲜、汉、满、回、蒙古、壮、苗和土家主要八个民族,朝鲜族人口更是占到60%。

然而以今天的信息发达和交通便利程度,地区、民族之间的交融进程远远超过上千年的总和。

走在马路上,大家全是黄皮肤黑眼珠,根本分不出谁是朝鲜人,谁是汉人。

虽然这里跟我们居住的地方很遥远,可是个体面对社会环境巨变的无力感,所改变的面相、眼神和肢体语言,全中国都是一样的。

别说中国的55个民族汉化,全世界都在讲全球化和趋于一致,越是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内部的差异越小,这是无法躲避的事实。

我们在和龙市政府门口打卡后,准备找家肯德基坐下来完成手头的工作,地图翻了大半天,愣是发现当地没有肯德基麦当劳。

良哥开玩笑说不如看看哪些东北城市没有这两家美式快餐店,如果在这里开第一家,生意岂不是好到爆。

我对此持有保留意见,这边留下的几乎是老人小孩,没有什么消费能力,一顿管饱的午饭也就十几块钱,肯德基麦当劳对他们来说,还是太贵了。

既然找不到地方工作,和龙也没什么特别的景点,我们就索性决定赶往下一个相邻城市,车程只有50分钟的龙井。

龙井是延边最大的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2591平方公里,向北和黑龙江连接,东南方向和朝鲜隔着图们江相望,西边眺望俄罗斯的普烈摩尔斯基区,被称为延吉的后花园。

“龙井”这名字和龙井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来源自一个流传了上百年的故事。

据说1883年,朝鲜农民越过兀良哈岭到这定居,在今龙井镇龙井街与六道沟交叉路口的东北方向60米处发现一眼古井,于是他们在井边建了“龙吊桶”,这村后来也改名为“龙井村”。

发展到今天,龙井一共有25万人,朝鲜族占到66%,这是中国境内朝鲜族居住最集中、朝鲜族原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被誉为“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宝库”,建有中国唯一一座朝鲜民俗博物馆。

不过我们亲眼所见的城区,和汉族为主城市几乎别无二致,一样的楼房和道路,顶多这边的路牌和店铺都用双语标识。

另外,沿途农村的一些房子明显不同于东北的大玻璃平房,有蓝色、橘色的屋顶,边边角角经过弯檐处理,翘着尾巴,类似于《大长今》中的建筑风格。

说了这么多,还是找家馆子先填饱肚子吧。

这一路开过来,东北长白山这条线的馆子爆雷率很低。我们经常不看点评APP,直接在路边随便找一家,有眼缘就走进去。

好在大多数没有令人失望,比如龙井市政府旁边这家聚丰园,推荐拍黄瓜、炒面和招牌烤棒骨。

烤棒骨据说是全龙井仅此一家,很多人一来点上一斤,配着啤酒吨吨吨唠起嗑来,还挺受当地人喜欢。

首先是份量充足,15块钱一斤,老板说用的是猪的大腿骨,块头大肉也多,吃一块顶两碗饭。

第二当然是味道好,部分东北店家放盐像不用钱一样,他们的刚刚好相当于我们的咸到齁了,恨不得多扒几口饭。

这家店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棒骨有密制酱汁的十足咸香,也不至于咸到需要吃一口肉,喝一口水。

除此之外,棒骨既有酥脆的表皮,内在的筋肉做到了软蠕,两种截然不同的口感在口腔中交织爆炸,犹如走过一场神奇的探险。

面对我们毫不吝啬的赞美,老板更在乎小儿子放学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小儿子一蹦一跳回来了,刚进门立刻和踢完足球的哥哥拌嘴打闹,拎着书包的老板娘随后跟了进来。

奶奶一边责备哥哥弄湿了课本,一边询问弟弟从哪里学来的脏话,而老板听着老板娘表扬小儿子在学校获奖的事情。

虽然以我愤青的立场,在过去一直很怀疑人间温情的真实性,认为这是人类的低级情绪,但是眼前这一幕不管怎么说,还是真真切切打动了我。

这一家子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家庭,仅仅是茫茫十三亿中的一小份子,这也只是众多平淡无聊的中午之一。

不过一切最简单的东西足以拼凑出最打动人心的情景,这是属于普通城市普通人的普通快乐,像炎炎夏日的一阵清风,吹到人心窝里。

龙井的确很普通,不热闹,隔壁是市政府,即使到了工作日的午饭时间,硕大的店里只有我们仨一桌和另外两人,格外冷清。

这里见不到交通高峰期,上下班期间,马路上的汽车多数是开往政府机关大楼。

那些无缘公务员的许多年轻人,要么自己当老板开饭店、网吧或KTV,要么到周边的大城市长春、延吉,要么上韩国,男的当劳动力,女的当服务员。

这是龙井年轻人的现状,少有人愿意待在这里。你说住在这里平平淡淡、惬意是真的,但是难有发展也是真的。

过去的龙井可不这样,这是延边朝鲜族反帝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心,宣传反日爱国的《民声报》在此创刊,马列主义席卷人们的思想,几乎见证了整一部侵华史。

老板告诉我们市政府前面的老建筑是曾经的日本驻龙井总领事馆,又称“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民间俗称“牛皮大院”。

间岛,是韩国人对中国和朝鲜界河图们江(韩国称为豆满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称呼。

而中国称之为“垦岛”,原名“假江”,具体指的是图们江北岸吉林延边地区和龙县光霁峪前的一处滩地。

由于东北这一带是满族的发源地,被称为所谓的“龙兴之地”,于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朝对东北实施封禁政策,绝对不允许关内汉族踏足。

这片肥沃的土地遭到荒弃,无人管理,18世纪60年代之后有不少朝鲜人过来定居和耕种,这也是中国朝鲜族的源头之一。

为了防止朝鲜人把东北当成家一样随意出入,中朝两国在1885年进行第一次国境线勘界,史称“乙酉勘界”,可惜双方始终没有达成共识,为后来的“间岛之争”埋下后患。

这不得不说到同样对东北虎视眈眈的俄罗斯了。

沙俄作为当时的世界强国之一,为了加强对远东地区的控制,苦苦寻找太平洋不冻港供舰队使用,大连的旅顺港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借着中国在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俄国以保护在华领事和资产为由,派出20万大军非法进入东北,全面控制铁路管理权,修筑大量防御工事。

此时的东北名义上是清帝国的一部分,实际形同俄国的一个省份。

日本人不愿意了,之前因为俄国出面联合德国、法国,被迫放弃辽东半岛,现在他们又独吞东北,更加不利于实现“东亚共荣圈”计划。

按照计划,日军将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接着占领全中国以此作为后备补给点,再称霸东南亚和澳大利亚;

随后在印度和纳粹德国汇合,一起北上攻打苏联,终极目标是跨过太平洋打下美国,一统全世界。

1904年,日俄谈判破裂,撕破脸的双方在2月宣战。经过旅顺、奉天、辽阳会战和黄海海战等重大战役,接连战败的俄国在1905年退回圣彼得堡。

同年11月,日本通过《己巳保护条约》控制朝鲜,插手间岛问题,放大间岛之争;

1906年12月,日本西园寺内阁在伊藤博文的策划下,决定发兵中国入侵延边。

一年后,日本打着“保护朝鲜人民财产”的名号,强派60多名警察到延吉设立“朝鲜统监府间岛临时派出所”,大量开展间谍活动。

无能的清政府唯一做的只是和日本“交涉”,始终不敢以武力制裁,任其两年间移居延边的朝鲜人多达10万,占到延边总人口的五分之四。

1909年11月,派出所更名为“间岛日本总领事馆”,直接听命于日本外务大臣,负责日本在东北的军事政治活动。

馆内不仅有庞大的武装警察机构,还有刑讯室、监狱和水牢等,这哪里是领事馆,分明是以庞大警察系统为主体的武装侵略堡垒。

据历史记载,间岛日本总领事馆从设立到1937年12月撤馆为止,一共杀害抗日斗士和群众2万余人。

仅仅地下室就以非人道的方式夺走4000多条人命,一扇扇铁门后汩汩流淌着几十吨鲜血,种种可以想像、无法想象的斑斑事迹全在这座充满恐怖、愤怒和畏惧的建筑中发生。

多年后,这个祥和优美的园子,这座精美设计的建筑,野心勃勃的计划的第一个海外据点如今安安静静地站在我们面前,站在被人遗忘的龙井。

眼前细细簌簌的行人走过的安静街道也曾喧嚣过,繁华的日子像过眼云烟,都停留在昨天了。

如果不是当事人,有几个人知道龙井还有一座天宝山,曾经的八大矿山之一,有色金属的地质储量和开采历史都曾闻名全国。

这座银矿原名红石砬子。有史记载的最早开采时间足以追溯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1893年为六十大寿的慈禧献上白银两万四千两,博得老人家的欢心,赐名“天宝山”。

随着清朝灭亡和“九一八”事件爆发,天宝山也在战乱中被人遗忘,等到下一次恢复生产,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时值第一个五年计划,天宝山作为生产工业原料、国防材料的重工业矿山,高度重视的中央先后拨下大量资金扶持。

天宝山在短短几年内形成了日处理矿石2000吨的生产规模,成为全国有色金属系统的八大矿山之一,多次受到国家冶金部和有色总局的表扬。

许多人揣着“淘金热”的梦想聚集在龙井,人口一度超过延边首府延吉,他们定居、打工、赚钱、消费,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惜金矿银矿总有挖空的一天,进入九十年代后,挖了近100年的天宝山面临资源贫乏、质量下降、成本提高、资金周转困难诸多不利因素,无以为继。

2002年2月19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天宝山矿务局进入破产程序;

2002年3月13日,龙井市人民法院受理天宝山矿务局关闭破产一案,公告天宝山矿务局实施关闭破产;

伴随矿山的停工,龙井的发展走向断崖路,经济萎靡不振。

政府早在2005年开始寻求转型,修了几家客运站试图吸引俄罗斯和韩国的投资,正如我们见到的,一切都没有发生和成功。

位于龙井经济开发区的延边义乌商贸城,因为主打低价的小商品无法承受深山的高昂运费,无人问津的空地长起了杂草,商业前景几乎消失。

其实龙井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是东北在过去二十年的倒退,空留下这些锈迹斑斑的大型设备和建筑,东北辉煌的沉默见证者。

那么多有着繁忙工厂、发电厂、采矿和伐木向的乡镇和城市,一旦自然资源枯竭,无不是生产总值下降,工人失业和犯罪率上升,风光不再。

哪怕政府第一时间寻找出路,却总是有心无力,难以重现往日的辉煌,有多少次举臂高呼振兴,就有多少次再度恢复平寂。

柯林斯词典中,专门有一个词语“Rust Belt”指这些“曾经拥有大量工业,现在处于经济困难的地区”,即“锈带”。

这里的建筑在生锈,这里居住的人们也在慢慢、慢慢地生锈,变得像这片大地一样寂静无声。

以下为图说

▲临江到和龙的距离不短,所以17号在安图县露营一宿后,18号早上再赶往和龙和龙井

▲临江早市的普通人们,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全部

▲我们点了手撕狗肉和烟熏狗蹄,手撕的挺有劲道,蘸着狗酱吃着香,和尚也跳墙。烟熏的味道和大家平时吃到的烟熏鸡鸭鹅是一样的,主要是做得特别“烂”,入口用上下颌床轻轻一压,肉和骨头瞬间分离,吐出骨头,留下满嘴喷香手撕狗肉和烟熏狗蹄,良哥更喜欢吃有韧劲的狗肉,悠悠觉得咸了点

▲请认准当地人推荐的大韩狗肉馆,这家店在导航上是没有具体位置的,地点在某小学附近。这好像寻找一位世外高人,人们只知道他在这座山头修仙,想要得道,自个儿慢慢找吧

▲这边的水果摊和南方差不多,都有苹果、鸭梨、芒果和蓝莓,区别只在于是当地产的。当地的水果摊,比较特别的苹果梨,吃起来真的是两种水果的味道结合

▲准备离开临江

▲一路的木林森

▲眼前的这一幕很像“三贱客”几年前的越南之旅,也是这样占居高位的路边,这样大片大片的绿色尽收眼底。“三贱客”啧啧感叹越南有着全世界无与伦比的美丽,我却为加起来有两百岁的他们感到遗憾。他们不了解中国,无缘这些几乎和文明社会断绝联系,却有一级柏油路的自驾游爱好者乐土

▲难得遇到的草原,赶紧下车拍照

▲暂时和森林说拜拜

▲偶尔出镜的悠悠

▲正在找露营地

▲一茬接一茬的玉米地

▲在长白山遇到非常有设计感的翠柳公厕

▲开进这条寄予最后希望的小路,过了忐忑的十几分钟,好消息是判断正确,小路通往刚刚看到的田地;坏消息是田地是密密麻麻的玉米地,除非和玉米一样站着睡觉,不然没法露营

▲在抱有希望和沦为失望的不断轮回中,跌宕起伏的剧情迎来好莱坞式反转,这方圆百里的玉米地不远处刚好有那么一座秃了的小山头

▲站在山顶上,这片地都是我的

▲第一步是穿好骨架,其他的就容易了

▲干活要紧

▲全部搭完的样子,不要太温馨

▲摆个躺椅坐在底下惬意地看着天空

▲面条、火腿肠、辣条、甜蒜、老干妈应有尽有

▲野餐时间到,开饭了

▲再来一罐三得利,完美

▲乱来山顶演唱会

▲大清早的小山坡弥漫着雾气

▲想要买气罐,上网搜索“登山罐”就有了

▲早餐再吃一次面条

▲先向右直行开往和龙,第二站才是龙井

▲顺利抵达和龙,这边的路都修得很好

▲例行在市政府门口打卡

▲和龙百货有双语标识,却没有肯德基麦当劳

▲盯着镜头的阿伯

▲匆匆路过的和龙街景

▲前往龙井路上农村的朝鲜族风格建筑

▲距离龙井只剩45公里

▲这边的视野逐渐变得空旷,山和森林相对地减少

▲进入龙井的道路很干净,也很冷清

▲到达龙井市政府门口,晒蔫了

▲市政府前面的龙井日本总领事馆遗址,现在改为爱国教育基地,可惜当天在修缮,没办法进去

-----------------------------------------------------------

已经有数十万爱车的伙伴集聚在此想懂车就加入我们吧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车辙(直接输入车辙或长按复制微信号cartracks)等你!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自驾旅行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2万关注 | 2524作品
+ 关注
如果你喜欢汽车,也爱旅行,那我们就是朋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