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款车来说,哪种减配最不能接受?

增配和减配向来是热议话题,当然通常减配更容易引发争议,毕竟这是普遍意义上的缩水。

比如第八代 凯美瑞就因明显的减配行为呼声大跌,另外再多少受点自家兄弟亚洲龙的夹击,终端几乎没有优惠的凯美瑞自上市以来就以来遭遇了连续数月的销量下滑危机。

国内市场很反感减配行为,也不相信眼泪,这个定律放在凯美瑞身上挺合适。

不过还是得客观提一句,增减配置其实也是厂商为了顺应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而作出的调整。

如果国内外版本在价格/定位上存在梯度差异,减配抱怨会相对小一些。比如相比国内要高出一两个等级的美版捷达(也就是国内的速腾)就标配了8AT变速箱,它在美国的起售价也会更高一些。

总之公平也好不公平也罢,现阶段这种因市场而发生增减配的行为很难改变。作为消费者,我们能做的是在大方向上把控原则,而要扭转国内市场不被正视的局面则要一步一步来。

那么外来品牌(主要是合资品牌)车型进入中国市场哪些减配是不能接受的,个中原因以及猫腻又有哪些?

安全配置减配

虽然国内保险市场混乱,大家对购买人身/财产保险还很谨慎,但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家对购买此类保险意愿越来越旺盛,支付宝还借此东风推出了保险服务。

这意味着什么?

说明大家越来越重视人身/财产安全。这也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吃好穿好了,自然想金运亨通、身体棒棒吃嘛嘛香。

相对于此,国内汽车交通事故率却是常年居高不下。

据报道,国内万车死亡率约6.2,这一数据是发达国家的4到8倍。

在财产安全上,根据C-IASI汽车保险指数分析,包括合资车在内的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指数惨不忍睹,超过7成的车型挂红(评级为最低的“较差”),获得“优秀”评级的车型寥寥无几。

所以首先来说,安全配置减配不能接受。

不过即便百般抱怨,市面上还是有不少车型存在安全配置减配的行为。

比如取消前后防撞梁就很典型。虽然防撞梁仅是作为低速碰撞保护的设备,对人身安全保护作用不明显,但缺少了防撞梁的作用,会加大对车身纵梁的损害,导致车辆维修费用变高。

减配前后防撞梁的车型不在少数,以日系车尤甚。在车辙君看来,随着大家对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指数越来越重视,这一局面将有可能改善。

防撞梁是保护财产安全,那么像ESP、胎压监测、安全气囊、主动刹车等就是保护人身安全。

根据调查,这几种配置也是汽车品牌最喜欢减配的地方。像2019款宝马X1国产版本就全系减配了膝部气囊、车道偏离报警和主动刹车功能。

更有甚者,为了避免大家抱怨减配,还有使用了偷换产品保护能力的“技巧”。比如某车型美版侧气囊尺寸为17升,可保护胸部和盆骨,但到了国产版则为11升,仅可保护胸部。

▲此图仅作为示例。可以看到右图侧气囊尺寸更大,对下肢(盆骨)有保护作用。

又或者本田思域B柱断裂问题。

虽然没有明显证据证明是B柱材料和连接工艺发生了改变,但本田思域作为一款全球车型,在C-IASI测试之前就已经获得了IIHS和E-NCAP两个权威机构的最高等级安全评价。

C-IASI定位中国版“IIHS”,这三家的测试难度等级相当,唯独国产版本B柱断裂肯定有问题。

三大件配置减配

三大件向来是讨论热点,虽然对一般家用需求来说,减配带来的差异并不会有想象中明显,但三大件作为整车成本中极高的一部分,如果减配,很不良心。

一众中低端品牌为了“生存”减配三大件就已经不应该,奈何减配猖獗到豪华品牌中。

作为世界第一家汽车厂,奔驰深厚的历史底蕴,但一些减配行为着实让大家很伤心。

全新A级21.69万元的起售价看起来颇具诚意,但为了压低成本,除了顶配车型,其他车型都是采用的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架。

这么干的不止奔驰一家,宝马X1一直也被诟病。

美版标配28i,国产版就仅为18i和20i。都说动力缩水用价格补回来,但国内版X1 18i的价格却与美版 X1 28i相当。

同样这么干的还有宝马新3系,美版标配330i,国产版则为325i,输出功率相比美版减少了28%,不过价格却高出了1%~11%。

BBA的老兄弟奥迪在这方面也没落下,国内进口2019款A8采用和美版2019款A8均采用了3.0T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但国内50TFSI版本调低了发动机功率(调低36kW),动力系统进行了简配。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豪华车都这么干,比如虽然新款美版Q50配有后驱和四驱两种系统,国内版Q50L仅提供了后驱车型,但美版Q50售价27.6~41.2万元,国内版Q50L售价26.5~39.0万元,性价比基本做到了中美一致。

和英菲尼迪一样,凯迪拉克品牌也尽可能调和了不同市场需求,并且是建立在性价比基础上。

综合来看,二线豪华品牌在国内外版本均衡性控制上要更照顾消费者一些。

一线豪华品牌因为依仗强大的市场基础,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配行为。不过消费者似乎对此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反感,至少在直接的销量表现上看,诸如宝马X1这些车型在国内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只能无奈地说一声“周瑜打黄盖”。

最后两句

当然,也不是说外来品牌进入国内就只会减配,如果把加长算上“增配”,那国内还真有一水的增配车型呢。

除此外,很多车型在海外还是保留着传统的机械钥匙,但到了国内则会换为遥控钥匙。又或者增配全景天窗等也是常规操作(比如在日本就全景天窗的出镜率就不高)。这些都迎合了国内消费者的喜好。

不过整体来说,外来品牌进入国内以减配居多。

要说为什么总是我们吃亏,除了国内市场还不够成熟外,国内法规不够完善、强制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国外法规强制力度之大、执行速度之快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我们还没标配ESP的时候,美国已经在去年5月2日强制规定新车必须配备倒车影像。因为联邦数据调查发现,每年有约210人因为倒车事故丧命,15000人受伤。其实这些事故在国内也很常见,但法规推进速度明显要慢不少。

总之,现阶段安全配置减配、三大件减配是很常见的行为,虽然部分车型是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比如排放需求)而做出的调整,但绝大部分车型价格并没有给到响应调整。希望随着国内市场越来越成熟,话语权越来越重,这种问题越来越少。

那么,本着每个人口味和需求不同的原则,说说对哪种减配行为最不能忍呗。

-----------------------------------------------------------

已经有数十万爱车的伙伴集聚在此想懂车就加入我们吧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车辙(直接输入车辙或长按复制微信号cartracks)等你!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2万关注 | 2528作品
+ 关注
如果你喜欢汽车,也爱旅行,那我们就是朋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