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吉利趋之若鹜的飞行汽车,能诞生下一个特斯拉?

9月3日,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官宣领投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的C轮首轮融资,据了解,本轮融资总额为5000万欧元,前期已投Volocopter的戴姆勒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戴姆勒)也参与了本轮融资。预计Volocopter融资总额将达8500万欧元,吉利和戴姆勒将各持有Volocopter的10%股份,而且都将进入Volocopter的董事会。

可惜的是,此消息未能激起汽车圈的太多关注,大家的焦点均落到吉利和戴姆勒合作的第三个项目上,当然两汽车巨头盯上未来空中出行是一件可圈可点的事,但也难掩Volocopter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远的事实。尤其它打造的“城市空中出行”概念太超前,像从科幻片里走出来的飞行器。但如果你把Volocopter看作空中版的无人“飞行出租车”,大概更好理解。

我们现在看Volocopter感到陌生,其实也很像2008年,看到特斯拉发布第一款纯电动车Roadster一样。“这会是一台怎样的怪物呢?”,当时不少人对特斯拉喷之以鼻,而2012年当Model S上市之后,大家才发现纯电动汽车可能会改变未来生活。

虽然Volocopter的概念太超前,但我们不妨深入了解下,这个被吉利、戴姆勒两巨头加持的初创公司(早期特斯拉也被戴姆勒注资),有潜质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吗?


Volocopter真的是神存在吗?

有人说过,马斯克伟大之处,就是把一个固化的旧事物,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创造成能撬动千万需求的产品。特斯拉、Space X甚至Boring无不如此。从这点看,Volocopter推出的飞行器似乎有点特斯拉的影子。


从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机型来看,就已颠覆了我们的认知。首先它是一辆“垂直起降的小型飞机”,意味着它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但它没有普通直升机的复杂设计,主要由18个小型螺旋桨驱动;而且安全性能很强,即使部分螺旋桨发生故障,飞机也可紧急启动故障保护,保障平稳安全降落;

其次,它使用蓄电池组作纯电驱动,与传统飞机燃油驱动都不一样;而且在飞行的过程中,不需要人为遥控,自身能实现GPS轨迹飞行;还拥有一个投入商业运作最有利的因素—成本低廉,它的售价约为34万美元,两座驾驶舱设计,但每次飞行时间仅为20-30分钟。


因为Volocity无法归类于已知的任何飞机类目,所以它投入商业运营前需要“准飞证”,而吉利、戴姆勒等的注资主要帮助Volocity,在未来三年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商业认证,进一步助推商业化进程。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和缸哥一样,感觉Volocity这手黑科技牌打得很性感,但续航里程却有待提高,飞行器半小时覆盖只有半径120公里范围(一般民用直升机时速250km/h)。如果以出了名狭长的深圳城区来算,东西距离长81.4公里,半个小时能从前海“飞”到大梅沙,这样说似乎还可以,但飞行器不比新能源汽车,如果执飞过程中没电了不仅是抛锚,还危及到乘客生命安全。而且Volocity只有两座,单程票价肯定不便宜,起码不是以地铁作日常通勤工具的社畜能每天负担的。

飞行出行市场能否培育下一个特斯拉?

在吉利融资Volocopter公司的官宣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吉利积极布局智慧立体出行生态,稳健推进创新型科技企业建设,逐步实现从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变。

“从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变”,可以说是目前很多汽车公司的愿景。宝马、丰田等跨国车企高层,在诸多公开场合都曾讲过,未来车企的定位要向出行服务商转变。所以布局出行租赁市场、甚至自动驾驶领域的新闻诸多见报。而“飞行出租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近年来很多车企和科技公司都在密锣紧鼓地研发。


而投资Volocopter,并不是吉利第一次投资空中出行领域。早在两年前,吉利就把美国的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太力)收入了囊中。Terrafugia的飞行器就更像汽车,它是有折叠机翼、需要跑道起飞的混合动力飞行器。飞行里程也比较长,超过600公里,适用于城际之间运送乘客和货物。与短途载人飞行器Volocity相比,明显是两个定位不同而又互补的市场。


2017年吉利收购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


Terrafugia的TF-X概念车

飞行汽车市场方兴未艾,其中技术的进步帮了大忙,这两年由于轻型复合材料的普及,让飞行器减重瘦身成为可能,而且成本在不断下探,飞行汽车继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之后,成为大出行兵家必争之地。

当然,升降时产生的噪音、纯电续航里程……牵涉到的道德和安全问题,也是飞行器普及前要克服的技术障碍。所以目前离飞行汽车公司“落地”还很远,Volocopter即使拿到上述欧洲的商业准飞证,投入商用也是5年后的事情。之前Volocopter公司把迪拜作为重点市场(迪拜土豪多),但随着吉利的投资,中国市场无疑也成为Volocopter重点布局的市场,双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吉利将负责Volocopter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推广。


奥迪与波音开发的Pop·Up·Next飞行汽车计划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未来的飞行出租车领域,能否跑出1-2个像特斯拉一样颠覆世界的公司呢?而跑出的会不会是Volocopter呢?

当然,每个成功的初创企业都有其必然--产品足够“惊艳”,并且它所带来的商业模式是颠覆业界的。从这点看,目前以Volocity为代表的产品只达到“理论上的惊艳”:无人驾驶、垂直升降、造价低廉……但短续航、低空飞行衍生的道德法律问题,抱歉现在它确实离商用还很遥远,但未来可期。有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到2040年仅美国“空中出租车”的市场规模就可达170亿美元。


显然地面交通无法负荷如此庞大的需求,所以在些特大城市开展空中出行,或将是最佳的解决方案。现在飞行行业的发展,有点像Space X和亚马逊盯上的航空运输领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巨头抢先落子为了等风来。

但成功的企业也有其偶然性,在特斯拉之前,不少车企曾探索过纯电动车,其中不乏日产、福特等跨国车企的身影,但最终颠覆世界的是特斯拉,为什么呢?我们不能忽略了马斯克这个天才对特斯拉的“创造”:封闭的前脸、17寸屏代替中控台的物理键、Autopoilt、高续航…...甚至直营的商业模式,没有因循用燃油车的思想做一辆纯电动车,而是重新定义了纯电动车的赛道。这一点,尚在“襁褓”中的Volocopter真的要学学。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5万关注 | 4885作品
+ 关注
12缸汽车官方说客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