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集体梦魇!全球车市唱响挽歌?

曾经财大气粗、风光无限的车企巨头,仿佛一夜间,集体陷入噩梦。

​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欧洲,大众汽车集团的两位最高领导人,涉嫌操纵德国市场被起诉;戴姆勒集团因排放作弊,收到8.7亿欧元(约68亿人民币)的罚单。

在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美国,通用因数万员工大罢工而焦头烂额。

而在日本,为独立和自由而奋战、狗血剧情不断的日产汽车,一年之内先后送走两任CEO,至今帅印悬空。

这仅仅是最近一两周内发生的大事。在国内外,几乎每天都有车企相关的坏消息传出。全球汽车行业正被黑夜笼罩。

车市十年一轮回,但就算是2008年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车市危机,也没有今日这般复杂和艰难——除了经济亮起衰退红灯,汽车产业百年一遇的大变革,也在考验所有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

这场危机的范围和规模,比想象中更大,更严重。

>>>>国内外车企同步遭遇噩梦

财报,是很多车企的噩梦。

今年第二季度,12家主流车企的合计净利润同比下滑13.3%,其中有半数呈现负增长,包括宝马、戴姆勒、福特、日产、本田、沃尔沃,跌幅从27.5%(本田)到94.3%(日产)不等,数值远高于另外几家企业的涨幅,规模壮观。

最严重的日产,过去一年市值蒸发2900亿日元(约190亿人民币),面临着十年来最大的经营危机。

​(图表来自Auto Workshop)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受全球经济影响,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全球汽车市场同步进入衰退期,第四季度同比降幅一度高达9.5%。

这股下滑态势延续至2019年。仍是上述12家跨国车企,今年第二季度实现正增长的只有4家。

关闭工厂,裁员,压缩成本,成为今年汽车行业的主旋律。包括通用、日产、福特、戴姆勒、大众、本田、FCA等在内的十家车企,总裁员人数超过了7万人。宝马和戴姆勒分别要削减120亿欧元和80亿欧元的成本。

管理层也动荡不安。日产一年之内两位CEO落马,继任者目前悬而未决;宝马上个月刚刚迎来新任CEO齐普策;奥迪将在明年更换掌门人,新CEO被曝是宝马高管马库斯·杜斯曼;大众两位最高领导人或面临牢狱之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的频繁变动,给本就阴云笼罩的车企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

跨国车企巨头不如意,国内龙头车企也不好过。

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下降27.49%,一夜回到5年前;预计全年销量下降7%,这将是其14年来的首次下滑。

民营企业中的龙头吉利,1-8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7%,8月仅有三款车型销量过万辆。

造车新势力中的领跑者蔚来,第二季度净亏损32.85亿元,目前(9月25日收市)的总市值缩水至21.58亿美元,为2018年上市以来的最低位。

>>>>电动车与无人驾驶的机与危

国内外车企为何会同步陷入危机?这与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以及汽车产业变革有重大关系。

受政治动荡、经济下滑影响,需求萎缩,消费疲软,全球几大汽车市场集体出现低速慢行甚至倒退现象,这是极为罕见的。

根据LMC汽车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共售出4515.9万辆轻型车,同比下跌6.6%。汽车消费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仅日本和德国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余悉数下滑。

​(图表来自建约车评)

作为全球汽车消费增长引擎的中国、印度和巴西这几大新兴市场,受经济放缓影响尤甚,降幅分别达到了12.4%、8.8%、7.4%,从而拖累全球车市。

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力,在经济寒潮下的“冷缩”效应非常明显。

如果说印度这个汽车消费品牌非常集中(铃木、现代、塔塔总市占率超过70%)的市场对大部分跨国车企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那么,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负增长,则给许多企业带来决定性的一击。

另一方面,全球汽车产业百年一遇的“新四化”变革,尤其是电动化和共享化,带给所有传统车企的重负,超乎想象。

尽管向电气化转型,意味着传统车企巨头们一直引以为豪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不再有价值,但电动化浪潮的到来,逼着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赖以为生的本领,转而触“电”。

德国的大众、宝马、戴姆勒三巨头已经确定了电动化的发展路线,多款新车型将在2020年陆续上市。此前主要走混动、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的日系车企,如丰田,开始切换路线到锂电池。福特虽然还未推出任何电动汽车,但已投入了大量资金。

作为共享汽车致胜要素的无人驾驶技术,更是一个无底洞,截至目前,不少车企巨头已经将上百亿美元转化为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的头牌玩家Waymo每年要花10亿美元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公司Cruise一年烧掉7.28亿美元;Uber每月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资金高达2000万美元。

经济萧条带来的消费疲软,传统业务(燃油车)和新兴业务(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双边作战,让矗立百年不倒、见过大风大浪的巨头,叫苦不迭。

>>>>史上最大危机 谁会率先倒下?

曾经轻易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汽车制造商,从来没有这么艰难过。

新能源车型目前仍不成气候,在全球汽车销量中的占比,非常小。这表示,电动车业务距离实现盈利还比较遥远。

尽管欧洲不少国家、地区已出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但业界的共识是,电动车在未来十年内都难以替代燃油车成为主流。传统汽车制造商在电动车方面的投入,短期内仍看不到盈利的曙光。

自动驾驶方面,目前仍处于L3级的探索使用阶段,终极阶段L5级遥不可及,没有一家自动驾驶公司或科技公司的自动驾驶业务能扭亏为盈。事实上,号称无人驾驶技术最先进的特斯拉,也被坐实设计存在缺陷,频频酿造意外事故。

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巨额投入,显然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回报。

那全球车市何时能回暖呢?

这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从大众、宝马等多家车企的最大单一市场中国来看,2019年负增长成为大概率事情,何时能够重回上升通道尚难预测。这对跨国车企的销量以及利润带来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

IHS Markit市场咨询机构已将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预期下调至9100万辆,相比2018年同比下降2%。

车市短期内无法走出寒冬,加上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昂贵的额外支出,意味着传统汽车制造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过上好日子。

车企要如何熬过这段灰暗的时光?大众、宝马、戴姆勒、通用、福特等企业,已经做出了示范。

一是抱团取暖。比如,大众和福特签署电动车无人车“结盟协议”,并将在电动车型、自动驾驶以及智能移动出行服务领域探寻潜在的合作机会;宝马和戴姆勒成立移动出行合资公司,共同研发无人驾驶技术;丰田不仅与同为汽车制造商的比亚迪结盟,还与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合作。

二是削产裁员,尽量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成本。过去一年时间里,已有十余家跨国车企采取了这一行动,而且颇见成效。比如通用,虽然去年销量同比减少50万辆,但凭借减产、关厂、裁员等一系列动作,利润实现2347%的增长。

有鉴于此,未来一段时间内,车企与车企、科技公司、动力电池供应商、移动出行平台之间的合作将更加频繁,而裁员、减产的消息,相信也会经常见诸报端。

在这场寒冬中不堪重负倒下的车企,也将一一浮现水面。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233关注 | 5175作品
+ 关注
围观车市大事,点评车市精华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