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量产有戏,这下定了!

继上汽、宝马、滴滴获得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推进工作小组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之后,近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也拿到了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商用牌照与示范应用牌照不同之处在于,获得示范应用牌照的车辆可以尝试功能化的载人、载货应用。而拿到商用牌照的企业不仅可以在公开道路上进行载人测试,还可以进行商业化运营。

能否进行“商业化”运营,是自动驾驶的一个“分水岭”。没有商业化的应用就无法实现量产。如同一些造车新势力企业,空有概念和PPT,不能规模化量产,所有的研发和测试就显得苍白无力。

产业链“协同作战”是关键

发放自动驾驶商用牌照,这并不意味着自动驾驶就在眼前。

先来看一下首先拿到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的3家企业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状况。百度知名度最高,基于Apollo计划的自动驾驶项目早已展开。2018年,百度与金龙客车合作的全球首款 L4 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正式量产,其实际应用场景主要是园区内的穿梭巴士,速度不超过10公里/小时。

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 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

另外两家企业很低调。海梁科技早在2017年12月就发布了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背后有深圳巴士新能源有限公司持股的海梁科技创始人胡剑平在公共交通领域经历非常丰富。据悉,“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是中国未来新能源与智能公交系统(CBSF)示范项目,由深圳巴士集团和海梁科技具体实施。而深兰科技则致力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在智能出行、智能环境及AI CITY等领域广泛布局。

从三家企业的产品规划布局可以看出,目前商业化自动驾驶依然以规定路线的公共交通领域为主。因为当自动驾驶真正要进入“公开道路”时,涉及到的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责任主体、保险、交规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重新规定。这使得自动驾驶“落地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光是国内,国外亦是如此。网约车公司Lyft与安波福、宝马合作的拉斯维加斯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目前只有30余辆车在运营;谷歌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去年上线的Waymo One,虽然全部为无人驾驶车辆,但在接送乘客的全程中,驾驶座上依然坐着Waymo安全员。

归根结底,自动驾驶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要实现自动驾驶,需要整个产业链“协同作战”,而不是一个企业单独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有胆识的企业进行跨行业开放式的合作,甚至是联手同业竞争对手。自动驾驶产业链主要由OEM、Tier1(ADAS)、Tier2(毫米波雷达、电子转向、电子制动等)构成。其中,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及运动控制是迈向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而要达到L3级别以上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高精度地图更是关键配置。

自动驾驶未来可期

如果你对L3级别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无感,那么可通过前不久法兰克福车展了解一二。在此次车展上,宝马集团宣布将于2021年量产的车型BMW Vision iNEXT,就是首款将搭载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BMW车型。

BMW Vision iNEXT BMW Vision iNEXT

宝马近年来在自动驾驶领域方面颇有建树。早在2006年,宝马集团已经在霍根海姆赛道测试了一台无人驾驶BMW汽车。接下来的十几年,无论是与英特尔、Mobileye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FCA)建立起行业内第一个开放式的自动驾驶研发平台,还是和戴姆勒公司携手开发L4级自动驾驶,宝马在自动驾驶领域一直走在前列。

随着宝马“2+4”中国战略的推进,宝马在华已经与中国联通达成5G移动通信业务合作,与腾讯合作建立“高性能数据驱动开发平台”,并与四维图新达成高精度地图服务合作。这些业内知名的合作伙伴都将助力宝马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

市场调研机构IHS Markit预测,到2040年,中国将售出超过14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占全球总销量的44%。这无疑是片蓝海。《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到,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纲要》的出台又为自动驾驶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车联网等上下游板块也因此看涨。

自动驾驶商用牌照的发放,对于自动驾驶从技术到变现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所说,自动驾驶已经走过了“科研探索期”,现在进入“产品孵化期”,即“从1到10”的阶段,但这个阶段会非常漫长,自动驾驶的大规模量产至少得到2060年。路漫漫其修远兮,自动驾驶未来可期。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614关注 | 1023作品
+ 关注
车与财富汇聚的平台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