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的终结者是否是你的手机?

不久前,汽车商业评论就记者写出的《大屏的终结者或许是你的手机》文章进行了一次内部讨论。

文章怀念老车的布局,觉得车上的大屏布置已经走偏,认为手机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一位资深编辑和一位资深汽车设计师对此进行了批判性讨论。

资深汽车设计师了解作者和他都同样怀念老车,但是认为这只是个人偏好,在自己客观分析一个技术潮流的文章中,必须区分自己个人偏好和事实存在的差别。

资深编辑认可这篇文章选取角度不错,但是如果得出不要大屏要手机的结论,未免太草率甚至是不负责任。

以下是这次讨论的主要内容,分享给外界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

喜欢研究智能手机的人肯定都知道“屏占比”的概念,比例越高,手机企业就越是自豪。汽车也是一样,特斯拉的17寸大屏掀起了一股大屏幕的风潮,并在拜腾亮相与风挡玻璃同宽的屏幕时达到了一个嗨点,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跟手机企业一样,几乎都在追求汽车上的屏占比。

资深汽车设计师:新创车企对此的确跟风严重,但传统车企相对比较含蓄,如果不提到这一点,此说法会有失偏颇。

各种屏,横的、竖的、躺着的、旋转的、贯穿的、组合的、分体的、再到曲面的,各家挖空心思,形式多种多样。但似乎很少看到有车企能够冷静地思考,那么大的屏幕究竟有多高的利用率,车企是否应该放手,回归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的真正本质。

资深编辑:很霸道地认为厂家不考虑人们的使用习惯,理由是什么?

包括奔腾T99和宝骏RC-6在内,奔驰那种将两块屏幕连在一起的设计形式正在自主品牌中迅速蔓延。而在9月的成都车展上,广汽Aion LX和长安CS75 PLUS又传递出了另一种信息,与奔驰不同的是,广汽Aion LX和长安CS75 PLUS的中控屏与仪表屏形成一定折角,向驾驶员一侧倾斜,目的在于以驾驶员为中心,更便于驾驶员观看和操作,但问题也随之产生。

资深汽车设计师:广汽Aion LX和长安CS75 PLUS的布局,可以与前两款车归为一类,折角存在与否并不是大的区别,所以四款车按同一类对象进行评判即可。

反光产生的干扰以及副驾驶看着相对难受等问题先暂且不谈,跟现在这种驾驶的自动化大方向不太相符是一个相对突出的矛盾点。像广汽Aion LX的智能化水平本身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大方向一定是朝着解放驾驶者操作去的,并且显示信息向车内所有乘员共享的交互状态,既然如此,为什么屏幕的角度还要面向驾驶者?

资深编辑:哪里反光?如果有,你怎么知道反光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副驾驶看着难受,那我坐在后排的是不是更难受,因为前排还挡着呢?一部车到底以谁为大是有讲究的,有的可以平均布局,有的侧重于驾驶员,并无绝对对错。还有,驾驶自动化那是遥远的未来,现在就考虑无人驾驶的内部设计,岂不是胡来?除非是无人驾驶概念车。

资深汽车设计师:反光的确不是个批判的好抓手,因为反光问题通过贴膜等技术是可以解决的,即使不做任何处理,反光也是只在特定的小几率场景下出现,而且任何屏幕,即使是传统的小屏幕汽车,一样存在特殊条件下反光强烈无法阅读的问题。另外,自动驾驶也的确过于超前,不适合拿来做批判的依据。

另外,保时捷 Taycan将两块屏幕横置并贯穿于整个中控台,再加上中央出风口下方的触控屏以及被赋予了曲面造型的独立仪表总成,四块屏幕几乎占据了内饰设计中可操作的全部面积,内饰设计的工作几乎被UI设计完全取代,甚至内饰设计师可以去“领盒饭”了,但这种做法就一定好吗?

资深编辑:你不觉得这是很前卫的做法吗?这是内饰设计的革命,特斯拉model3几乎取消了仪表盘,外界觉得是革了很多内饰供应商的命,一些供应商甚至因此这考虑要转型,否则未来就没有了。这种评论毫无意义。

屏幕的纯平表面属于人工表面,而人真正喜欢的是由各种复杂曲面组成的有机表面,因为人来自自然界,其自然界本身就没有完全纯平的表面,所有纯平表面都是工业化的产物和人为制造出来的东西。

资深编辑:这个观点是采访得来的还是你自己的观点?它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比如,“人真正喜欢的是由各种复杂曲面组成的有机表面”这个判断,出处在哪里?)

资深汽车设计师:这个观点是和我聊天时候我提供的,但应该这样表述:相比较于纯平这种人为制造的纯几何形体,那类符合自然界秩序和功能美感的不规则、有机表面会让人感觉更熟悉、更安全、更自然,也更易于让人接受。

能让人感到舒服的,视觉上看着自然的东西一定是自然界已经有的事物,就像人的表皮一样,它没有一块是纯平的,一定是弯曲的,自然界也是。这就像人们置身于山川河流与丛林当中时会去所谓的“拥抱自然”一样,没有人愿意呆在由屏幕构成的世界里,当周围充满大量冰冷的、没有情感的非自然事物时,通过想象都能感受得到,一定是一种不想触及的,没有温度的“硬感受”。

资深汽车设计师:上一段的观点不能这样做绝对化解读。

资深编辑:什么叫自然?自然可以被破坏也可以被改造得更好,并无绝对,怎么就能认定看着自然的东西一定是自然界已经有的事物?没有人愿意呆在由屏幕构成的世界里,这话说得太绝对。要看你这个屏幕怎么构成,看屏幕里呈现什么东西,轻易断言是狂妄的。

但如果将由屏幕构成的“平面化”内饰赋予和传统内饰同样感受的效果,就需要在屏幕的显示技术上进行更多的尝试,双曲面屏就是目前能够接近的一种形式,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双曲屏幕好比一把勺子,表面由多个方向形成的弧面组成,其难点在于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会发生变形。虽然单曲面屏也有一定角度,但整体角度变化不大,显示的文字或图形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变形,只不过会在不同角度下会产生一定的弯曲,但双曲面屏就意味着文字或图形要产生褶皱。

资深编辑:理解是不是过于简单化了?现实的结果你看到了吗?是这个样子的吗?厂家设计师难道真的这么啥吗?包括Taycan的设计师。

资深设计师:双曲面屏幕上的图像变形是光学透视事实,这个倒是不用怀疑。文字或图形在双曲屏幕上的变形很不利于人的读取,这也是事实,不能说绝对不能解决,只是解决的代价太复杂了,与其双曲表面的造型美感优势相比,性价比太低。

这就好比把一张图贴在水桶上,由于圆柱形水桶是单曲面,图像不会影响人的阅读,但要把图贴在一个球上的话,就会有很多角度看不到,或只能看到一部分,而字符和图像的高宽比也全都会发生变化。

资深编辑:还是看保时捷的Taycan,它是不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显示出了一种意想不到的科技感?Taycan方向盘后面的仪表就是曲面屏,它甚至取消了传统的遮阳台,通过偏光滤镜和防反光涂层保证了强光下的清晰度,而且实现了悬浮式效果。这个你知道吗?

资深设计师:没拿尺子实物测量,不敢断言,但从图片和其他资料上看,taycan这个屏幕应该是横向单曲(纵向平直)的,但他巧妙的利用轮廓的不规则,给人造成了非常像双曲表面的错觉。这个的确说明了设计师对双曲表平面的追求,因为他能更和谐自然的与内饰相融合。

或许在显示技术没有达到根本性突破之前,这种被大面积应用的屏幕与内饰本身就是一种相互冲突的存在。结果消费者在选车时往往不能控制理性,屏幕越多越有科技感,越多就越有档次的心态时常占据上风,实际上当买回来后,那股新鲜劲儿过了就再没有怎么用。

资深编辑:当大屏幕代表高科技形成风尚时,即使这个大屏幕没有太多实际用处,这个潮流你是挡不住的,何况这个大屏幕还是有实际用处的。

资深设计师:用户对大屏幕的态度肯定不能绝对化。但不可忽视的是大屏幕车型用户依然有很多仍然是用自己的手机的,但特斯拉几乎没有这个情况,说明用户要的是便捷直观的人机交互体验,而屏幕是目前人类技术条件下实现这种体验的几乎唯一媒介,所以“体验做的好”才是目的,“大屏”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这个逻辑在开发中经常被混淆,所以只追求大未必会有好结果,除非你设计的交互体验真的需要大尺寸屏幕。我们做过店头消费者统计,的确相当比例的人并不在意尺寸,他们更在意的是屏幕好不好用。

结果不论多贵、多豪华的车,不论车企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成本,最终都输给了20块钱包邮的手机支架。但你能说一个手机支架不够用么?其实完全够用。

资深编辑:你这种断言又只能证明你是不懂车联网,如果说斑马的车联网不好用的话,那么博泰随身车联网确实令人惊奇,我们的封面故事《疯狂车联网》有详细报道,不知道你是否看了?郭谦先生因为对此存疑,前几天专门来体验,结果他服气了。你怎么就能张嘴就来?

资深设计师:这个说法的确有些赌气,手机屏幕在车上使用肯定不是最佳选择,而是被迫的不得已。好的大屏和车联网一定会提供更便捷的体验,只是目前做的好没那么多,或者都不够好,不能因为此就全盘否定潮流。

就像职业设计师发展提升的一大难关,就是克制自己的个人审美好恶,尽可能站在车型目标用户的角度来做设计,这是个很难的事儿,因为太客观的人缺乏热情,做不出感人的设计,但热情太盛,就会对某些事物有排斥,就会走入偏激。所以成熟设计师是能够自如切换角色的,做豪华车,就能收敛含蓄、点到为止,做低档车就能艳俗花哨、特别接地气。

写文章应该也是如此吧,合适的发挥自己的个人感情,会让文章生动,但某些时候却要刻意的摁住它,不让它发言,免得冲了理智。

日本车企在这方面表现得会相对理性,比如现在加价销售的雷克萨斯,它全系没有一款车型是夸张的大屏,抛开售后等其他因素不谈,至少足以证明大屏和销量之间没有等号,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很多品牌反思。而雷克萨斯反倒将屏幕的位置向中控台纵向深推了一段,如果不点亮屏幕,很多时候甚至会因为阴影遮蔽而忽略它的存在。

资深编辑:雷克萨斯只是代表一种风格,我们能够要求所有的车都是一种风格吗?而且丰田在G-book之后,它的车联网就已经落后了。

资深设计师:雷克萨斯对屏幕位置的设计是自己深入思考的一个结果,代表了一种流派和风格,但这和屏幕内容、和车联网是两回事儿。全文的确需要厘清屏占比、车联网这两个概念,不要混在一起谈。

同样,马自达也把屏幕尺寸做得很小,一方面其品牌理念始终在坚持以驾驶为核心,另一方面也受到日本文化中小而精的传统和日本美学的影响。

资深编辑:马自达车联网这方面很弱,当然它的风格独特,极减做法也是我喜欢的。另外也请注意,它的新马3,屏幕是完全照顾司机的。

资深设计师:丰田和马自达可以归为这样一类造车观点:我们认同且重视用户对于屏幕作为重要的人机交互界面的需求,但我们不认为这种需求应该以无止境增大的非理性态度去满足,我们也不认为要用车机屏幕强制取代目前人们的个人随身屏幕终端。我们作了深入研究,认为这样的尺寸和功能是能够满足大多数驾乘场景的。

这两个品牌的最终目的在于弱化屏幕存在的那种突兀感,但又不能完全没有这个东西,除了理性的对待之外,对内饰设计始终保持较高审美的态度也要好于其他品牌,只不过也在用一些方式去进行妥协或者说融合。

工作生活压力之大,当晚上坐在车里时或许更多的需要视觉上的“净化”,而不是面对一堆充满文字的,产生光污染的屏幕。

资深编辑:屏幕怎么就充满文字呢?这是不对的,屏幕是可以充满好看的画面的,而且亮度是可以变化的,不是只有光污染。

就像设计师某某在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说的那样:“现在是微差时代,其实大家跟谁都差不了多少,无非你家屏大点、我家屏更大点,但问题关键是,咱还没到自动驾驶时代,你弄那么大块屏进去不晃眼啊?”

资深编辑:这种观点属于无建设地批判,而且全文就这个地方引用了一个采访对象的观点,其余显示都是作者自己的观点。这就不是一个采访各种观点的稿件,纯粹是代表自己在评论,而这种评论显然又是幼稚的。

资深设计师:此处借用某某的观点的确是明显利用其观点,有点儿陷其于不义,会贬损杂志自己的格调,不可取。

然而,一种全新屏幕形式的出现,流露出了一些品牌已经在开始学着慢慢放手的迹象。

奥迪AI:Trail Quattro概念车在2019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它将方向盘前方设置了一个类似于“手机座”的位置,手机的主要作用是导航,导航信息本身就自带车速显示,所以一部手机充当仪表盘无论是大小还是显示效果都已经完全够用,顺便还能作为充电插座使用,可谓一举多得。

资深编辑:这是因为奥迪在车联网方面落后了,这种替代性设计是可以的也是聪明的,但并不表示这就是方向。

资深设计师:我个人比较欣赏这个设计思路,是一个特别理性的德国式思考结果,但的确这只是百花中的一朵,不代表潮流,不能将其夸大。

为了不对手机形成阻挡,奥迪将方向盘上半部分砍掉,这在手忙脚乱的紧急操作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不高。但具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国内一家车企几乎在同一时间研发与奥迪这种类似的手机摆放形式,并且不会对视线产生遮挡,或许在他们的下一款车上就会与外界见面。

随着消费者渐渐回归理性,这些已经走在前面的品牌,很有可能将改变整个行业在该项配置上的走向。汽车屏幕或许仅仅是即将被手机替代的一个方面,谁也不敢肯定地说,未来的电视、电脑等一切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不会被手机取代。

资深编辑:还是请看新宝骏配备的随身车联网,它充分强调手机的重要性,但是并不是你这种理解。

资深设计师:要区分手机屏幕和手机,这是两回事儿。车机的运算功能与手机的运算功能的确在很多场景下是重复的,驾车者相当于买了两个主机,如何协同二者,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奥迪那款用手机完全取代车机,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思路,但肯定应该有不极端的、能更好兼顾的其他思路。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723关注 | 6765作品
+ 关注
中国汽车商业报道第一刊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