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的暴跌和拼多多卖车的成功 这两者真没有必然关系?

在节前一段时间,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致内容是蔚来在美股市场遭遇了超过20%的暴跌,在文章中,我们把问题总结为蔚来的超高服务水平和过高的人员支出,相比新车销量和利润率完全不成比例所导致。



当然了,如果这个问题再深入探讨的话,自身成本过高绝不是导致蔚来在美股市场断崖式下跌的最主要原因。至于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个话题很复杂。但就当人们以为蔚来的暴跌只是单次现象的时候,10月1日,美股再次公布的蔚来股价,又给这家企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蔚来接近强制退市



在美股市场中有一个规定:一家公司的股价如果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纽交所就会对这家公司发出退市警告,这里有90天的时间,如果在90天内,这家公司都没办法让股价重新高于1美元,那么纽交所就会对这家公司执行强制退市措施。



美国时间10月1日(北京时间10月2日),蔚来单日股价报1.32美元,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下跌,市值缩水到13.87亿美元。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包括光大证券在内的分析机构和投行,都纷纷下调了蔚来的评级,其中德国一家投行对蔚来汽车的未来目标股价,从原来的1.70美元下调到90美分(0.90美元)。



尽管蔚来已经启动了一项名为紧急销售刺激措施的政策,但大多数金融圈内的人都认为,蔚来的这个救火行动并没有什么实质作用,无法对这家公司的持续股价暴跌构成任何有利影响。如此很多国内外媒体都纷纷作出预测,蔚来极有可能会被纽交所发出强制退市警告,至于能不能在警告发出的90天内重新让股价上扬,避免被强制退市,业界普遍持保留态度。


也许拼多多模式值得所有人学习



蔚来如今的困局,实际上对于整个纯电动车行业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普遍的车市寒冬下,依靠传统的厂家+4S店模式是不是会遇到困难?像蔚来这样巨资打造超级服务的做法又是否是可行的做法?



众所周知,线下的经销商网络对于车企来说是极为必要的,但是不是可以探讨一些新型的购车渠道?在我们整理蔚来新闻的时候,关于拼多多的一条新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篇报道指出,拼多多自从2019年5月上线线上购车功能以来,虽然可选车型寥寥无几,但通过所谓的“6.6折秒杀”的方式,卖出去了很多车,甚至比单一品牌几个门店一个月加起来的销量还要多。



同样地,刚刚在上海开店的Costco在美国的老家,其卖车业务也非常受欢迎,顾客在Costco超市里以会员价刷卡付钱买车,拿着提车凭证到附近的品牌4S店里直接提车即可。这种方式推出以来,单单在Costco超市里卖出去的车,就是传统4S店单店销量的好几倍(虽然美国国情与我们不同,但这数据也足够惊人)。



无论是拼多多还是Costco,这种“逛个超市顺便买辆车”的方式是汽车业界以往从未听闻过,也从未有人去实施过的新玩法。


为什么这些非主流方式会成功?



对于汽车业界来说,无论是拼多多还是超市卖车,这都算是很“野”的路子,是很非主流的售车方式。但我们要问的是,这种“野路子”为啥销量数据就那么好?也许你可能会觉得,这些渠道之所以能卖车,都是因为较大的优惠幅度。但实际上哪怕是传统的4S店,很多车都有不低于这些新渠道的优惠力度,因此“更便宜”并不是最核心的因素。



核心因素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一个字:懒。这种懒不只是指代不愿意多跑路的那种懒,而是不愿意为达成某个消费目标而进行无效社交的懒,这是人类的通性。在以往,你要买车,你就要去距离市中心一段距离的品牌销售店里,花费很多精力和销售代表们“斗智斗勇”。之后还要再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砍价,去选配置,去甄别4S店有没有给你搭售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套餐。



这一路下来说不累那是假的。如今,你只要葛优躺在沙发上,或者推着购物车在超市里闲逛,买点生活必需品的同时,就能很自由地,很轻松地了解到你想买的那辆车的一切信息,再用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下单。



说白了,这就好比当初淘宝的兴起让很多实体小店鸭梨山大差不多的道理。但拼多多Costco卖车和当初淘宝的区别在于,淘宝可以直接取代线下小店,这些网络渠道却不可能取代汽车实体销售店。因为无论是拼多多,美国Costco,还是一直都在推广但力不从心的天猫,所有这些渠道,消费者最终都是要到4S店去提车的。



为啥拼多多能成天猫就不行?


这跟拼多多在选品上的策略有莫大关系。拼多多目前卖的也就那么几款车:五菱宏光,英朗等等,这都是价格低廉的大众车。这跟拼多多本身的受众群体密不可分。



而作为对比,天猫在2018年搞“天猫超级试驾”时,有福特,有奥迪,有奔驰,有五菱。跨度太大,做不到精确覆盖,这也就是天猫卖车最终无法成功的原因。




而对于纯电动车企业来说,这种线上卖车的方式同样非常值得思考借鉴。例如拼多多主销五菱宏光这类车,那么定位更高一级的纯电动车企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和京东这类,客单价明显更高的平台合作?



在市场寒冬之下,我们是不是非要去复制蔚来的重服务模式呢?是不是可以把选择权,还给消费者本身呢?作为第三方,我们认为,这种“逛超市顺便买辆车”的模式,很可能是车企,特别是纯电动车企们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突围而出的一个好办法。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25关注 | 901作品
+ 关注
纯电汽车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