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驾驶乐趣还在吗?

科技席卷二十一世纪,它改变了生活,让生活越来越简单,也让生活越来越“傻瓜”。

都说如何可以更好的偷懒是人类推动科技进步的最大驱动力,这话并没说错,而且放在汽车身上同样适用。

如大家所知,随着一系列的科技被肆无忌惮地添加到汽车身上,现在的车子相比过去已经是相当傻瓜式——以前锁车门是要拧钥匙的,开窗要用手摇的,以后只要对着中控台上那张会对着你笑的圆脸抛个媚眼,你的座驾可能就已经明白你要干啥了,比如,我饿了。然后,替你寻找你爱吃的东西,接着自动驾驶带你到那个能让你吃饱喝足的地方,随后自己去找车位把自己安顿好。以后大家口中的开车,或许开的真的不是车了,但我暂时还不想有证据。

因为,我希望,你开的车,它依然是车。

相机的“逆时光”发展史

别误会,这不是一篇说相机的文章,只是有一个现象。在相机飞快地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个物种,很多人俗称它们为“傻瓜相机”。顾名思义,这种相机的操作非常简单,不需要各种参数的细致调整,所见即所得。即便你是傻瓜,也能用它拍出一张张成像清晰的照片。“傻瓜相机”也是不少家庭的第一部相机,记录了千家万户的忧欢悲喜。

然而,今时今日,我们好像已经看不到傻瓜相机的出现了。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各位手中正在用来看这篇文章的手机都附带了摄像头,即便是个两千元左右的中端机,也能在大部分情况下呈现一张清晰的照片,记录生活已经不是难事。得益于科技发展使得各种电子元件的体积一缩再缩,还有工程师们精心设计的算法技术,用手机拍月球都不再是幻想。

可总会有人说用手机拍出来的月球不纯粹,所以追求纯粹摄影的各位高手依然会选择用专业相机,例如单反。他们反反复复地切换镜头,来来回回地调节参数,就是为了呈现出一张他们心目中最接近完美的一张照片。这种化简为繁,显然不是一种退步,我想大家都会认同。

但若同样的故事脉络,把主人公从相机换成汽车,不知大家看法几何?

为了“化繁为简”的“化简为繁”

跟相机发展史的某个阶段一样,汽车目前的发展趋势,就是往一个尽可能简化人类参与操作的方向迈进。

以前那把要拧的钥匙,现在甚至都已经不需要了,只要你靠近你的爱车,车门就可以自动打开,你要做的只是坐进去。你应该庆幸还有机会握着方向盘,因为指不定哪天,汽车上就没有方向盘了,这件交通工具,就彻底成为了单纯的交通工具,好像也挺纯粹的?

实现这一切,当然还是基于科技的发展,背后有一系列的技术力量做支撑。毕竟,你做的事情变少了,也意味着别人做的事情变多了,这里说的“别人”,可以是真的人,也可以是人工智能。原本的驾驶席,可能也就是个位置而已了。点火,踩离合,挂挡,松手刹,你只有在驾校的教练车里需要这样操作了,取得驾照后的那一刻,它们就已灰飞烟灭。

细思极恐,当人类驾驶汽车的参与度越来越低,驾驶乐趣又要从何处寻找?回想刚才说到的相机发展史,汽车有没有可能像相机一样,既能在它的工具属性层面实现操作的简化,又能为驾驶爱好者留下一片蓝天?

无数次地问:到底什么是驾驶乐趣?

无数次地回答:驾驶乐趣有很多种。但有一条是肯定的,有参与度的驾驶,才有得谈乐趣。

无论你是玩赛道的极限乐趣还是玩越野的征服乐趣,又或者是玩省油的环保乐趣,人的参与都有着最高的优先级。等到汽车都把驾驶工作自己完成的那一天,我们能谈的就只有乘坐乐趣了。光是乘坐有什么乐趣呢?这样的话我为何不选择坐公交坐地铁?

每当谈起驾驶乐趣,都绕不开那些老派的日系性能车,我猜最深入人心的,大概就数那两串字母了——EVO和STi。它们身上有着无尽的洪荒之力,巨大的改装潜力让它们尽管正在与中国车迷渐行渐远,却又依然被大家津津乐道着。

它们很极端,对驾驶者的技术要求很高,或一不小心冲下悬崖,或一不小心慢成乌龟。它们绝不是好开的车,但它们一定是好玩的车,原始而纯粹。它们对驾驶者的要求是:技术和勇气。每一个动作都要精湛到位,刹车降挡,跟趾补油,全靠人工,不仅是手脚,还有大脑小脑。

这是一种属于少数人的驾驶乐趣,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专业车手级的驾驶技术。于是有别的厂商发明了补油神器,你只需要拨一下方向盘上的拨片,电脑就能帮你补油匹配到合适的转速。嗯,手动挡的车也可以有拨片,只是人家并不是用来换挡的,谁说拨片都非得用来换挡?

后来,一大批的高性能车都用上了自动换挡形式的变速箱,它们有的很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给你切入什么挡位,入弯前你深踩刹车,还能自动完成降挡补油的动作。

你会感叹:真是个聪明伶俐的小乖乖。可是……

自动变速箱,一个显著削弱参与度的部件

自动变速箱的出现无疑改变了很多人对驾驶汽车的理解,它是个造福驾车人的发明,但也是一个扼杀驾驶乐趣的凶手。因为它直接降低了驾驶者的参与度,再怎么敏捷的换挡动作,再怎么聪明的换挡逻辑,也掩盖不了它跟手动变速箱之间本质的区别。

我们必须承认,当今汽车界有着不少优秀的自动变速箱,它们当然有存在的意义,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还是那句话,它们的优秀并不是淘汰手动变速箱的理由。而目前的趋势,却正在一步一步地将手动变速箱边缘化、廉价化。

以前你能买到手动挡的雅阁、帕萨特,甚至宝马3系以及奥迪A6L,现在都不存在了,更小更运动的1系,你也买不到手动挡。大多数十几万的合资紧凑型车,手动挡车型也仅提供低配版本了,难道开手动挡的兄弟们就只配买低配车吗?好一个耐人寻味的逻辑。

可是没办法,市场不认,厂商不推,买家不受。市场认为手动变速箱就是应该被淘汰的,厂商内部的研发工程师即便也是一群懂车、懂开车的人,在市场的“逼迫”下也不得不妥协。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名爵6曾经出现过一个手动高性能版,那是名爵工程师们的倔强,它自带降低的车身、高功率发动机,手动变速箱更是必不可少,6秒多的破百成绩足以令人称快。然而,名爵会告诉你,想要一辆快车吗?看看2019款eMG6吧,全新的一套插电混动系统,破百都不用6秒的。

显然,如果你去跟那些数据党说这个,他们会欣喜若狂地拿它去跟同级别叱咤已久地比亚迪秦Pro DM作一番云横评。可是,如果你跟那帮真正的玩车人说这个,他们会觉得这是两码事——再快的插混都比不上一辆手动性能版。MG6手动性能版虽然红极一时,却也只能呆在名爵的工厂里。不知它的命运会是被隆重地摆在一个亮堂堂的陈列室里,还是被随意地丢弃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电——自动化的基础,驾驶乐趣的坟墓?

21世纪的汽车最大的变化在哪?在于电的参与程度大幅提升。连F1赛车都是混动的了,还无故跳出一项FE电动方程式赛事,看似想要挑战F1的权威。最新消息是,WRC世界拉力锦标赛在2022年也要引入混动赛车了。回头看看我们的民用车,电来得更加肆虐。

为了省油,为了实现更多自动化功能,汽车的转向系统早已开始迈向电子化,而刹车系统也已经开始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电子化的背后,同样也是在削弱人与车的交流沟通。

那么电动车呢?2019年了,相信各位都已经或多或少体验过那么几款电动车,无论是高端的特斯拉还是低端的知豆,甚至是那些道不出名字的老年代步车,电车的属性让它们开起来都显得特别轻松惬意。不少人刚开始接触电动车都会觉得,电车体验好,真正的踩多少出多少,还免去了发动机这个恼人的家伙,耳根清净。

对,电动车的体验好,这是一个真命题,但也回到了相机的话题上。电动车就像傻瓜相机,或是你手机里附带的相机,不需要你有什么专业的技术,就可以轻松地从A点到达B点。甚至大多数造电车的厂商,都在不遗余力地研发自动驾驶系统,让人类的操作简化,甚至是退化。

体验好,并不等于有乐趣。开着电动车,我只能通过打开力度较强的动能回收,让自己尽可能参与车辆的控制,找一些不同的感觉,来让自己获得仅有的一点乐趣。就像用手机拍照,我只能在构图上花花心思,而对于光的利用,远近景的聚焦和虚化,我很清楚,那都是手机算法算出来的。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就在,都挺好,但就是会让你觉得缺了些什么,心里痒,挠不到。

也许常用“P挡”,但请为我保留“M挡”

懂车也懂相机的朋友们大概一眼就能明白,这里的“P挡”和“M挡”说的并不是汽车上的挡位,而是相机的挡位,P挡即为程序自动曝光模式,M挡即为全手动模式。捧着专业的单反,或许90%的时间你都在用P挡,但你却不能没有M挡。没有M挡,就没有单反存在的意义。

驾驶汽车也是一样的道理,或许90%的时间,我们都会开自动挡的汽车,把所有设定都放在自动模式,甚至会使用自动驾驶系统,但我们不能没有那些纯粹的驾驶机器。

如果没有它们,汽车就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了。

-----------------------------------------------------------

已经有数十万爱车的伙伴集聚在此想懂车就加入我们吧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车辙(直接输入车辙或长按复制微信号cartracks)等你!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新鲜趣闻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2万关注 | 2514作品
+ 关注
如果你喜欢汽车,也爱旅行,那我们就是朋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